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评分规则对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意义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评分规则的等级水平、描述语、学生作品描述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不同水平的特征,规定了更具体的要求,它通过预先设定标准,为学生、教师评价提供了一种标准参照。它结合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能解决基于标准评价中的一个难题——对书面或口头陈述,图表或模型,学生知识、应用技能与操作能力等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其描述性标准可作为评估、评定学业水平等级与判断学生学业表现的指南,从而使得评价更可靠和客观。具体而言,评分规则的意义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帮助教师与学生界定何谓“高质量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评分规则让教学与学习、测验与考试更加基于学习目标。如果这些学习目标来自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规定,则可保证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规定的真正执行,确保教育质量的卓越。传统的教学与评价中,学习目标往往为教师专用,而学生并不知晓。即使一些教师会给予学生有关学习目标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大多显得笼统,还不够具体清晰。这难免造成学生在学习时缺乏方向指引。评分规则,特别是分项评分规则,不但具体地描述了学习目标,还十分详细地呈现了不同维度的表现要求。一旦学生得到评价任务的评分规则,也就明确了评价任务的要求。

第二,实现“基于标准(目标)的学习”与评价标准的共享。由于评价标准的公开,学生有了充分了解学习目标的机会,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就不会单单关注作为评价代言人的教师,而把关注点集中于学习目标本身。另一方面,评分规则的公开在相当程度上分解了评价特权,由以前的评价者群体独享评价标准的开发与解释权,转向评价标准公开化、共享化,学生、家长、社区人员均可提前了解评价标准,从而使得评价更公开、公正。

第三,有效拓展了评价主体范畴,极大丰富了评价维度。由教师作为唯一评价者权威,转向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的多元评价主体;由传统的局限于封闭式纸笔测验的学习结果(主要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扩展到兼容并包学习者学习行为在内的全面开放性评价,从而给学生学习评价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窗口。

第四,淡化了评价的甄别性功能,强化评价对学习的促进效果与对学生发展的支持作用。评分规则采用的等级评定方法其实就是一种标准参照方法。等级评定方法淡化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弱化了评价的筛选功能,体现了评分规则的促进学习的评价这一基本功能定位。

第五,提高了评价的一致性。由于评分规则具有明确的评分维度或要素、对各等级的详细描述和具体的表现案例,因此评分规则不仅可以指出学生复杂学习方面的标准成分,还能帮助教师避免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观性。一些表现性任务,如实验操作,由于学生表现含有不同的水平,教师很难对其做出简单的对错判断。如果一个教师、教研组,或者一个学区使用一套通用评分规则,评分的信度将能得到极大的提高。确切地说,评分规则不但为教师指出了评分要点,减轻了教师评分工作量,也使得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除了这种技术上的优势,评分规则也同时在评价结果上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公正的机会和可能。

第六,帮助教师改进教学。高质量的评分规则能帮助教师反思许多问题,如教学的期望目标是什么?什么是学生良好的表现?我想完成什么教学任务?什么样的反馈能提高学生成绩?我的教学有效吗?根据评分规则评定的信息,教师可较好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重新计划教学,改变教学的进度和方法。例如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建议,或者改进自己教学上的不当之处。

第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保了基于标准(目标)评价的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通过评分规则的开发是其中一条有效的途径。这是由于在评分规则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解读学习目标或课程标准,只有在准确把握它们的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特征,才能开发出合理、科学的评分规则。同时,开发、应用评分规则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教师评价素养的过程。毫无疑问,开发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也为基于标准(目标)的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第八,促进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提高学生反思的深度。在以往,虽然也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但常常忽视了它们所需的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学生要具有评价能力。要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向学生提供目标清晰的评分规则。由于评分规则具有目标引导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也就具有了指向性,它能很好地弥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能力的不足。

第九,应用于学生学业成就报告,帮助家长等人了解学生的学习。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以信息为载体,有效的交流需要全面详细的信息。评分规则含有清晰的描述性信息,它为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能。相比传统的学业成就报告形式,评分规则具有独特的优势:评分规则有利于向学生学习利益相关者提供判断学生学业水平的依据、有利于利益相关者主动地了解学生学习改进的方向、有利于减轻教师一些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周雁南,邵朝友.一种有效的学生学业成就报告形式:评分规则[J].当代教育科学,2007(12).正因为如此,评分规则正引起教师的关注,逐渐被教师应用于学生学业成就报告。

练习1-5

请你用概念图的形式总结本章内容。

进一步阅读的资料

1.阿特,麦克泰,等.课堂教学评分规则——用表现性评价准则提高学生成绩[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Andrade H G.Understanding Rubrics[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6(54).

3.斯蒂金斯.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Brookhart S M.How to Create and Use Rubrics for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Grading[M].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lexandria, Virginia USA,2013.

5.威金斯.教育性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