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蒋公熙德《孟河医学源流论》汉译之作,历数年而终得付梓,其间所经译作之难、考究之艰不足一而论,唯其与“孟河”一派之寻理求索,条分缕析,见解之独到,剖析之深邃,别见一功。

今观蒋公之作,其于医派源流之外,得见医者之社会、伦理之学,故而于吾等后进得思医之本真者再,不啻为良作也。

余诞于中医世家,生于斯,长于斯,幼年行玩于诊室、药肆之间,得睹家父诊医之形。儿时懵懂,见间有一二病者,往来就医,家父辄概免其诊金,诊毕则附送汤剂有叁,未解乃询家母。母曰:人食五谷,焉有不病?然贫者难矣,故父诊其病,而赠其药,以痊之也。乃悟。医者仁心,是以一观。及长,始知孙文所赠曾祖丁公甘仁“博施济众”匾之意邃也。故以吾观之,孟河一派,其神之核不在医术,而于医德,大德始有大医。今以蒋公之《孟河医学源流论》考之,然也。

岁近弱冠,父乃命余习西医之学,故入京师医科(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研习西医。初,不得其解。中医之学,素有二脉:一曰世医,一曰儒医。前者以世代之传得医之邃真;后者以学养之厚得医之别径。余乃三代名医之后,何故不令余从父研习中医之理?待年长,始知,此乃孟河医派光大之法也!道法博采,始得正见。今以蒋公之《孟河医学源流论》观之,孟河医派之费、马、巢、丁四家,相互交通,共研医理,各有所长,各有所专,故而得以名冠吴中;后及余曾祖丁公甘仁,创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以西医教学之途,创中医传承之径,“西法中用”,国医得以光大。因之,则有教无类,乃有后学程公门雪、黄公文东、秦公伯未、章公次公等国医大家,孟河医派得以泽被众生,丁氏学派广为福荫世人。

待及而立之年,余始从南京中医学院邹公云翔(系孟河费氏、丁氏传人)研习中医,后又随侍家父丁公济民于沪龙华医院抄方,得叔父丁公济南之点拨,渐得孟河医派之妙,尤其于丁氏内科一支,对曾祖之“轻、清、灵、廉”用药颇有心得。早岁所学西医之基,于余所观中医别有一径,故而方悟家父所见之长也。

余以己之亲历,诉孟河医派之渊源,释蒋公所书之妙,其的于俯仰医史之间,俯察当下之实,得思后进责任之大。今以蒋公《孟河医学源流论》思之,余以为中医之本在于“中”,追本溯源于传统,重理中医演进之门径,重掌中医发展之管钥,当吾辈之任也!

蒋公者,德籍人也。其以一西方人士,观东方之学,可谓见者深,识者厚也!其历数秋,辗转于江南,遍访孟河医派传人之举,吾等得敬之;而其以西人之目,睹当下中医之陋,不可谓不切中要害,当得吾辈服之。蒋公,奇才也!

今蒋公《孟河医学源流论》(汉译本)得成,乃幸事也!其益吾侪思中医未来者再。

而其间得力于东华大学戴培兴教授,余之弟子陈沐之及内子之鼎力而助,在此一并致谢!

斯为序。

丁一谔

乙未年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