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
- 王羲明
- 15594字
- 2020-08-28 17:42:22
第三章 营养缺乏病门
营养不良和蛋白质缺乏症
1.翁男。仲景以男子脉大为劳,纯由经验而来。能知脉大为虚,已属不易。《金匮》治男子虚劳,多用薯蓣丸。此丸内有大豆黄卷,与现代之治疗若合符节。今宗其旨。
怀山药9克,潞党参9克,大豆卷18克,云茯苓12克,生黄芪9克,山萸肉9克,怀牛膝12克,黑大豆12克,生白术9克,全当归9克,生米仁24克,枸杞子9克。
【注】营养不良是由各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缺乏引起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它可散见于各种疾病中,而有不同的表现。营养不良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即能量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营养不良。前者以能量缺乏为主要原因,而后者则以蛋白质缺少为主。两者既不相同,又有混合之处。因为缺乏营养素时,往往总能量和各种营养素都不能充分供应。蛋白质是生命存在形式,是人体主要组成成分,也是各种代谢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当膳食不足、消化吸收不良、体内合成障碍、损失太多、分解过甚时,摄入不足以补偿其损失而产生负氮平衡,此种消耗如持续下去,即发展为蛋白质缺乏症。可出现疲劳乏力、消瘦、浮肿、泄泻,甚至畏寒、贫血、晕厥、猝死等临床表现。
中医学对于营养问题很早就已重视,《黄帝内经》中已记载四大类营养品(谷、畜、果、菜)的营养价值,和“虚劳”、“虚家”、“虚羸”、“诸虚不足”等营养缺乏疾病。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详细描述了营养缺乏病,如“脚气”、“夜盲”、“软骨病”等。1330年元代忽思慧著《饮膳正要》,从健康人立论讲述正常饮食,列举各种富于营养的食物和烹调方法,类似现代食谱。饮食疗法又名“食疗”或“药膳”,在《千金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方》等古代医籍中,都能见到其实际疗效。这些都是我国医学史上铭记的丰碑伟绩。
本案为虚劳病。《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又说:“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薯蓣丸内有大豆黄卷等富含蛋白质类营养成分,对蛋白质缺乏之虚劳有益。章师宗其旨,方用薯蓣丸中之山药(即薯蓣)、党参、云苓、白术、当归、大豆卷以补益脾胃、生化气血;集左归丸中之杞子、萸肉、牛膝、山药以填补真阴、益肝滋肾;合当归补血汤全方(黄芪、当归)以气旺生血、阳生阴长;选薏苡仁浸酒方(《太平圣惠方》)中之米仁、当归、牛膝、黑大豆以健脾渗湿、滋肾补肝,据分析,在植物中,黑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品质最好,并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B 12、烟酸、叶酸、大豆黄酮等成分,对机体营养和代谢发挥重要作用。
2.高男(1938.11.03)。面容肌肤显示憔悴枯槁状,此《金匮》谓劳倦内伤之证,薯蓣丸其选也,今宗之。
怀山药9克,潞党参9克,云茯苓12克,清炙草4.5克,炒白术9克,全当归9克,干地黄12克,大红枣7枚,肥玉竹9克,麦门冬9克,炒麦芽12克。
二诊(1938.11.07):纯系缺乏营养而来,古人以面色不华,归入脾胃,脚肿亦脾虚也。
潞党参9克,云茯苓12克,炒怀山药9克,红枣10枚(劈去核),黄芪皮9克,杜赤豆30克,炒扁豆衣9克,连皮生姜2.4克,生白术9克,清炙草4.5克。
【注】病者面容肌肤憔悴枯槁,纯系营养不良之故,古人以面色不华,归于脾胃病门,脚肿亦脾虚,系蛋白质缺乏所致。初诊方用《金匮》薯蓣丸中之山药、党参、云苓、白术、炙草、地黄、当归、麦冬、大枣、麦芽换神曲以健脾利湿、益气生血;配玉竹以养胃生津、补虚滋阴。二诊脚肿犹存,遂添加黄芪皮、连皮生姜(来自保真汤)、扁豆衣(参苓白术散)、赤豆(赤豆散)以运阳健脾、通利水湿而巩固其效也。
3.奚男。足肿而见脉大者,重在静养,以防震动。神疲冷汗,多其候也。
炮附子4.5克,白术9克,杭芍9克(桂枝2.4克拌),黑大豆18克,生姜3片,当归9克,宣木瓜9克,浮小麦12克,黄芪9克,防风6克,怀牛膝9克,粉甘草2.4克,大枣5枚。
二诊:足肿消于清晨,剧于日暮,营养不足是主因,疲劳是诱因。
(1)当归9克,云茯苓12克,怀牛膝9克,杜赤豆30克,秦艽9克,仙鹤草12克,黄芪皮9克,淡姜皮1.8克,杜仲9克,料豆衣18克。
(2)健步虎潜丸90克,分10次服。
