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8年工作设想

(一)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

一是开展全产业链技术帮扶。组建产业专家组,遴选一批特聘农技员,建设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搭建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平台。二是强化深度贫困地区人才支撑。选派优秀干部到深度贫困地区挂职锻炼帮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脱贫带头人培训。选派高层次人才作为博士服务团成员到西部地区服务锻炼。做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特培学员的培养工作。三是加快带贫龙头培育。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农业企业赴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合作对接,促进贫困牧民稳定增收。四是推进营销对接和品牌打造。支持采购商、经销商以及电商平台与深度贫困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农业生产。鼓励支持贫困地区创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特色农产品推介、品牌推选活动。五是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建设村级益农信息社。通过各种渠道为深度贫困地区提供三农信息服务。六是加大特色农业发展投入力度。项目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七是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总结一批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范例,加强现场观摩培训。

(二)加强西部省份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条件、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件、其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的建设,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支持西部省份种业发展。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支持种子生产基地发展。组织开展种植业重大问题调研。强化培训服务和技术指导。完善畜牧良种规划,对西部省份实施良种补贴。支持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创建。二是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支持西部省份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大数字农业试点实施范围,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探索区域现代农业建设模式,助力西部农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持西部省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苜蓿产业发展。支持特色奶源基地建设,推动地方特色奶业发展。推广经济高效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带动区域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建立完善粮经饲统筹的新型农牧业结构。推动西部省份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作。三是加大对西部省份农机化发展扶持力度。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政策,持续改善各省区农机装备条件。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创建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引导西部省份农机合作社参与示范创建,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四是加强垦区建设。推动垦区优势产业联合,指导西部垦区开展专项试点和综合示范,推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大垦区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事业建设。

(三)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支持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农民合作社指导服务力度,强化示范社自身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引导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民合作社更好发展。二是支持开展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出项目向西部省份倾斜,支持西部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围绕西部省份农业发展需求,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四是支持国家级专业市场建设。引导和支持西部省份开展田头市场示范,支持营销促销和产销衔接,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基础条件。五是支持西部省份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夯实品牌基础,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推介力度,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国家级农业企业品牌,推进西部地区农业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继续扎实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指导各省区实施好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确保补奖资金发放到草场牧户,提高广大牧民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继续组织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等重大工程项目,全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协调启动内蒙古及周边牧区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示范工程、新疆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和青藏高原牧区特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工程,引导示范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提升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草原执法机构队伍建设,举办培训班,支持西部地区提升草原执法能力和水平,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草原的行为,切实保护草原建设成果。

(五)推进绿色发展

面向“三区三州”贫困村、贫困户招录草原管护员。将西藏、四省藏区、南疆等深度贫困地区牧业半牧业县(农场)基本纳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范围,促进草畜平衡和牧民增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根据农牧民需求适当增加舍饲棚圈和人工饲草地规模,力争2019年前深度贫困地区全部完成本轮任务。支持南疆推广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发展生态净水渔业,支持大水面增殖业发展。继续推动100个地膜治理示范县建设工作,开展现场督导检查,总结推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