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教学理论系列:英语教学研究
- 黄建滨
- 5450字
- 2021-03-24 04:22:19
第一部分 教学大纲与教学
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本科用)修订说明
受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托,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1996年5月成立了“面向21世纪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组。项目组成员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六所高等学校。项目组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完成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正文以及词汇表、语法结构表、功能意念表和语言技能表的修订。在调查研究和讨论大纲初稿的过程中,项目组得到了教委高教司,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和全国许多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为了帮助广大英语教师了解和执行本大纲,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1 修订过程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使大学英语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国家教委高教司委托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于1994年7月在大庆召开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1994年12月在桂林召开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座谈会。两次会议肯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本科用)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颁布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会议总结了十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经验,讨论了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的必要性,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旨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语言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大学英语上新台阶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适应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培养跨世纪人才、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需要。这两次会议拉开了为在21世纪初使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而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序幕。
1996年5月,在国家教委高教司的领导下,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了“面向21世纪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组。该项目是国家教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的一个项目。项目组成立后,即着手开展了多层次的社会需求调查、学生英语水平和词汇量调查,在立足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规格上,确定了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及英语使用现状的调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评估及期望,专家、学者、教授对大学生英语水平及培养目标的描述,外语教师的意见,高校新生的英语词汇量,高校新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等。通过上述涉及四万余人的调查发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们也迫切希望能尽快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根据对这些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项目组向教委顾问组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的框架设想》。1996年12月,新一届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成了新一届指委会的首要任务。在指委会的领导下,项目组对1985年颁布的理工科大纲和1986年颁布的文理科大纲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讨,确定了大纲修订的原则和方向,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提出了大纲正文讨论稿。为了配合大纲的修订,项目组委托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校按照大纲正文的要求分别修订语法结构表、功能意念表和语言技能表。项目组还成立了词表修订组,负责词表的修订。
项目组对大纲讨论稿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并在有关会议上征求同行专家的意见,于1998年5月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武汉会议上推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在6—9月,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协作组分别召开了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大纲研讨会,广泛征求了第一线大学英语教师的意见,并将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汇总后带到了9月底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研讨会上。项目组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再次对大纲做了修改,最后于1998年12月下旬提交至在杭州举行的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扩大会,并审定通过。
1.2 大纲的主要特点
本大纲是一份既重视打好语言基础,又重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文、理、工各科通用的大纲。它继承了原大纲的优点,借鉴了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灵活性的原则,其特点如下。
(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等学校正在向多学科、综合型方向发展。分别于1985年和1986年颁布实施的理工科大纲和文理科大纲中的共性部分越来越明显,两份大纲的词表已于1993年和1995年修订为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通用词汇表》(1~4级和5~6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时各校均使用相同的试卷。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修订后的大纲不再分文理科和理工科,教学对象为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本科生。
(2)本大纲对教学目标做了明确的阐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等能力,使他们用英语交流信息。这使本大纲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从原理工科大纲和文理科大纲的三个层次变为两个层次。阅读是第一层次的要求。调查中发现,尽管高校学生对听、说的要求非常强烈,但读仍被认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这是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阅读能力仍是大部分大学生今后工作所需的主要技能。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听、说、写、译等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始终都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本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这比原理工科大纲和文理科大纲提出的“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的目标提高了,内容也拓宽了,不仅要求顺利阅读,而且要求听懂英语并用英语进行口头或笔头表达。将听、说、写、译列为同一层次是本大纲的一个重大修订。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将说和写列为第三层次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的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对他们的口语及写作能力则更为不满。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和中学及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大学生们迫切希望进一步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听、说、写、译等能力已显得日益重要。