【注】此人营养不足是主因;疲劳是诱因。故其神疲、冷汗属气虚;足肿、脉大为心阳不振。治宜益气固表、温补心阳。此类足肿,由于其本质属虚(即营养不足),故只宜温之补之,切不可妄用利导之品,徒伤正气。初诊方用真武汤中之附子、白术、杭芍、生姜以温阳强心、扶脾除肿;集舒筋保安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之当归、白芍、黄芪、防风、木瓜、牛膝以扶正固表、舒筋活络;合薏苡仁浸酒方(《太平圣惠方》)中之桂枝、防风、当归、牛膝、黑大豆以温透营卫、滋益肝肾;选甘麦大枣汤中之甘草、浮小麦、大枣以益气敛汗、养营安神。二诊足肿消退,遂添健步虎潜丸以滋阴补肾、强筋健骨;入五皮饮中之云苓、姜皮以健运脾气、疏道消肿;加独活寄生汤中之秦艽、杜仲以祛风除湿、补益肝肾;配赤豆、仙鹤草以排毒除肿、增益体力。此方可以增效而善其后也。
4.徐女。《千金》温脾饮之适应证有三:营养不良,脉沉细,一也;病后之便秘多日,二也;目的临时通便两次者,三也。
炮附子9克,淡干姜4.5克,熟锦纹9克,生锦纹剉末3克,潞党参9克,柏子仁12克,粉甘草3克,山楂肉18克。
【注】凡便秘,营养不良,脉沉细者,均是《千金》温脾饮之适应证。故本案取《千金》温脾饮全方(附子、党参、干姜、甘草、生熟锦纹)以温里攻积、调补脾阳;合柏子仁汤(《类证治裁》)中之柏子仁、山楂肉代麦麸以养心润肠、散瘀化积也。
温脾饮:源于《备急千金要方》。主要用于治疗脾阳不足,冷积内停之证。方用附子、干姜、甘草(四逆汤)、人参温阳益气,合以大黄攻积通便,攻补兼施,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便秘、腹痛、手足不温、喜温喜按、脉沉细,为其辨证要点。
5.汪老太(1948.04.16;P 70次/分)。据其证候:一言蔽之,荣养不良,以致体力不能支持,假使忧伤悒郁,将来更不堪设想。
怀山药9克,全当归12克,穞豆衣12克,明天麻3克,甜冬术9克,甘杞子4.5克,绿萼梅2.4克,橘皮4.5克。
【注】本案为荣养不良,以致体力不能支持,假使忧伤悒郁,将来更不堪设想。宜健脾理气、滋养肝肾以治疗之。方用薯蓣丸中之山药、冬术、当归、穞豆衣以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合天麻半夏汤(《卫生宝鉴》)中之天麻、橘皮、杞子换黄连以息风通络、滋养肝肾;配绿萼梅以醒脾开胃、升阳散郁也。
6.郑女(1949.08.28;T 37.3℃,P 105次/分)。儿时曾病疟。以浮肿为主症,曾在医院检查,不属于心脏、肾脏疾病,而属于营养不良性。室女在青春期多发生萎黄病,虽然输血一次,依旧不能根治,此当从饮食上予以补充。
大熟地24克,仙鹤草12克,上官桂1.2克(研,分2次吞),阿胶珠12克,云茯苓12克,生黄芪9克,生白术9克,五味子4.5克,陈广皮4.5克,全当归9克,怀山药9克。
二诊(1949.09.11;T 37.0℃,P 85次/分):营养不良性浮肿,古籍称为虚肿,虚者补之,补至相当程度,其经自然通行。
生黄芪30克,全当归30克,带皮苓60克,上官桂6克,潞党参30克,生白术30克,怀山药30克,仙鹤草30克,大熟地60克,山萸肉30克,旱莲草30克,菟丝饼30克。
上药共研细末,以阿胶120克烊化,蜜炼为丸,每早晚各服6克,开水送下。
【注】以浮肿为主症,经检查已排除心脏、肾脏疾病,而属于营养不良性,多伴有贫血和停经,古籍称为虚肿,予“虚者补之”治法。初诊方用人参养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之黄芪、官桂、茯苓、白术、熟地、当归、五味、陈皮以温煦气血、补益诸虚;合月华丸(《医学心悟》)中之阿胶、山药、茯苓、熟地、仙鹤草换三七以滋阴补血、健脾益肾。二诊继续上方加党参、萸肉、旱莲、菟丝,蜜炼为丸常服。章师指出:“须补至相当程度,其经自然通行。”此外,“当从饮食上予以补充”才是根治之策。
维生素A缺乏病
潘男。形瘦,体弱可知;入寐惊惕不宁,背脊作酸。此二者皆是营养缺乏,其中尤以维生素A与钙为最甚。
(1)全当归9克,枸杞子9克,厚杜仲9克,鹿角霜12克,酸枣仁9克,龙眼肉9克,金毛脊9克,夜交藤12克。
(2)多服猪脊髓、猪肝。
【注】维生素A缺乏病,是因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上皮组织显现角质变性;在眼部因维生素A缺乏者的视紫质合成障碍,对暗适应能力降低,视力白天如常,入夜瞎如盲人,此种症状出现较早而显著,继之结合膜干燥、角膜混浊,最后角膜软化,甚至穿孔,故又有夜盲症、干眼症及角膜软化症等名称。本病多见于营养不良及长期腹泻的患者。
本病的眼部病变在我国很早就有发现,当时称之为“雀目”或“鸡盲眼”。唐代(孙思邈)就有应用羊肝治疗雀目的记载。古人认为本病是由肝血阴虚所引起,维生素A富含于各类动物肝脏和滋阴养血类中药之中,应用这些药膳食疗之品治疗维生素A类营养缺乏疾病,可获显著疗效。
