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们的先后关系

现存三种明刊之中,三台馆本刊刻时间不明,叶昆池本序署“万历戊午”,世德堂本序署“癸巳长至日”。“万历戊午”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而依据孙楷第的意见,“癸巳”指万历二十一年(1593),所以容易确定世德堂本的刊刻时间要早于叶昆池本。

至于三台馆本的刊刻时间,一般认为早于世德堂本。马力(1952—2007)从多个角度去论证这个结论下文引述马力的意见,参阅《<南北宋志传>与杨家将小说》一文,载《文史》第十二辑(1981年),第261—272页。:首先,三台馆本上图下文,图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图的左右分刻三或四字的说明。而柳存仁谈及中国通俗小说的插图时指出:“我们简单地说,这类的刻本,每半叶上图下文,图的地位约占全面积的三分之一,图的左右分刻说明,大概是最早时期的、也可以说是粗糙时期的通俗小说的公例。”柳存仁:《论明清中国通俗小说之版本》,《和风堂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0页。所以三台馆本是属于最早期刊本一类的。三台馆本不标回数,每回的名目是两句对偶的句子,这个特点也可以说明它的原始性。其次,三台馆本本来就是一书,虽然分两个部分,也就只有一序。世德堂本析成《南宋志传》和《北宋志传》,分别由“泛雪斋”作序,序文内容与三台馆本毫不相干,又增加了“陈氏尺蠖斋”的评语,刻于眉栏,正文则一样。所以在版本演变关系上,三台馆本也应该是较为早出的一个本子。最后,柳存仁已经指出:“福建建阳余氏,本是由宋迄明几百年间的书商……所以,这些刻本的本身,虽在万历,当然还可能有更早的底子。”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第29页。这种翻刻旧版的情况也可能会发生在《南北宋志传》上。所以三台馆本的刊刻年份虽不可考,却极有可能会早于世德堂本。

我赞成三台馆本早出。除了上述理由,世德堂本眉栏的评释内容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三台馆本正文有两条夹批:一条是“传说杨七郎有箭眼,射不能伤”(19/646本文所引小说、戏曲和曲艺作品的原文,除特别注明外,一律在它后面的括弧内注明出处。斜线前的数字表示回(或则或节)次,斜线后的数字表示本文所用该作品版本的页码,数字之间的短横线表示起止。如果斜线后是字母a或b,则分别表示一叶的正面或反面,此时斜线前的数字表示叶次。如果斜线前有字母a或b,亦分别表示一叶的正面或反面,此时斜线后的数字表示行次。下同。);另一条是“按《一统志》,文广,杨延昭所生。小说作宗保之子,差误尤甚”(37/812)。似乎正是针对这两条夹批,《古本小说丛刊》影印世德堂本有如下两条眉批:


传说杨七郎有箭眼,射不能伤。非也。盖士惮其威,故不能中之耳。(19/848)

按《一统志》,文广,延昭所生。小说作宗保之子,差误尤甚。此云面貌与宗保无异,言其面貌与兄相似也。(37/1059)


当然,由于三台馆本和世德堂本同出一个祖本(详后),不能排除世德堂本的尺蠖斋眉批是针对祖本同样内容的批语而写。然而从北大世本所透露的金陵唐氏世德堂和建阳余氏双峰堂的密切商业联系来看,世德堂本的评释参照了三台馆本的批语似乎更有可能。

我还可以举出一个类似性质的例子。小说在叙述呼延赞仿效榆窠园故事表演单骑救主时,三台馆本仅以一句“八王复马入奏太宗,道知其事,太宗遂辍其事”(6/537)带过,世德堂本则详细叙述了这个过程,比三台馆本多出五百余字(见第三章第三节所引原文)。这里,增饰的可能性要大于删削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世德堂本晚于三台馆本的可能性要大。

孙楷第指出:“三台馆刊本《南北两宋志传》二十卷,在今所见诸本中,当以此本为最早。”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43页。证之以上述理由,这应是符合事实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