原理工科大纲和文理科大纲提出要“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经过十多年的贯彻执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整体上已有了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本大纲明确强调要“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这个要求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可以争取达到的目标。
本大纲还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传授的知识要由学生加以理解、吸收,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实践。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因此,教师有责任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
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不仅是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而且有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3)本大纲对分类要求做了具体的描述,把四级定为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学生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这是本大纲的一个重要决策。对于入学水平低于大纲要求的学生提出预备级的要求,对于在基础阶段已通过六级的学生提出高级英语的要求,从而体现了分类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原理工科大纲和文理科大纲是十几年前制定的,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重点院校从预备级开始的学生必须学完大学英语四级,非重点院校应达到的级别由各校自行规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大学英语总体水平已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同时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际交往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本大纲提出:即使在非重点院校,从预备级开始的大学生在经过基础阶段两年的学习后达到了三级,在高年级还应继续努力达到四级,学校方面要为此提供必要的条件。
全国高校情况千差万别,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入学水平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内学生的入学水平也有一定差距。在教学安排中,不同层次的学校应明确各自的目标,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对于起点较低的学生,各校要采取适当措施,使他们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各校还应创造条件,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不仅达到较高要求,而且可以继续选修高级英语课程,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分级教学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4)确保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是本大纲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本大纲将专业阅读改为专业英语,从而使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纲明确规定专业英语是必修课程,并对读、听、说、写、译等各项技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而使各校专业英语的教学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为了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大学四年期间能稳步提高,本大纲还提出了毕业前举行英语水平考试的设想,从而促使各校采取措施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激励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有利条件,持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5)本大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并参照修订后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听、读等各项技能和词汇量的要求都进行了适当调整,并有了一定的提高。
根据对12所重点大学以及北京、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的新生入学词汇量的调查,大纲将入学词汇量基本要求定为1800词,预备级定为1200词。修订后的大纲对词汇量的要求略有提高,这充分考虑到了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的差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与中学大纲也基本吻合。
本大纲把四级的阅读速度由原理工科和文理科大纲的每分钟50词改为每分钟70词,使之略高于《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每分钟60词,同时六级的阅读速度也定为每分钟70词,但在难度上提出了较高要求,使四、六级的区别在阅读材料的难度上得到体现。因为根据调查,阅读速度在较大程度上受内容难易程度的影响,文章难度适中时,学生的阅读速度在每分钟70词以上(含每分钟70词),理解准确率与阅读速度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而阅读速度低于每分钟70词时,理解准确率与阅读速度之间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本大纲对听力语速的要求是:四级每分钟130~150词,六级每分钟150~170词,这比《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高中二、三年级每分钟120词的听力语速要求有所提高。研究表明,听力语速过慢会使英语学习者在听音时有可能将所听内容译成本族语言,从而影响听力理解率,妨碍学习者听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因此在英语学习时应尽早听正常语速的材料。此外,英语母语者的讲话语速通常根据内容和对象而有所变化,他们的语速一般为每分钟165~180词,演讲时的语速一般为每分钟140词。还有研究指出,语速在每分钟145~185词时通常并不影响英语学习者的理解程度。根据上述研究和我国学生的现状,本大纲取一变化幅度区间,将下限定为略低于每分钟140词的讲座语速,这是符合实际、可以达到的指标。
对读、听、说、写、译等各项技能,本大纲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要求,例如,对基本要求中阅读能力的描述是: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又如,对基本要求中说的能力的描述是:能就教材内容和适当的听力材料进行问答和复述,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做简短发言,表达思想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这些描述明确了大纲对各项技能在各个级别中的具体要求,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和教材编写,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加以准确定位,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的努力方向。
(6)词表是大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修订在通用词汇表的基础上把四级和六级两个词表合并起来,增加最常用人名表、主要国家及其语言表等实用性附表,并对通用词汇表中的词组表和常用前缀、后缀表等进行增补,另外还增加1000词作为高级英语阶段应掌握的词。词条的选择以定量分析为主,参考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在通用词汇表的基础上对义项做了适当调整,使之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
(7)在语法结构表、功能意念表和语言技能表的修订中,根据教学实际,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删去了一些对教学指导意义不大的项目,把重点放在了打好语言基础和有利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上,以确保大纲总体目标的实现。
语法结构表列出了大学英语教学阶段需要进一步巩固与掌握的语法项目。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词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句法。这两部分从词法和句法角度加深学生对已有语法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运用能力。第三部分从不同角度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突出句型比较与转换,提高学生在段落及语篇水平上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第四部分主要介绍标点符号用法和构词法,要求通过大学英语阶段教学,学生在写作方面达到标点符号运用基本正确,熟悉英语的主要构词方式的要求。
功能意念表根据大学英语教学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列出了学生在该阶段英语学习中应掌握的功能意念项目。这些项目的学习应贯穿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因为一个意念的表达方式不可能在一个级别的教学中完成,而需要逐步扩大加深。
语言技能有句子水平上的技能和语篇水平上的技能之分。本大纲语言技能表所列项目除少数属于句子水平上的技能以外,绝大多数都是语篇水平上的,目的在于引起教师在编写教材、组织教学和进行测试时对这种技能的重视。
(本文发表在《外语界》,1999年第4期,署名:“面向21世纪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组。组长:邵永真;成员:吕中舌、安美华、陆慈、李荫华、郑树棠、杨治中、黄建滨;顾问:董威利、董亚芬、韩其顺;本文由黄建滨起草,项目组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