本案为维生素A与钙的营养缺乏病,证见形瘦体弱,入寐惊惕不宁,背脊作酸。均由肝肾亏虚、心脾不足所引起,宜补肝益肾、宁心健脾以治疗之。方用右归丸中之当归、杞子、杜仲、鹿角霜以温补肝肾、强筋健骨;合归脾汤中之枣仁、当归、龙眼肉以养血安神、补益心脾;选狗脊饮(《易简方便》)中之狗脊、杜仲、当归、夜交藤代海风藤以强筋健骨、养血通络;章师嘱多服猪脊髄(来自猪髓膏)、猪肝(炙肝散)者,因猪脊髄性平味甘,能滋阴养血、补精益髄(据分析:本品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尤以含钙量甚高),能治骨蒸劳热、虚劳羸瘦、头晕目眩、遗精浊带等病症,并对于小儿解颅、软骨、骨骼生长等发育不良疾患,具有补肾填髄、强筋健骨、促进发育等作用;猪肝性温味甘苦,《本草纲目》有“补肝明目,疗肝虚浮肿”等功效(本品除蛋白质、淀粉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及钙、磷、铁、锌等成分,对夜盲、贫血、脚气、浮肿等营养缺乏疾病有着显著的滋补作用)。
脚 气 病
1.陆女。寓沪半载,两足逐渐浮肿而木,此脚气也。此症最能引起食欲不振;甚则心脏亦受其影响而胸中窒闷;更进则呕吐频作。病者大便难,可予附子鸡鸣散。
炮附块6克,苍术9克,姜皮2.4克,生苡仁30克,宣木瓜9克,槟榔9克,陈皮4.5克,淡吴萸4.5克,紫苏叶6克,桔梗3克。
【注】脚气病是由于维生素B 1(硫胺素)缺乏造成的神经系统及心脏内糖代谢紊乱(硫胺先经磷酸化成焦磷酸硫胺,然后作为辅酶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作用。硫胺的缺乏使丙酮酸、乳酸堆积,成为各系统导致功能障碍的生化基础)的疾病,可引起多数周围神经变性及心肌变性。起病多由长期维生素B 1供应不足或肠道吸收不良尤其是以白米为主食者。其次慢性酒精中毒常伴有胃炎及肝病,易导致维生素B 1缺乏之故。其病理主要是周围神经髓鞘脱失与轴突萎缩;在心脏则为心肌水肿变性,出现心脏扩大,尤以右心室更甚。其他可有肝、脾、胃肠道的阻性充血;胸腔、心包、腹腔积液;皮肤及皮下组织水肿(因右心衰竭或血浆蛋白低)等。临床初为四肢远端感觉异常,疼痛或痛觉过敏和无力。检查:四肢远端深、浅感觉减退以至消失;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胫骨前肌群及伸腕肌群瘫痪,足及腕下垂。伴有心肌损害者,表现四肢浮肿(晚期躯干也有浮肿),胸腹腔积水,脉搏快而弱,危及生命。综上表现,脚气病可分为四型:①干型:以周围神经炎表现为主;②湿型:以水肿及浆液渗出为主;③暴发型:以急性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同时可伴有膈神经和喉返神经瘫痪;④混合型:同时有上述两型以上表现者。
中医学对脚气病的贡献是世界上最早命名和记载,起始于公元5世纪的晋代。据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谓:“病从脚起,两腿肿胀,时人号为脚气。深师云,脚弱者即其义也。”深师乃宋齐时(约450年)名医,善治脚气,曾将近百余首治脚气医方分编为30余卷,成为自古以来第一本脚气治法的专书。可见脚气病早已盛行并有诸多医家研究的努力和成就。但在晋以前,临床认识不足,名称因此庞杂。正如宋代严用和《济生方》说:“黄帝时名为厥。两汉之间,名曰缓风。宋齐之后,谓之脚气。名虽不同,其实一也。”文献中尚有痿、痿厥、痹厥、厥逆、湿痹、缓弱、壅疾、软脚病等不同名称。历代记述颇详: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曰:“脚气之病,得之无渐,或微觉疼痹,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候也。不即治,转上入腹,便发气,即杀人。”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称:“凡脚气皆由风毒所致,其病或无病而自发,或因诸病后得之。江东岭南土地卑湿,易得此病。”在《千金方》中,详述脚气病症状与防治方法,更直接分别为“不肿”、“肿”及“脚气攻心”三型。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宝贵发现,与现代科学分型十分近似,说明古代医家观察周密、记载详尽。有关治疗脚气中药,如谷、麦、豆类、杏仁、槟榔、防风、车前子等,经现代分析已确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 1类物质,充分肯定我国祖先防治脚气病的伟大贡献。章师一贯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在临床工作中,依据检查膝腱反射,当出现异常或消失时,即为脚气病之明证,并确认此为虚羸之病,必须给予补虚扶羸治则,才能转危为安。并明确指出:“此不注重药,而当注重饵”。故除了药物积极治疗外,还应从日常饮食中不断补充营养才是根治之策。
本案证见脚肿麻木,食欲不振,与沪地卑湿,易得脚气有关。甚则脚气冲心,胸中窒闷,呕吐便难。治宜振奋心阳、逐寒除湿。方用附子木瓜煎丸(《鸡峰方》)中之附块、木瓜、苡仁、苍术以温阳强心、宣痹祛湿;合鸡鸣散(《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全方(吴萸、苏叶、桔梗、槟榔、陈皮、姜皮)以温散寒湿、泄壅除肿也。
2.史男。膝腱与喉头反应俱见迟钝,面色不华,两足麻木,营养障碍病也。中脘如带束缚,与脚气之胸闷同一原理。
