第三节 君子有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第十六篇7)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年时代,血气没有稳定,要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要戒贪求财物。”
提示:
孔子指出少、壮、老应各有所戒。
一谈到养生,不少人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事情。无疑这是极大的误解。好多老年病都是多年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日积月累造成的,有的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了病根。所以养生也必须从青少年时期抓起。孔子根据人生从小至老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提出君子有三戒,不啻为人们养生的总则。
一、少之时戒之在色
(一)孔子对色欲的认识
孔子在他的道德文章中对色欲的问题屡有精辟的论述,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他认为色欲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成年男子追求美貌贤惠的女子,成年女子心仪意中的白马王子,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诗经》中有大量描写男女爱恋的诗篇。孔子认为它“思无邪”,还用它来教化自己的弟子,净化他们的心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孔子看来:德、色并不矛盾,情操高尚的君子与美丽姣好的女子恰好是天生的一对。
但是孔子有感世风日下,扼腕叹息好色胜于好德,“知德者鲜矣”。他主张对色欲要有所节制,对异性的爱慕追求应该保持理智,不能过分沉湎,更不能越礼而为。如果不将色欲控制在礼法允许的范围,为所欲为,势必损伤身心健康,甚至造成身败名裂的悲剧。
(二)戒色戒什么
孔子指出少之时,戒之在色。并不是禁色,并不是要男子远离女性,与她们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也不是强行禁止男女之间的爱慕之心,而是要戒除对色的贪得无厌,戒除过早过度的性行为。也就是说青少年不宜早婚、早育和未婚性行为,应该正确处理恋爱问题,不沉湎于儿女情长。
少年情窦初开,性意识逐渐觉醒,开始爱慕追求异性。但少年涉世不深,“血气未定”,性意识十分粗浅强烈,感情尚不能专一。如今不少青少年错误认为:只要情投意合,就可偷吃禁果。如此发展下去,不能自拔,势必损伤身心健康,导致精神、心理异常,一失足成千古恨。
少年肾气未充。如果早婚或恣情纵欲,可致肾阴亏虚,相火偏盛,干扰精室而遗精,或致命门火衰而阳痿。肾脏受损,累及他脏,又可导致虚劳、耳鸣、腰痛、痿痹等多种疾病。少时贪恋色欲伤身殒命者大有人在,最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中的秦钟。他与智能偷情,不仅老父被活活气死,自己也因外受风霜,失于调养,又带病受杖,悔痛无及,而命丧黄泉。
二、及其壮戒之在斗
(一)及其壮戒之在斗的必要性
人至壮年,“血气方刚”,思维日趋成熟,逐渐形成独立的见解,但由于年富力强,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中坚,总想出类拔萃,超人一等,也容易自以为是,冲动行事,不顾后果,与人发生明争暗斗。这种争斗伤元损气,常常使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的状态,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促使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压上升,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功能亢进,导致红细胞、血小板聚集,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凝时间加快,形成血栓,从而促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等。
近年有关A型行为的研究成果也印证了孔子及其壮戒之在斗的科学性。A型行为以对人抱有文饰或遮掩的泛化性敌意等为主要特点,是心脑血管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我国学者发现45~55岁组即壮年组A型行为特征最为强烈,也就是最好斗。这与孔子及其壮戒之在斗的论断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怎样戒斗
1.戒斗的方法
坚持孔子“和为贵”的思想,忠厚容人,实为戒斗,减少矛盾冲突,维护身心健康的良方。再就是要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否则凭方刚血气,追名逐利,势必刚愎自用,与人争得面红耳赤,打得“头破血流”。此外,还应纠正嫉贤妒能和自卑的心理。好多人所以好斗,是因为害了“红眼病”,自己不图进取,却嫉妒别人冒尖了。因此戒斗应把戒妒放在首要位置。至于自卑也可以使人变得好斗。有的人头上长角,身上长刺,咄咄逼人,其实是因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强烈自卑作祟。当面临自卑之时,采取完善自我的积极补偿行为,不使锋芒毕露,针对别人,可有效遏制好斗心理的滋生。
同时,还可采用自我行为干预的方法来戒斗。
具体做法是经常默想如下七个问题:
( 1)尊重、信赖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就能得到更多的同情和帮助。
( 2)发怒时、立即默念1、2、3……切断思路。
( 3)当欲迁怒于人时,要努力自责,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4)看到别人遭受挫折失败,要设身处地地同情他们,绝不幸灾乐祸。
( 5)自以为是、轻蔑别人的念头一旦冒头,便马上嘲笑自己:哼!有什么可骄傲的,自己并不见得比别人高明。
( 6)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 7)今天是敌视别人,也是发怒的最后一天。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消除对人敌视的情绪和人至中年的好斗,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2.好斗的饮食调摄
