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笔耕不辍 硕果累累

吴露生先生的《拾遗稿缄》应是他继《寻觅舞蹈》后的第二本文集,也是他于《中国舞蹈》(1998年初版、2017年修订再版)、《寻觅舞蹈》《浙江舞蹈史》《中华舞蹈志·浙江卷》(主编、第一作者)、《群众文化学》(合著)及《中国舞蹈词典》(合著)、《当代中国词库》(合著)等后的第八部专著。据说此书交稿之后,他又与出版社签订了另一部专著的出版合同。真可谓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拾遗稿缄》是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与田野调查,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这一当代文化热点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的自己的思考与追问,是作者发表在《世界遗产》《中国文化报》等报刊,担纲《宣传半月刊》“非遗新视角”专栏作家以来的关于非遗的文论集萃,又是作者发表的一系列舞蹈文论的“拾遗”。诚然,我们还能欣喜地在“群文之说”部分看到,在参与曾获国家文化部科研成果金奖的《群众文化学》一书的著述中,他于群众文化学基本理论方面执笔撰写的关于“群众文化”的界定与群众文化嬗变部分的论述精选。

20世纪90年代,我就在吴露生先生所在的浙江省群众艺术馆民间艺术中心与浙江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中心工作。共事中的体会之一是,他所以能在非遗、舞蹈、群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中有如此高的造诣,是因为他重视理论从实践中来,又思索着如何以感性升华到理性的理论,再去反哺实践。故而,在非遗传承发展的乡间里巷,在非遗规划、评审的专家会上,人们总能够看到他的身影;虽是全国《舞蹈》杂志等权威刊物肯定的“著名舞蹈理论家”,但他总是很注重舞蹈实践活动,身体力行地领衔了不少国际、国内活动的总策划与总导演工作。而在群众文化方面,他更是一个既有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经验,又有远眺全局视野机会的人。

因而,当我们从吴露生先生及许许多多艺术家的理论成果面前走过时,不由得顿生感悟:忙忙碌碌的人们不应该完全被火热的工作所牵制—— 一直亢奋,会顿然衰落。比较科学而睿智的方法是奔跑一阵就站一站,让灵魂跟上节奏,冷静地思辨,获取正确的理性认识后再向前跨越,如此的步伐必然坚定有力,必然大幅直行。由此而来同一频道的另一侧面的思考是:联想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现状,在大好成绩面前,作为对事物的观察与联系实际推演出来的概念或原理的理论,怎么才能以始终作用于实践的原则为出发点,去探求、说明和更好地构造非遗保护的生动世界。

尽管我们不会奢望把握一切、涵盖全面的非遗理论构造能一朝建成,但如果我们在一段工作后有清醒的回望,如果更多的同仁、爱好者都求知、工作、研究三不误,我想我们的成就一定会更大。如果这样,正如吴露生先生所说:“出书无非抛砖引玉”,那么我应约为此书作序不仅是对我自己的鞭策,也是期冀更多非遗理论联袂而至殷切呼唤的一许发声。

郭艺

(作者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