炮附块6克,熟地9克,当归9克,桑枝15克,巴戟肉9克,狗脊9克,萸肉9克,赤豆30克。
【注】两足麻木,面色不华,膝腱与喉头反应俱见迟钝,为脚气之明证;中脘如带束缚,与胸闷同一原理,有冲心之虞。治宜振奋心阳、滋益肝肾。方用右归丸中之附块、熟地、萸肉、当归以温阳强心、滋阴养血;合蠲痹汤(《医学心悟》)中之桑枝、当归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痹;选狗脊丸(《奇效良方》)中之狗脊、当归、巴戟肉以补益肝肾、壮筋健骨;配赤豆以清热祛湿、利水消肿也。
3.彭女。两腿麻木不仁,为时虽仅1周,但既往曾两足浮肿,不良于行者已久。其为脚气,已无所讳。
北细辛2.4克,炮附块6克,生苍术6克,带皮苓12克,生米仁30克,全当归9克,西秦艽9克,葫芦瓢30克,杜赤豆30克。
【注】此为脚气,已无所讳。虽两腿麻木不仁仅1周,但与前久病两足浮肿者有关联。此属寒湿偏盛,治宜祛寒燥湿。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之附子、细辛以温阳散寒、通络除痹;合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之秦艽、苍术、当归、细辛、带皮苓以祛风燥湿、活血通络;选宣痹汤中之米仁、赤豆以清利湿热、宣通经络;配葫芦瓢以通利水道、消肿除痹也。
4.李男。韩文忠所称之软脚病,江南卑湿,往往有之。
炒米仁15克,生苍术9克,川黄柏6克,怀牛膝9克,炒扁豆12克,宣木瓜9克,薤白头9克,福泽泻9克,赤茯苓12克。
【注】本案为软脚病,古人亦称壅疾,多是脚气病的俗称。这与饮食失调、感受风毒水湿有关。临床以足不肿者为干脚气,足肿者为湿脚气。本案属于湿脚气,治宜健脾燥湿、宣壅消肿。方用三妙丸全方(苍术、黄柏、牛膝)以燥湿健脾、清热壮筋;集参苓白术散中之米仁、扁豆、赤苓、苍术以健脾祛湿、利水消肿;合蚕矢汤中之木瓜、米仁以舒筋活络、和胃化湿;配薤白头、泽泻以温寒通阳、渗湿利水。全方宣散寒湿使不成壅也。
5.高男。舌光而有裂纹,其脉大。舌主营养缺乏,脉主心脏搏动受压迫。两腿麻木而肿,脚气病也。
炮附块6克,苍术9克,北细辛2.4克,葫芦瓢30克,荜澄茄9克,当归9克,带皮苓12克,黑大豆18克,怀牛膝9克。
【注】两腿麻木而肿,舌光有裂纹,其脉大,有脚气冲心之虞。治宜振奋心阳、逐寒除湿。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之附子、细辛以温阳强心、散寒除痹;合独活寄生汤中之牛膝、当归、细辛、带皮苓以壮筋健骨、活血通痹;选荜澄茄散(《太平圣惠方》)中之荜澄茄、苍术、黑大豆易豆蔻以温中散寒、健脾燥湿;配葫芦瓢以利水祛湿、消肿除痹也。
6.袁男。浮肿型脚气经历数月之久。凡脚气病患者,多并发肠胃病,故苔腻、口臭、便难。
花槟榔9克,黑丑9克,杜赤豆30克,北细辛2.4克,宣木瓜9克,苍术9克,葫芦瓢30克,薤白头9克。
【注】本案为湿脚气并发肠胃病,故见苔腻、口臭和便难。治宜健脾除湿、泄热消肿。方用木香槟榔丸中之槟榔、黑丑、苍术以行气导滞、攻积泄热,用苍术换莪术能助燥湿作用;集细辛散(《兰室秘藏》)中之细辛、苍术以温阳逐寒、健脾燥湿;合鸡鸣散中之木瓜、槟榔以舒筋祛湿、降气泄壅;增赤豆、葫芦瓢以清热祛湿、利水消肿;加薤白以温中通阳、下气散结也。
7.孔男。两脚麻木,不良于行,心中懊,舌中剥少苔,此三者皆为脚气之的候。咳呛为并发症。
全当归9克,大熟地12克,杭白芍9克,旋覆花9克(包),宣木瓜9克,生米仁30克,怀牛膝9克,大川芎2.4克,花槟榔9克,杜赤豆30克,白苏子9克。
【注】病为脚气并发咳呛。证见咳呛,两脚麻木难行,心中懊,舌剥少苔。治宜养血舒筋、消痰宁咳。方用鸡鸣散中之槟榔、木瓜以降气泄壅、舒筋化湿;集苏杏二陈汤(《医学传灯》)中之苏子、旋覆花以消痰宁咳、降气平喘;合独活寄生汤中之牛膝、熟地、白芍、当归、川芎以壮筋健骨、活血通痹;选宣痹汤中之米仁、赤豆以清利湿热、宣通经络。此乃针对脚气并发咳呛而设之方。
8.赵女(1938.11.04;43岁)。此亦脚气病之前驱,欲去其胸闷腹胀,先当利湿,利湿药以现代药理观之,不外增加维生素,促进新陈代谢,健胃尚其余事。
(1)生苍术9克,川羌活3克,官桂末1.8克(分3次吞服),薤白头9克,香白芷6克,炒苡仁18克,淡吴萸3克,荜澄茄9克,大川芎3克,北细辛2.4克,肉豆蔻6克。
(2)多食豆类,并食无碱之面食为宜。
【注】湿与水同类,并有重浊、黏滞等特性,当脾运不足,水湿停聚上中焦成胸闷腹胀,续聚下焦才有腿肿脚气。故章师指出:胸闷腹胀“此亦脚气病之前驱,欲去其胸闷腹胀,先当利湿”。方用午时茶中之苍术、羌活、白芷、川芎以祛湿和胃、疏风消肿;集薤白膏(《圣济总录》)中之薤白、细辛、白芷、川芎以宽胸通阳、行气散结;合丁香豆蔻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之肉豆蔻、吴萸、苍术、苡仁换茯苓以利水渗湿、温运脾肾;选十补丸(《杂病源流犀烛》)中之荜澄茄、官桂以健胃消食、温肾利溲。对利湿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不外增加维生素,促进新陈代谢,健胃消食尚其余事。此外,还应多食豆类及无碱面食最为适宜。
