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在运气学说上的运用

时序的转移,气候的变更,都足以影响人身疾病的发生和机转。一岁之中,寒来暑往,一日之内,夜暗昼明,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为了掌握这一规律,古人立直竿以测日影,制漏壶以定时刻,做出测候的工具,然后才可能进行长期测候的工作。历法也是为了适应这一自然趋势而产生的,相传黄帝命大挠作甲子,即以当年为甲子年,冬至所在之月为甲子月,朔为甲子日,夜半为甲子时。什么叫作甲子呢,就是天干地支各取其第一字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历法上的名词。为什么要从冬至日开始呢?因为冬至是每年最短的一天,从冬至到夏至的天气,一天比一天长,从夏至到冬至,一天比一天短,实际观测日影所得,一周岁共得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即从第一个冬至日到第二个冬至日所需的时间,是为一年。再从月行来观测,月行一周需二十九日半强,一年之中,月圆共十二次,合三百五十四日,分每年为十二个月。日月运行相差之故,每年为十一日强,积三年置以闰月以调节之。如是则虽历十百千万年,亦可以有条不紊。故历法之制定,在测候上至为重要。再采用阴阳五行学说,设为天干地支以代表五运六气。五运,即是金、木、水、火、土,六气,即是风、火、暑、湿、燥、寒。天干取五运,地支取六气,天干有十,配合五运,如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地支十二,配合六气,如子午为火,丑未为湿,寅申为暑,卯酉为燥,辰戊为寒,己亥为风。干者干也,支者枝也,天地之气相合,亦如枝干之相合也。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天地相合,即形与气相合也,形与气相合,则万物生,故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天地相合,即为甲子。天气终于癸,地气终于亥,天地相合,则为癸亥。中国历法,即从甲子开始而终于癸亥,从甲子至癸亥,其经历过程需六十年,轮番更替,故称六十年为花甲一周,或称为一轮甲子。六十年中,又有阴年阳年的不同,气候即随之而变异。

阴年阳年,由干支上也可以表现出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同为天干,依顺序排列,分别代表阴阳,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都各具有不同性质的两面性。如土有燥湿,金有刚柔,木有曲直等,故每一运都以顺序排列之天干代表之,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甲乙,东方木也,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南方火也,丙为阳火,丁为阴火,以下皆然。戊己为中央土,庚辛为西方金,壬癸为北方水。一年之中由于寒热燥湿之不同,五运各以其时当令。如木生于春,居一岁之首,故木为初之运。木生火,火为二之运。火生土,土为三之运。土生金,金为四之运。金生水,水为终之运。每一运各主一岁的五分之一,即七十二日零五刻,称为主运,年年相同,万载不易。这种挨次顺列,名之曰兄弟。如以甲乙丙丁戊为上列,己庚辛壬癸为下列,则称为夫妇配合,有生化作用。如甲与乙合而化土,乙与庚合而化金,丙与辛合而化水,丁与壬合而化木,戊与癸合而化火。故《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即是每年各有一运主事,循序轮流,称为大运。每逢甲年和己年都属土运,乙年和庚年都属金运,丙年和辛年都属火运。客运是用来说明一年内五个运季的异常气候变化的运算方法,它是以大运的年干作为客运的初运,按一年五个运季以五步推算,逐年变迁,逢着甲或己的年岁,都是土运主事,客运的初运便是土,二运金,三运水,四运木,终运火,和上面所述每年一成不变之主运有了出入。主是静的,客是动的,有相同的年岁,有不相同的年岁,有相生的年岁,有相克的年岁。由于天时不齐,就会发生出不同的病变,这是属于五运方面。在六气一方面,则是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来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称为地支。亦分属于全年,分为四季,各主一季,每季为三个月,分作木、火、金、水,土居中央,灌溉四旁,分属于四季之末,依农历的月份,寅卯当春属木,巳午当夏属火,申酉当秋属金,亥子当冬属水,辰戌丑未居四季之末属土。再根据一年气候的呈现,分为风、火、暑、湿、燥、寒之气。风为初之气,火为二之气,暑为三之气,湿为四之气,燥为五之气,寒为终之气,叫作主气,也是永远不变的。每一气至旺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强,这是依顺序排列而代表六气的。如用子丑寅卯辰巳为上列,以午未申酉戌亥为下列,对冲的排法,便分别代表三阴三阳。子午为少阴君火,丑未为太阴湿土,寅申为少阳相火,卯酉为阳明燥金,辰戌为太阳寒水,巳亥为厥阴风木。《内经》说:“子午之岁君火主之,丑未之岁湿土主之,寅申之岁,相炷之,寅申之岁燥金主之,辰戌之岁寒水主之,巳亥之岁风木主之。”叫作客气,客气每年一换,与上面所述的主气有了逆或从的时候,同样影响到气候起异常变化,间接影响到人体,发为某一类的疾患。因此学者必须知道,一岁之中,有主运,有客运,有主气,有客气,由于主客运气的加临逆从,而演变为阴阳胜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