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段性研究目标预设

第一阶段:把握国内外有关线性文化遗产最新研究动态

查阅近五年以来国际社会遗产保护组织(机构)制定保护世界遗产相关文件、公约、宪章等;关注和参与国内(包括西南地区)有关保护文化遗产的大型研讨会,研究国内外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成果。

目标:

拓展研究视野,借鉴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用以研究西南地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二阶段:掌握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线性文化遗产保存现状

查阅《中国文物地图集》,利用第三次文物普查,收集、整理西南地区蜀道、茶马古道、明代滇黔屯军线路、川盐入黔线路、红军长征西南之路沿线历史文化城镇、村落、街区,以及国家级、省级、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开办的博物馆、纪念馆。

查阅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等省直辖市区文化厅、国土资源厅相关网站,收集分布在个省区境内线性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的相关资料。

根据研究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梳理和筛选出各条线性遗产线路保存现状较好、具有重要性、唯一性和代表性,且与线路有关联的文化遗产资源。

目标:

(1)为研究西南地区线性文化遗产的类型、类别的判别和遗产资源构成要素的分类做准备;

(2)为研究西南地区线性文化遗产价值的评估、保护现状的评估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3)完成辅助本课题研究的《明代滇黔屯军线路遗产资源调查报告》《川盐入黔线路遗产资源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

辨析西南地区线性文化遗产的类型、资源构成要素、生存的特征,为遗产资挖掘蜀道、茶马古道、明代滇黔屯军线路、川盐入黔线路、红军长征西南之路沿线遗产资源的价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定性分析和整体评估5条线性文化遗产的价值构成、保存现状。

借鉴美国遗产廊道概念,以滇黔屯军遗产线路贵州境内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为例,通过对不同区段遗产资源的分析、对比、判别、优选和评估,研究用构建屯军遗产廊道的模式,保护沿线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试图践行跨区域的文化、生态、经济整体性保护、发展理念,为研究西南地区中、小型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

目标:

(1)实现对西南地区线性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分类和判别的目的;

(2)获取蜀道、茶马古道、明代滇黔屯军线路、川盐入黔线路、红军长征西南之路综合评估最终结果,达到深层次挖掘线性遗产价值的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协调遗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提供基础研究;

(3)研究西南地区中、小型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并在研究构建屯军遗产廊道的基础上,提出可供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参考借鉴的跨区域整体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4)综观研究,向西南西区线性文化遗产涉及的行政区政府相关部门,从政策、操作和拓展三个层面分别提出研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