9.薛君(1949.08.27;T 37℃,P 79次/分)。温脉正常,而精神倦怠,四肢麻,是暑令湿病,叩其腱反应消失,此为致病之由。
生苍术9克,薤白头9克,生米仁18克,晚蚕砂12克(包),宣木瓜9克,炒扁衣9克,杜赤豆18克,焦麦芽12克,鲜佩兰9克,山楂肉9克。
二诊(1949.08.30;T 36.8℃,P 65次/分):头晕不能支,还是维生素B 1缺乏的关系。
全当归9克,穞豆衣12克,春砂仁1.5克(研,分2次吞),山萸肉9克,炒苡仁30克,橘皮3克,焦谷麦芽各9克,潼沙苑9克,扁豆衣12克。
【注】今温脉正常,而精神倦怠,四肢麻木,古人以为暑令湿病。若叩其腱反应消失,则脚气病为致病之由,已无疑义。宜健脾除湿、升清降浊以治疗之。方用蚕矢汤(《霍乱论》)中之蚕砂、米仁、木瓜、赤豆换豆卷以健脾化湿、升清降浊;合资生丸(《兰台轨范》)中之苍术、米仁、扁衣、麦芽、山楂、佩兰换藿香以醒脾化湿、开胃消导;配薤白头以温中通阳、下气散结。二诊头晕不能支,遂添砂仁 、橘皮(来自香砂平胃散)、当归、萸肉、潼沙苑(固胞汤)、穞豆衣以补虚扶羸而巩固治效也。
10.汤女(1949.08.29;T 36.8℃,P 86次/分)。腱反应过敏;喉头反应消失。在哺乳期,其孩亦瘦弱,其虚羸无可讳。此不注重药,而当注重饵。
太子参9克,云茯苓12克,五味子4.5克,生鸡金9克,怀山药9克,扁豆衣12克,穞豆衣12克,香谷芽9克。
【注】哺乳期,发现腱反应过敏和喉头反应消失,都明确提示伴有脚气病,并累及乳儿亦瘦弱,其虚羸之甚已无可讳,宜健脾祛湿、补虚扶羸以治疗之。方用资生丸(《兰台轨范》)中之太子参、云苓、山药、扁衣、谷芽换麦芽以健脾助运、祛湿化浊;合菟丝子丸(《济生方》)中之鸡金、五味子、穞豆衣换菟丝子以健脾消食、补益肝肾。章师指出“此不注重药,而当注重饵”,即应重视从饮食中补充营养才是根治之策。
11.冷君(1949.08.30;T 37.1℃,P 100次/分)。腱反射消失,此显明之脚气病,胸闷如有石压迫也,世人多以此为小恙,其实调治失当,亦能恶化。
生苍术9克,陈广皮4.5克,生米仁30克,杜赤豆18克,宣木瓜9克,北细辛2.4克,淡姜皮2.4克,怀牛膝9克。
【注】章师依据“腱反射消失”作为脚气病之明证。方取蚕矢汤(《霍乱论》)中之米仁、木瓜、赤豆换豆卷以健脾化湿、舒筋活络;合平胃散中之苍术、陈皮、姜皮以燥湿运脾、行气消食;选独活寄生汤中之细辛、牛膝以搜风除湿、强筋健骨。章师告诫:“世人多以此为小恙,其实调治失当,亦能恶化。”
12.郁君(1949.08.31;T 37.0℃,P 81次/分)。虽腱反射不正常,但详审其致病之由,并非单纯性脚气,盖胸中窒闷,有时行路摇摇然,但不欲仆,补充维生素B 1则有必要。终日惶惶然,为生活忧虑,实为致病之由。
明天麻4.5克,绿萼梅2.4克,粉甘草2.4克,全当归9克,穞豆衣12克,生麦芽12克,红枣10枚,全瓜蒌12克(切),香甘松4.5克。
【注】本案虽腱反射不正常,但致病并非单纯脚气引起,故除必要补充维生素B 1外;还得善于“为生活忧虑”的致病之由做好安排。方用虎骨木瓜酒中之天麻、当归、甘松以活血息风、通络定痛;合资生丸(《兰台轨范》)中之麦芽、粉甘草、穞豆衣换扁豆、绿萼梅换藿香、红枣换蜜以醒脾除湿、助运消导;配瓜蒌以宽胸散结、润肠消积也。
13.陈嫂(1949.09.01;T 37.4℃,P 90次/分)。十二年前,产后曾病下肢痿躄。今叩其腱反射消失,白带多,经停三月余,疲倦,四肢麻等现象,都是缺乏维生素B 1,此方治卒病用。
鲜佩兰9克,粉前胡9克,神曲12克,白苏子12克,陈香薷3克,苦桔梗3克,橘皮4.5克,杏苡仁各12克,宣木瓜9克,香橼皮9克。
【注】疲倦肢麻,经停带多,腱反射消失,都由脚气病引起。宜健脾祛湿、补虚扶羸以治疗之。方用蚕矢汤(《霍乱论》)中之木瓜、苡仁以健脾祛湿、舒筋活络;集午时茶中之前胡、桔梗、神曲、橘皮、佩兰换藿香、苏子换紫苏以化湿和胃、消积疏表;合十味香薷饮(《增补万病回春》)中之香薷、木瓜、橘皮以健脾化湿、散寒活络;选佛手丸(《良方集腋》)中之香橼、神曲、杏仁换川贝以理气宽中、润肺化痰也。
14.殷君(1949.09.04;T 36.7℃,P 72次/分)。腿部开刀后,体力迄今未复,两腿酸软无力,白昼足微肿,越宿即消,叩其腱反射消失,大便溏,进食难消。
生苍术9克,生米仁18克,生鸡金9克,晚蚕砂12克(包),宣木瓜9克,六神曲12克,焦山楂9克,焦谷麦芽各9克,薤白头9克。
【注】腿部术后,进食难消,便溏,两腿微肿,酸软无力,体力未复,都与脾胃虚羸、营养不足有关。叩其腱反射消失,乃是脚气病之明证。宜健脾开胃 、补虚滋养以治疗之。方用资生丸(《兰台轨范》)中之苍术、米仁、神曲、山楂、谷麦芽、鸡金换扁豆以健脾利湿、开胃消食;合蚕矢汤(《霍乱论》)中之蚕砂、木瓜、米仁以和胃化湿、舒筋活络;配薤白头以温中通阳、下气散结也。
15.王女。两足痿软无力,起于足肿之后,此脚气之后遗症。舌苔斑剥,唇红,表示营养缺乏。
制首乌12克,女贞子9克,菟丝子9克,怀牛膝9克,干地黄18克,怀山药9克,杭白芍9克,麦门冬9克,杜赤豆18克。
【注】此为脚气病后遗症。病者两足痿软无力,乃肝(主筋)肾(主骨)不足;舌剥唇红,为营阴匮乏。治宜补益肝肾、滋养营阴。方用首乌延寿丹中之首乌、地黄、牛膝、菟丝子、女贞子以补益肝肾、滋养营阴;合薯蓣丸中之山药、麦冬、白芍、地黄以补益脾胃、生化气血;配赤豆以通利水湿、泄浊消肿也。
