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国遗产廊道保护模式——以黑石河峡谷遗产廊道为例

1.美国遗产廊道的形成

美国是对线性文化遗产实施保护较早的国家,主要表现在自身国家体系内,对遗产廊道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方法进行不断地完善,并对世界遗产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世纪初,美国便开启了对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建筑物或遗址,如名人故居或战场遗址”的保护;随后经历了文物建筑到历史街区、历史城镇,及“整个乡村以及其未受破坏的环境”进行保护的过程。朱强、李伟.《遗产区域:一种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新方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1期.20世纪60年代,绿色通道概念逐渐成熟,并向以遗产价值为核心的多目标保护靠拢。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开始对文化景观进行保护,不久文化景观成为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中的一员。20世纪80年代,绿色通道功能由单一的游憩向游憩、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的综合方向发展,并与以区域协作保护思想为主导的遗产区域保护概念综合,一种新的遗产保护形式——遗产廊道诞生,并催生了1984年第一个国家遗产区域——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遗产廊道。美国的遗产廊道是一种综合自然与文化环境的线性文化景观,不只是一个区域尺度上的遗产概念,更传递了一种价值多元化、多方参与的保护理念,它把文化意义提到首位,对于遗产的保护主要采取区域而非局部的观点,同时又是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目标的综合体系。奚雪松.《构建遗产廊道线性文化遗产的整体化保护》.《世界遗产》,2013年第6期.其保护管理隶属于国家公园体系,整个指定、规划及管理过程都依法进行;遗产廊道的指定,由专门组织或政府机构提名,国家公园局负责评估,最后由议会审议通过。在经历了上百年时间的努力之后,美国最终拥有了49个国家遗产区域,其中包括8条遗产廊道。

2.黑石河峡谷遗产廊道的保护

黑石河峡谷遗产廊道起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市,终于罗德岛州的普罗维登斯市,沿途串联了黑石河、密尔维尔、尤斯桥、北桥、格拉弗顿、萨顿,密尔巴瑞和马萨诸塞等24个城镇和地区,全长74公里。沿线遗产资源富集,当地已经登记注册的文献资料显示,黑石河地区既有历史厚重不可移动的文物资源,又有可考古的早期工业、农场遗址,还有遗产赖以生存的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可利用的潜在旅游经济资源。为了整合上述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向民众、来访者宣传廊道的重要价值,同时合理开发文化遗产项目,以此带动廊道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黑石河峡谷国家遗产廊道委员会专门就遗产廊道的保护和利用作出一整套详尽的规划。

首先,保护和利用黑石河峡谷遗产廊道的管理目标十分明确,且保障机制运行稳定。管理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丰富廊道内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休闲、游憩的品质;通过对遗产资源的解说和宣传,开展提高民众保护遗产意识和行动的各类教育项目;努力促进和赢取廊道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机会。为确保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美国内政部每年大约划拨100万美元用于遗产廊道内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此外,地方配套资金和参与管理的其他机构、组织等融资也不少。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黑石河峡谷国家遗产廊道委员会要全程参与资金的预算和使用,大众参与规划、监督也占不少比例。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家遗产廊道一旦被指定和确认后,立即受到相关法律制度的保护,特别是专门针对遗产廊道(区域)的《国家遗产区域政策法》和就某个遗产廊道专门立的保护法。

其次,黑石河峡谷国家遗产廊道委员会内部有多种组织和多方人士的参与,如国家公园管理局NPS(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州(地方)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企业单位、遗产研究中心、大学,甚至公民个体。其中NPS是委员会最高的监督和管理支持机构,它不仅在遗产廊道指定评审的坐席上有较大的话语权,而且能为遗产廊道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黑石河峡谷国家遗产廊道正是用NPS支持的1200万美元,建设了统一的标识和宣传系统、游客接待中心、野餐露营地、自行车线路和水上道路。委员会内部其他管理机构或个人组织则具体负责廊道的解说、保护、开发、教育等建设,并通过自身行业的特点在宣传教育、法律保护、遗产保护、环境规划、旅游投资等方面提供相应服务。

再次,制定黑石河峡谷遗产廊道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保护目标。王肖宇 陈伯超.《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以黑石河峡谷为例》.《世界建筑》,2007年7月.短期目标是制定对廊道的保存和保护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调查、梳理、登记廊道内的历史遗产资源,筛选和划定出能反映廊道特色的关联性历史区域,制定保护和利用的先后秩序,并通过法律规章制度,分区段或分区域制定保护计划。中期目标是加固和维护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对廊道内河段、地段环境的恢复、整治,以及计划和研究资源节点的长远规划。长期目标是复原、重建和宣传。主要内容是复原和重建廊道内的重点资源节点或区域,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让人们充分了解廊道的历史,认识其价值和保护意义,并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同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