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丸

别名:大补阴丸、补阴丸。

药物组成:黄柏四两(炒褐色),知母四两(酒浸,炒),熟地黄六两(酒蒸),龟板六两(酥炙)。

功效:降阴火,补肾水。

主治: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尿血淋浊,腰膝酸痛;或咳嗽咯血,烦热易饥,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亦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肾结核、骨结核、糖尿病等属阴虚火旺者;水亏火炎,耳鸣耳聋,咳逆虚热,肾脉洪大,不能受峻补者;肾水亏败,小便淋浊如膏,阻火上炎,左尺空虚者。

制备方法:上为末,猪脊髓、蜜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白汤送下。

用药禁忌:虽有是证,若食少便溏,则为脾虚,不可轻用。此治阴火炽盛以致厥逆者则可,至内伤虚热,断不可用。

备注:大补阴丸(《医学正传》卷三)。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补阴丸。”

处方来源:《丹溪心法》卷三。

1.石淋(潘名熊医案)

黄阁乡张某,年七十余,患石淋,小便点滴而出,痛甚,少腹胀,气微喘,能食。医用清利法罔效,求余治。左尺弦大,直上左关。余用大补阴丸合滋肾丸治。

龟板一两,地黄五钱,知母三钱,黄柏三钱,肉桂六分。

张畏桂性热,减其半。服后小便稍通,腹胀略减,而痛不除。再求治,余谓必须佐桂六分乃效。信服之,小便大利,出石数粒如橘核大,遂愈。(《评琴书屋医略·淋证》)卷三)

2.滑胎(钟育衡医案)

王某,女,39岁。初诊:1945年秋。

主诉:患者一年内流产二次,流产过程相同:怀孕四十日左右骨蒸发热,神疲肢倦,曾用寒凉及养血安胎等药物不效,渐至身无半缕,卧于土地之上,借土地之凉以缓解骨内之热,直到孕后两月余流产,疾病不药而愈。今又妊娠近四十余日,前症复作而求治。

诊査:形体消瘦,面色微红,自觉壮热而扪之不热,但欲寐。脉沉细滑数,舌质深红少津,光亮无苔。

辨证:此为真阴不足之证。

治法:拟大补真阴之法,取大补阴丸化裁。

处方:大生地50g,熟地50g,盐黄柏20g,盐知母25g,炙龟板60g,炙鳖甲50g,山萸15g,枸杞果15g。1剂,先煎龟板、鳖甲2小时,再合诸药煎30分钟,取汁分2次温服。

二诊:服药后诸症减轻,继用药2剂。

三诊:发热已退,无任何不适。更进药1剂,法同前。

直到足月分娩,身无疾病。生一男孩,身体壮实。(《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