16.周女。病从脚肿起,循至腹胀满,心悸,气急,病经两个月。此脚气之重者,有冲心之虞。
炮附块6克,连皮苓15克,姜皮2.4克,冬瓜子皮各9克,生苍术6克,生苡仁12克,椒目30粒,陈葫芦瓢30克,杭白芍6克,车前子12克。
【注】本案为脚气冲心危证。病者脚肿腹满,心悸气急,系心阳衰微、脾虚湿盛所致。治宜温阳强心、健脾燥湿。方用真武汤全方(附子、白芍、苍术、姜皮、连皮苓)以温阳强心、健脾祛湿,中用姜皮易生姜,有利于行水作用,以苍术易白术,能增强燥湿之功;集苇茎汤中之苡仁、冬瓜子皮以健脾利湿、消肿除痹;合疏凿饮子中之椒目、连皮苓以通利水道、消肿逐饮;选青宁丸中之车前子、苍术以利水消肿、健脾燥湿;配葫芦瓢以通利水道、泄浊消肿也。
17.彭女。两足浮肿,呕吐、气急。察其两脉细弱不鼓指。此脚气之重者,慎之。
炮附块9克,带皮苓12克,赤豆30克,杏苡仁各15克,生苍术9克,葫芦瓢30克,细辛2.4克,带皮生姜1块,花槟榔9克,淡吴萸4.5克,橘皮4.5克,五味子3克。
【注】病者两足浮肿,气急呕吐,两脉细弱不鼓指,此乃浊阴上乘,心阳不振,为脚气冲心之重证。治宜温阳强心、健脾泄浊。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之附子、细辛以温阳强心、散寒除痹;集鸡鸣散中之吴萸、槟榔、橘皮、生姜以散寒降逆、下气泄壅;合人参养荣汤中之带皮苓、苍术、橘皮、五味子以健脾泄浊、益心安神;选宣痹汤中之杏仁、苡仁、赤豆以清利湿热、宣通经络;配葫芦瓢以通利水道、泄浊消肿也。
18.梁君(1950.04.02;T 36.2℃,P 90次/分,37岁)。六年前,曾病严重之脚气病。两周来面目浮肿,腱反应、喉头反应俱消失。
(1)生苍术9克,带皮苓15克,上官桂1.2克(研,分2次吞),冬瓜皮9克,生苡仁30克,北细辛2.4克,生麦芽15克,宣木瓜9克,杜赤豆15克。
(2)生苡仁30克,大红枣15枚。煎汤代茶。
二诊(1950.04.03):脚肿是一事;心脏扩大又是一事。目前治疗主的,在退肿;至于心脏扩大,非药力所能事,必须静养。
炮附块4.5克,怀山药9克,粉丹皮9克,带皮苓18克,大熟地18克,山萸肉9克,福泽泻9克,怀牛膝9克。
【注】病者六年前,曾病严重之脚气病,经治后已有一段长时间的稳定缓解期。至近两周来出现面目浮肿,检查腱反应、喉头反应俱消失,又明示有脚气病的发作。治宜利水消肿、补益营养。初诊方用辟瘟丹(《寿世保元》)中之苍术、细辛、官桂、大枣以化湿辟浊、温助气化;集苇茎汤(《千金方》)中之苡仁、冬瓜皮以利水渗湿、清热消痈;合资生丸(《兰台轨范》)中之带皮苓、麦芽以渗湿利水、健胃消食;选宣痹汤(《温病条辨》)中之赤豆、苡仁以利水消肿、清热消痈;配木瓜以和胃化湿、舒筋活络。二诊有脚肿,还有心脏扩大。故主用消肿利水外,须加温阳强心以治疗之。方用济生肾气丸中之附块、牛膝、熟地、山药、丹皮、泽泻、带皮苓、山萸肉以温阳强心、化气利水。由于心脏扩大已不能全靠药力所能纠正之事,故除用温阳强心药外,必须静心养身、增进体质,才能康复而善其后也。
核黄素缺乏病
1.陶女。舌中剥而扩大,此营养缺乏之象,古人称为阴虚。大便难,液少也。
干地黄12克,制首乌9克,枸杞子9克,麦冬9克,桑椹子12克,杭白芍9克,肥知母9克,麦芽9克,料豆衣12克,潼沙苑9克。
【注】核黄素(维生素B 2)缺乏病是因人体内缺乏核黄素而发生于口腔和外生殖器的一种综合病征。核黄素在体内的生物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缺乏可致细胞内的氧化还原作用减弱,新陈代谢障碍。临床表现为舌炎、唇炎、口角炎和阴囊炎。舌炎早期为舌中部的鲜红色斑,从轮廓乳头至舌尖,有时中部及两侧均有,分布对称,边缘鲜明,俨然如画,非常特殊。严重时整个舌面显著肿胀,呈青红色,上布或多或少、或纵或斜、或深或浅的短裂隙。此种裂隙产生痛感,特别在进食热烫或酸辣食物为然。日久舌中部萎缩,乳头消失,平滑光剥。与舌炎同时,可伴发咽部、口腔、鼻腔干燥,以及咽炎、喉炎、上腭炎,声哑或咽下困难等。舌炎症状有相当诊断价值。唇炎为唇部干燥、微肿、脱屑和不规则的色素沉着;偶有糜烂、裂隙、破皮,产生痛感。口角炎以糜烂和裂隙为主要症状。裂隙产生痛感,张口不便;糜烂常复以灰白色表皮,间有小脓疱和结痂。阴囊炎可分为最常见对称分布阴囊缝两侧的红斑型和较少见的丘疹型,两型均可上覆灰色或褐色鳞屑或痂,有个别发展成湿疹的。由于人体对核黄素的需要量常受劳动条件和饮食特点的影响,差异较大,故本病可时发时愈,有一定的波动性和自限性。
我国对本病的口腔部病变发现较早,称之为“舌中光剥”、“舌前光红”、“燕口疮”、“阴虚”、“阴伤”、“湿火”等。章师指出:“阴之含义,指人身一切物质而言,养阴药即补充其物质。”在养阴类中药,如麦冬、玉竹、枸杞、桑椹、银耳、旱莲草的成分分析中,大都含有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C和菸酸),胡萝卜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所以应用养阴类中药治疗核黄素等营养缺乏疾病,可获良好效果。
