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誉村村景

磐安梓誉村
桑梓誉重归名宗

梓誉村,原名安仁里,隶属于磐安县双溪乡,位于东阳江上游,已有800余年历史,村域面积6.8平方公里,全村约900人。这是一个具有深厚理学文化传统的山村,朱熹曾赠墨宝“理学名宗”,后人便借“桑梓誉重”之意定名为梓誉村。

村落以蔡姓人为主体。先祖蔡元定是宋代理学名家,其长子蔡渊师从朱熹,1196年因避祸携子蔡浩入居后,繁衍后代,逐渐形成现在的村落。

蔡元定及其子蔡渊是蔡氏九儒的重要人物,潜心研究理学,著书立说。蔡元定与朱熹有着一段40余年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蔡渊遵从父训,长从朱熹,任婺州路(金华)教授时,经常聆听朱熹教诲。朱熹见蔡氏一门潜心苦研理学,为倡导理学著书立说,孜孜不倦,就挥毫书“理学名宗”,赠予蔡渊。

宋庆元二年(1196),朱熹被罢官,蔡元定受牵连,充军道州,蔡渊带着儿子蔡浩避于东阳南八十里处的许之顾岭(即现在梓誉村西之山岭)。庆元四年(1198)蔡元定在道州因病去世,蔡渊送父亲回老家落叶归根,让蔡浩留在梓誉,继续将家族发扬光大,朱熹的墨宝“理学名宗”便永久留在了梓誉。蔡氏宗祠落成后,将其制作成匾,悬挂在宗祠前厅正中上方。

梓誉蔡氏子孙遵从祖训,尊儒重理,刻苦耕读,创家立业。梓誉人历来重视办学,为鼓励村人勤奋读书,历代村规都有“养贤田”制度,刻苦读书取得功名的就可得一份“养贤田”,同时得到村人的尊重。梓誉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挂有一个竹编的“字纸篮”,把写过字的纸放在纸篮内,不准丢掉,绝不能脚踏,装满后拿到村口的文昌塔焚化。

“理学名宗”成了梓誉村的历史文脉和文化根基。如今,在梓誉村,还保留着许多文物古迹。钟英堂是恩进士蔡亨洪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所建。蔡亨洪自小学习儒家文化,虽家贫不得不放弃学业,却一直坚持看书、写诗作画。发家致富后,仍保持粗茶淡饭的简朴作风,但乐善好施,对待同族的乡民尤其宽厚。永思祠、节孝坊、翔和堂是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建筑群,是蔡元定二十一世孙、清代乾隆朝进士蔡守辉为纪念母亲所建。

今天,我们走进梓誉村,如同走入古诗词中的隐逸之境,这里民风淳朴,村民仁德好客。蔡氏宗祠内的“桑梓誉重”牌匾指引着蔡氏后人的为人处世之道,“理学名宗”传万代子孙道义,“桑梓誉重”育一方生灵仁德。

文:磐安农办/图:磐安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