好斗者要少吃各种肉类。肉类富含动物蛋白,可导致大脑中的色氨酸含量减少,而增强人的好斗倾向。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认识到肉类这一特点,而每每让临战前的士兵吃得肉足饭饱。1992年海湾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向前线士兵供给的火鸡也比平时多5万只,以增强士兵的进攻打击能力。
3.由好斗所致情志异常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气有余,肝阳偏盛,心火亢盛可使人好斗善怒。而好斗善怒又可致情志不舒、烦躁、焦虑、抑郁,使心失所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造成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为此,我以自拟栀子、莲子心、合欢皮汤合逍遥散清心安神、疏肝解郁,治疗好斗善怒及其所致情志异常,可起标本兼顾作用,效果比较显著。随证加减:两胁胀满,腹胀,多愁善虑,唉声叹气,加香附、郁金;眠差加夜交藤、炒酸枣仁、远志;神志恍惚,小便黄,加百合、知母;心悸、恐惧,加酸枣仁、龙骨、牡蛎;悲忧善哭,时时欠伸加甘麦大枣汤;咽中如有物梗,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合用半夏厚朴汤。
以中成药加味逍遥丸治疗好斗所致情志异常也有一定效果。它可改善心境,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烦躁易怒、抑郁、焦虑等症状。
三、及其老也,戒之在得
人至老年,要想健康长寿,除注意饮食起居,锻炼身体、防病治病外,最要紧的莫过于调摄心情。而调摄心情的重点,又在于戒之在得。乾隆是皇帝中出类拔萃的老寿星。他很懂得戒得的重要性,在承德避暑山庄修建了戒得堂,以此经常提醒告诫自己,结果活得逍遥自在,寿至耄耋。
(一)戒得戒什么
戒得首先应该戒除对财富贪得无厌的占有欲。人至垂暮,“血气既衰”,心理也悄然发生巨大变化,对自身的关注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这种自恋情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酿成对财物的贪求。倘不严格自律,加以禁戒,任其发展,不但会对自己的心理造成恶性刺激,而且有人还会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最终落得人近黄昏,漫漫铁窗无涯际的可悲下场。也有的人一无权,二无职,没有贪赃枉法的便利条件,但他们爱财如命,贪婪吝啬,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就是这样的人。他临终前看见油灯里有两根灯草,怎么也咽不了气。这种人一头钻在钱眼里,活得很不开心,死得也很痛苦。其实,戒除对财富的贪欲并不困难,完全是事在人为。知足、无求就是戒除它的最好方法。所谓知足就是不能奢望太高,对现有的物质生活条件要感到满足,安贫乐道。无求则是清心寡欲,尽可能地减少私心杂念。这样心胸开阔,精神充实,就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真正做到“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再就是要戒除对名的贪求。人至晚年,有的人过罢官瘾、钱瘾,又一心一意想出人头地,名扬四海。名和利一样欲壑难填,也是一个无底洞。一旦自陷其中,往往欲罢不能,难以自拔。上了年纪,功成身退,让贤于年富力强的后来人,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有的人为了求名,不惜拖着老迈之躯,东奔西走,累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结果自损健康。
此外,应该戒除对享受的贪求。有的老人过去是在苦水里泡大了的,现在儿大女成人,时来运转,自认为应该坐享清福了。于是贪图口福,不加节制地大吃大喝。岂料人老新陈代谢减慢,吃得太多、太好,很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吃出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痛风等疾病。
(二)为什么要戒得
人老了,各脏腑功能逐渐减退,就得顺其自然地减轻负荷。如果对名利的攫取欲望有增无减,必然勉为其难地加班加点,以致透支健康,把老命搭进去。我认识的一位老先生,为了多挣点钱,退休后四处兼职,忙得不亦乐乎,结果积劳成疾,因脑溢血而过早离开人世。
人老了,心理承受力也大大地降低了。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未必事事都能心想事成。如果欲望太多、太强,求之不得,老年人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忧愁悲哀情绪,加速生理上的衰老。
(三)警惕五九现象
好多贪官都是在59岁时因滥用职权,非法敛财,而被司法部门判刑的。在某市被查处的1600名干部中,有2/3的人属于这个年龄段。这种被人们称为五九的社会现象,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警惕。
老不戒得是导致五九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年轻时克己奉公,廉洁从政,可是到了退休前却晚节不保,禁不住红灯绿酒的诱惑,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趁机大捞一把,最终被送上审判台。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孔子“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且不说贪得无厌,在犯罪道路越陷越深,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审判。其心理也将备受煎熬,恐惧万分。我认识的一个头头:他临退休前想抓紧时机补偿一下,于是权钱交易,一发不可收拾。不久他风闻有关部门将查处他的问题,一时慌了手足,吓得颜面苍白,浑身冒汗,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而亡。
当然,人到老年戒之在得,并不是说年轻人、中年人就不会贪得无厌,不必戒得。事实上,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特别是手中有权的人都应警戒对金钱、物质的贪欲,都应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