本案为阴虚液少所致舌中大面积光剥和大便困难者。治宜滋阴养血、增液润便。方用首乌延寿丹中之首乌、地黄、料豆衣、桑椹子以滋阴润便、补益肝肾;集石斛夜光丸中之杞子、麦冬、地黄、潼沙苑以养阴清热、益肝补肾;合虎潜丸中之知母、白芍、地黄以清火柔肝、补阴滋肾;配麦芽以补脾胃虚、消食化积,据分析:麦芽亦含维生素B属和淀粉酶等营养成分。
2.侯女(1938.11.15;27岁)。孕妇而见舌无苔者,总是营养不良,所以两足微肿而木。既往怀孕亦曾脚肿。
(1)干地黄12克,杭白芍9克,绵杜仲9克,桑寄生12克,菟丝饼12克,麦门冬6克,女贞子9克,黑芝麻12克,柏子仁12克,金毛脊9克。
(2)多服红枣汤加米仁。
【注】孕妇而见舌光无苔者,总是营养不良,与核黄素类维生素缺乏之故。古人认为体衰阴虚所致,宜滋阴补虚以治疗之。方用首乌延寿丹(《世补斋医书》)中之地黄、杜仲、女贞子、菟丝子、黑芝麻以滋养精血、补益肝肾;合独活寄生汤中之寄生、白芍、地黄、杜仲以养血除湿、滋阴益气;选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中之柏子仁、麦冬、地黄以滋肾补阴、安胎宁心;配金毛脊以补益肝肾、健腰除痹也。
3.陈女。舌中光剥,阴伤也。二便皆难,职斯之故。
干地黄12克,枣仁9克,油当归6克,二至丸12克,桑椹子12克,杭芍9克,山萸肉9克,潼白蒺藜各9克,黑芝麻12克,天麻3克,料豆衣12克。
【注】病家阴伤所致舌中光剥和二便皆难者。治宜滋阴养血、增液润便。方用首乌延寿丹中之地黄、桑椹子、黑芝麻、料豆衣、旱莲草、冬青子(二至丸)以滋阴润便、补益肝肾;合当归饮子(《丹溪心法》)中之当归、白芍、地黄、潼白蒺藜、萸肉换首乌以养血补肝、滋阴益肾;选资寿解语汤(《奇效良方》)中之天麻、枣仁以平肝息风、养心安神也。
4.吴女。舌中抽剥广阔,无胃病者,便是营养不良。头之眩,经之停,倦怠无力,诸症蜂起。
当归9克,熟地12克,潞党参15克,菟丝饼12克,白芍9克,黄芪15克,潼沙苑12克,料豆衣15克,天麻6克。
【注】舌中属胃,无胃病而抽剥广阔,便是营养不良;倦怠无力是脾弱气虚;月经闭止乃阴血不足;头晕目眩则半因中气虚而清阳不升、半因阴血弱而不能滋养。方用补中益气汤中之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升阳、健脾补血;合当归饮子(《丹溪心法》)中之熟地、白芍、当归、黄芪、潼沙苑以滋阴益气、养血调经;选天雄沉香煎丸(《博济方》)中之天麻、料豆衣、菟丝换巴戟以养血平肝、振奋活力。此剂中药富含营养成分,气旺则清阳自升,血沛则肝肾滋荣,对营养不良者颇有裨益也。
5.陆男。两颊散布红蓝成片,时轻时剧,剧则面部烘热,顷见舌前剥,常衄血。古人称为阴不足,而湿火上冲。
旱莲草9克,冬青子9克,小生地12克,忍冬藤9克,粉丹皮9克,蒲公英9克,小蓟草12克,豨莶草9克,怀牛膝9克,绵茵陈9克。
【注】此例为阴虚湿火证,病见舌前剥,常衄血,两颊散布红蓝成片,剧则面部烘热。治宜凉血滋阴、除湿泻火。方用首乌延寿丹中之生地、忍冬藤、旱莲草、冬青子、怀牛膝、豨莶草以清热凉血、益肝滋肾;合十灰散中之丹皮、小蓟以清热养阴、凉血止衄;选五味消毒饮中之蒲公英、忍冬藤以清热解毒、散痈消肿;配茵陈以清利湿热、散结通络也。
6.李男。舌前光红而滑,且颤动不已。清代医家有气阴两伤之说。阴指营养而言,气指细胞之活力而言。
鲜生地18克,冬青子9克,北沙参9克,白薇9克,桑白皮12克,麦门冬9克,杭白芍9克,玉竹9克,粉甘草4.5克,怀牛膝9克。
【注】本案为气阴两伤所致舌前光红且颤动不已者。章师指出:“阴指营养而言,气指细胞之活力而言”。故本案宜滋阴养血、益气助力以治疗之。方用沙参麦冬饮中之沙参、麦冬、玉竹、甘草以养阴清热、益气助力;集首乌延寿丹中之生地、牛膝、冬青子以滋阴养血、壮筋健脊;合白薇汤(《医级》)中之白薇、白芍、甘草、桑白皮换丹皮以清热凉血、镇痉除颤也。
7.焦女。舌尖红,营养缺乏可知。痛风愈后所缺者,为维生素B属。今以腰酸神倦为主证。
附块6克,炮姜3克,杜仲9克,党参12克,独活9克,细辛3克,续断9克,木瓜9克,狗脊9克。
【注】本案为痛风愈后之营养不良,证见舌尖红和腰酸神倦,由气血亏虚、阴损及阳所致。宜大补元阳、生化气血以治疗之。方用附子理中汤中之附块、炮姜、党参以峻补元阳、生化气血;集独活寄生汤中之独活、杜仲、细辛、党参以补肾养肝、益气生血;合狗脊丸(《太平圣惠方》)中之狗脊、附块以温里扶阳、振奋羸弱;选舒筋保安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之续断、木瓜以祛风除湿、壮筋健骨也。
8.朱女。世人一见舌红少苔,便用滋阴,此法在时症之后诚当。假如慢性病积渐而来,便当如地黄饮子、全真一气汤之寒温并用。
附块6克,党参12克,麦冬9克,五味子4.5克,白术9克,熟地12克,牛膝9克。
【注】本案之舌红少苔,为慢性病营养缺乏和体力衰惫积渐而来,由阴损及阳之阴阳俱虚所致。故宜阴阳互补、寒温并用以治疗之。章师有“养阴药即补充其物质……温药者,兴奋肠胃之功能”的名言(参阅本栏某男医案),善用全真一气汤全方(附块、熟地、牛膝、白术、党参、麦冬、五味子),即取滋阴补液以增营养物质、温阳祛寒可兴奋肠胃功能也。
9.徐男。病后,舌光红少苔,温度偏低。此阴阳并虚之疾,久延便是虚劳。
