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村之美:浙江百村故事精选
-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办公室等
- 1192字
- 2021-04-04 06:25:37
奉化栖霞坑村
四明秘境栖霞坑
栖霞坑村隶属于奉化市溪口镇,与余姚市唐田村接界,地处四明山南麓的雪窦山徐凫岩大峡谷中,村南有雷峰山,海拔达778米,是栖霞坑村附近的最高峰。全村有270户,约700人。栖霞坑原名桃花坑,是由新昌、余姚通往奉化、宁海的“浙东唐诗之路”的重镇。2014年,栖霞坑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栖霞坑村中,有一条清亮的筠溪潺潺流过,夹村两边是巍巍青山。聚居区依山傍溪而筑,前后延绵600余米。建筑群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地貌,错落有致,背山面水,既宜居,又极具观赏性。据传,古时村民宅前和溪边多植有桃树、梨树,春暖花开季节,花簇如绚丽彩云。山坑中的小瀑布飞溅的水花与桃花相映成趣,组合成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清初行世的《四明谈助》,被誉为“宁波的《徐霞客游记》”,它对栖霞坑如此记述:“坑上有栖霞岭,从奉邑董村达嵊县唐田等处路。坑内多应姓聚居。两岩崇竦,饶竹木,夹溪逼视,曲突相错。其锁处如鸲咮然,为一村之门户。岩下溪水奔赴如雷,岩上众绿阴翳,不见天日。有巨石俯于溪边,可坐数十人,行者必于此乘凉、盥漱,移时乃去。出半里许,溪回路转,仰见徐凫岩瀑布摇曳空中,仅露其半,盖半为立石岭脚所掩也。”
栖霞坑村长安桥
最难能可贵的是,时至今日,多少风雨过尽,清人笔下400多年前所见的桃花源般景状,几乎没有大的改变。
古时,栖霞坑村曾被人称为桃花沟、桃花坑。因为环境美丽多姿,又名凤栖村,意为凤凰栖息之地。桃花坑,不是因为桃花而得名,《四明山志》谓桃花坑“在二十里云之南。山岩壁立数仞,延袤数百丈,其石红白相间,掩映如桃花初发,故名”。明代诗人张楷《桃花坑》诗云:“雨晴春色满岩前,误认玄都小洞天。忽讶四山环绕处,中藏数顷遗安田。昌黎只解称盘谷,摩诘徒能画辋川。试问白云如可惜,便须从此谢尘缘。”在《四明栖霞王氏宗谱》中,记载有描绘当时桃花坑景色的一首诗:“水复山垂路有余,桃花坑里有人家。溪唇乱落如红雨,洞口粉披赛绛霞。盖透鹰岩频午茶,荫迷虎岭每栖鸦。向津可有渔郎否,也胜武陵景物嘉。”
栖霞坑村内古祠、古庙等乡村公共建筑,用材精良,气势恢宏。润庄为贩卖柴爿起家致富的王洽成所建,故俗称洽成阊门。它是一座典型的清代传统建筑。大门前,筑有围屏墙和大步阶,进大门有个偌大的天井。全庄共有29间,前后两进、七架两层,设计布局齐整,左右完全对称。前进稍狭窄,后进较堂皇。全庄由5部扶梯上楼,间间层层相通。润庄是大有故事的地方,东厢房便是义士王恩溥的故居。
除了古建筑之外,栖霞坑古道也别具风采。唐朝有一条起自钱塘江,经会稽山和嵊州,转新昌、余姚、奉化、宁海直至天台山的“浙东唐诗之路”。千百年来,这条古道上,迎来了许多文人骚客踏歌而行。当时诗人墨客,一路赏景,一边吟诗,为世人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篇。沿“浙东唐诗之路”访古探幽的历代著名诗人有陆龟蒙、皮日休、黄宗羲、全祖望等,在他们的诗篇中多次提及桃花坑。
文:裘国松/图:奉化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