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麟州杨氏事迹与小说的对应:以杨业为例

在具体情节方面,两部明代杨家将小说内容与麟州杨氏事迹存在或显或隐的对应。现以杨业故事为例,摘引数条,略述如次:

(1)两部小说所写杨业之死,除将被俘绝食而死改成碰李陵碑而死之外,其他叙述和史载基本相同。

(2)《杨家府演义》说杨业乃北汉刘氏养子,与史吻合。唯其又将杨业当作何氏之子、北汉刘氏之甥,则不知何据。

(3)《杨家府演义》叙杨业初不肯降宋,太宗多次招抚,乃约定三个条件而降,事属无稽,但也有一定历史根据。路振《九国志》记刘继业(即杨业)降宋事曰:


初,刘继业为继元捍太原城,甚骁勇。及继元降,继业犹据城苦战。上素知其勇,欲生致之,令中使谕继元俾招继业。继元遣所亲信往,继业乃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见。上喜,慰抚之甚厚,复姓杨氏,止名业。引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59页。


小说接着写宋太宗见业大喜,“遂赐姓杨”,这似即由“复姓杨”讹传而来。

(4)《北宋志传》叙杨六郎、杨令婆不识天门阵,提到杨业曾有“三卷六甲兵书,惟下卷难晓,皆是阴文妖道之术”这样的议论,并“曾留下兵书一册”。天门阵故事虚诞不足信,书中说杨业精通六甲兵法却有根据。欧阳修《书遁甲立成旁通历后》一文说:


此本得于杨畋。畋,继业之后也。继业善用兵,以见昔时名将皆精于所学,非止一夫之勇也。此本尤为简要,世罕传也。[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五十五,李逸安点校,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574页。


文中称自己从杨畋处得到罕传的《遁甲立成旁通历》一书,由此赞叹杨业“善用兵”,并不只是一个勇夫。揣测文意,这部书似是杨畋得之于杨业。小说所言兵书,原型大概就是类似《遁甲立成旁通历》这样的行军手册,本身并不神秘。它的神秘化,一是故事需要,二是它世所罕传。

由上可知,历经六百余年的演变,杨家将小说里的杨业故事(包括某些小细节)与历史仍有许多照应之处。类似这样的照应自然不少,只是小说倾向增饰抟合,年代久远,很多人物、故事已难以确指其历史原型和本事。譬如杨业七子延彬无表现,杨家将故事却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杨七郎延嗣。这个七郎,可能是与杨延昭并称“二杨”的杨嗣的化身。罗继祖:《再谈杨家将》,香港《广角镜》第87期第50页(1979年12月16日)。又譬如杨家将故事必定阑入了杨畋的事迹[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将杨畋和杨延昭、杨业混淆,欧阳修《书遁甲立成旁通历后》以杨畋为杨业后人,似乎忘记他曾赞扬杨琪之子杨畋“贤而有文武材”(见《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这两条材料已透露了个中消息。,惜乎我们无法肯定哪些故事有他的身影。

杨畋(1007—1062)字乐道,麟州杨重勋曾孙,杨琪之子,进士及第。他曾率兵征讨岭南徭族之叛,又奉旨讨侬智高。[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中华书局1985年新1版,第9964—9965页。杨畋征侬智高,恰在杨文广从狄青南征侬智高之前不久,杨畋又是杨文广从侄。郑骞因此推测:“小说戏剧中之杨宗保及文广征南故事,恐有此人若干成分在内。”郑骞:《景午丛编》下编,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31页。可备一说。

总结一下本节所论。杨家将故事的兴起,根源于杨业祖孙三代抗击外族的真实历史。他们的忠勇精神赢得朝野上下的推崇,他们的悲剧遭遇激起广大民众的同情,他们一门三代皆为名将极具传奇色彩。这一切,都为杨业祖孙的事迹从“时事”变为“故事”提供了契机。从早期相关记载来看,杨家将故事兴起之后,逐渐在口头传说过程中摆脱历史束缚,走上随意捏合、自由虚构的道路,一些本来不属于杨业祖孙的事迹开始被糅合进来(如杨畋)。但是,变中自有不变,譬如杨业故事基本定型(两部小说所叙杨六郎故事比较相似,恐怕也与它基本定型有关),大关节甚至与史实高度吻合。这说明杨家将故事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其核心部分自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故事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