附块9克,熟地12克,当归9克,白芍6克,党参9克,山药12克,萸肉9克,云苓9克,陈皮6克,升麻4.5克。
【注】病后阴阳并虚引起舌光红少苔和温度偏低者。亟宜温阳滋阴、益气养血以治疗之。方用地黄饮子(《宣明论方》)中之附块、熟地、萸肉、云苓以温阳滋阴、补益气血;集六味归芍汤(《证因方论集要》)中之当归、白芍、熟地、山药、萸肉、云苓以滋阴养血、益肝补肾;合补中益气汤中之党参、升麻、陈皮、当归以升阳举陷、补益中气。全方阴阳并补、气血同调,作为病后调理,最为恰当,可免虚劳之虑矣。
10.某男。舌光红,古人以为阴伤。阴之含义,指人身一切物质而言,养阴药即补充其物质。复入温药者,兴奋肠胃之功能也。
大熟地18克,炮姜炭3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12克,制首乌15克,杭白芍9克,肉豆蔻9克,炒扁豆衣9克,怀牛膝12克,益智仁9克,炙甘草3克。
【注】病者阴伤而致舌光红。章师主张:“阴之含义,指人身一切物质而言,养阴药即补充其物质。”故舌光红是由营养不良引起。又“复入温药者,兴奋肠胃之功能也。”明确指出肠胃运化功能不健是营养不良之直接原因。方用首乌延寿丹中之首乌、熟地、牛膝、旱莲草、女贞子以滋阴养血、补益肝肾;集芍药甘草汤全方(白芍、炙草)以养血益阴、补脾和中;合治浊固本丸(《医学正传》)中之益智仁、炙草以温脾益气、补肾固精;助资生丸(《兰台轨范》)中之扁豆衣、肉豆蔻、炙草以温理脾胃、健运化湿;选理中汤中之炮姜、炙草以温脾助运、补益中气也。
坏 血 病
李女(1938.11.08;18岁)。病后维生素消失太甚,牙龈容易腐溃出血,身热脉数,乃副症也。
(1)黑大豆15克,冬青子9克,当归龙荟丸6克(分2次吞服),穞豆衣15克,苍耳子9克,潼白蒺藜各9克,清水豆卷15克,北细辛2.4克,羌活4.5克。
(2)硼砂水、双氧水漱口后,用冰硼散、口疳散搽之。
【注】坏血病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抗坏血酸)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病变由胶原纤维形成障碍引起牙龈肿胀出血和牙质及骨样组织形成停滞,并有叶酸和铁代谢障碍引起贫血等变化。牙龈炎重者进展甚速,短期内肿胀面积扩大,可遮盖牙齿,稍压便溢血,表面呈紫红色瘀血堆积。如续发奋森菌感染,可引起牙槽坏死、腐臭与牙齿脱落。病的晚期,偶有胃肠道、生殖泌尿道和脑膜出血。严重者可有骨骼肌退行性变,心肌肥大,骨髓抑制及肾上腺萎缩。我国普通膳食中有大量新鲜果菜,婴儿又多哺母乳,大多均能维持维生素C生理需要量,因此本病极少见。但在缺少新鲜果菜地区,或城、乡对人工喂养儿忽视辅食补充,特别在农村边远地区,仍因喂养不当而致发病。健康人每100毫升血液含维生素C 0.85~1.4毫克。维生素C每日需要量:成人约为75毫克,孕妇100毫克,哺乳期妇女150毫克,儿童30~50毫克。
本病大抵属于中医学的“口疳”、“牙疳”、“牙痈”、“骨疳”范畴。如《小儿药证直诀·诸疳》谓:“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诸病源候论·疳慝候》曰:“饮食无味,面失颜色,喜睡,起即头眩,体重,股胫酸疼。其上食五脏,则心内懊;出食咽喉及齿龈,皆生疮,出黑血,齿色紫黑;下食肠胃,下利黑血”。上述“疳”病的营养失调,牙龈出血,股胫酸疼,消瘦,贫血,饮食不足等特点,与坏血病十分类同。此外,还有“牙槽痈”、“牙龈痈肿”、“走马牙疳”等別名。如《疡科心得集》云:“走马牙疳者,肾经热毒上攻,肾脏主骨,齿为骨余,上奔而溃,势如走马之速,故名之。小儿或因胎毒,或因痧痘后余毒,或因伤寒时疫后而发,或因疟痢后而结。其外候,身体壮热,手足时冷,或面浮肿,或滑泄频频;始则口臭,继遂龈烂、色如干酱,后则齿黑,有时牙龈出血,或脓臭成虫,侵蚀口齿,甚至腮颊红肿;次日其色变紫,隔日即黑;再过日,即腐脱齿落,气喘痰鸣,头额冷汗而脱矣。”可见走马牙疳过程与坏血病重症续发奋森菌感染而引起牙槽坏死、腐臭与牙齿脱落者基本符合。古人认识本病是因“亡津液(人体津液中含维生素C类营养物质)之所作”;又因维生素C存在于大量新鲜蔬果中,尤以绿叶菜、出芽的菜及豆类、薯类、块茎类含量较多。中草药来源于该类植物中,例如木瓜、芡实、藕节、马齿苋等中草药富含维生素C能参与细胞间质的生成,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应用这类中草药及相应食疗药膳治疗维生素C类营养缺乏疾病,也可获得显著疗效。
本案为坏血病,由病后维生素C消耗太甚引起,以致牙龈容易腐溃出血,身热脉数。宜恢复虚损、补充营养(及大量维生素C)以治疗之。方用首乌延寿丹中之冬青子、黑大豆、穞豆衣、清水豆卷以滋补精血、充实营养;集当归龙荟丸以清热通窍、解毒泻火;合内补丸(《女科切要》)中之潼白蒺藜以固摄精微、温肾壮阳;选苍耳子散(《济生方》)中之苍耳子、细辛换辛夷、羌活换白芷以芳香通窍、疏解表邪。另外,在牙龈腐溃出血处搽用冰硼散、口疳散亦可发挥祛腐消肿、清热解毒之作用也。
维生素D缺乏病
见儿科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