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指数(2005—2010)的主要研究结果综述

彭非

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应该看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沉重代价。比如,环境污染加重,生态质量下降,资源与人口问题严重,经济与社会矛盾突出,城乡经济差距扩大,地区经济发展愈加不均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愈发紧迫,必须以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统领我们的工作。科学评价我们目前的发展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在2006年年初开始了中国发展指数(RCDI)的编制研究工作。

中国发展指数的编制理念是: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指数,度量和评价中国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态势。弥补GDP指标的片面性,不仅仅以经济增长来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应更加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引领全社会科学认识发展,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中国发展指数目前是中国人民大学三大发布之一,自2007年年初起每年定期发布,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项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学校直属跨学科、跨院系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承担,集合了中国人民大学多领域的专家,也得到了国家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为合理度量我国综合发展水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中国发展指数总指数由4个分指数(中国健康发展指数、中国教育发展指数、中国生活水平发展指数、中国社会环境发展指数)总计15个指标组成。分指数与总指数的合成均采取了等权数的几何平均方法,反映了每个指标在分指数的合成计算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每个分指数在总指数的合成计算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综合发展、协调发展的思想。评价指标主要采用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体系的建立参照了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借鉴了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 HDI由3个分指数,总计5个指标组成)并加以改进。

目前,中国发展指数的指标结构(4个分指数和15个指标)如下:

(1)健康指数:出生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每万人平均病床数;

(2)教育指数:人均受教育年限、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

(3)生活水平指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比、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4)社会环境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人均道路面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省会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并好于二级的天数(省会城市API)、单位增加值污水耗氧量。

自2007年初中国发展指数(2006)第一次公布以来,指标体系一直在进行微调,即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调换一两个指标。以上指标体系是在编制中国发展指数(2009)时固定下来的。中国发展指数和分指数的分值是将2005年31个省级行政区15个指标的最高值定为100分,最低值定为60分(即2005年是中国发展指数的基期)。总指数和分指数的分值可以纵向对比,取分越高,说明分指数或总指数的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相反。分指数或总指数取分超过100分,说明该地区分指数或总指数的相应指标值比2005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该分指数或总指数的相应指标值都要优越,体现了发展进步的幅度;分指数或总指数取分低于60分,说明该地区分指数或总指数的相应指标值比2005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该分指数或总指数的相应指标值都要落后,体现了发展下降的幅度。

中国发展指数后面的数字表示中国发展指数编制使用的《中国统计年鉴》的出版年份,其数据的真正观测年比其早一年,如中国发展指数(2010)意味着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其数据的观测年是2009年。

自中国发展指数(2005)编制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下:

(1)我国31个省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主要分四类地区的板块格局基本未变,相邻区域发展水平相似的特征明显,这说明我国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战略的思路是有根据的。第一类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第二、三、四类地区依次次之。

(2)从静态看,在健康指数、教育指数、生活水平指数、社会环境指数四个分指数中,我国内地31个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指数)的区域差异相对最大,社会环境发展水平(健康、教育、社会环境指数)的区域差异相对最小。

(3)中国发展指数监测显示:

1)2008年以来,我国31个省区中国发展指数均保持正增长状态;而在2005—2007年之间,有极个别省份出现微小的负增长,分别是:2005年的上海、浙江和福建;2006年的山西、广东、重庆、甘肃和新疆;2007年的上海。

2)中国发展指数自2004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增长,增幅明显,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近年来稳定上升。

通过中国发展指数对我国社会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在GDP年增长率全国排序前三位的省区当中,只有极个别的省区能够进入中国发展指数年增长率的前三位,这说明仅用GDP指标评价地区发展水平是不恰当的,中国发展指数比GDP测量区域发展水平更全面、更有效,这也与十七届五中全会“坚持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相符合。

为了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我们认为应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推动民生与环境建设,真正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方针大政,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

首先,现阶段我国应当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宝贵经验,借鉴这些经验解决我国正在或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社会平等与社会公平公正在当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果对此没有警觉,可能会造成不应有的社会冲突,那将比环境保护问题更难以解决。

最后,不同社会阶层在当前应加强相互理解与沟通,各级政府尤其应当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附录:中国发展指数(2005—2010)31个省区总指数和分指数的主要结果

(按指标调换后的可比口径调整计算,某些地区的分值与排序可能与中国发展指数的发布年有微小的变化)

附表1 中国发展指数(2010)的主要结果

续前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附表2 中国发展指数(2009)的主要结果

续前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附表3 中国发展指数(2008)的主要结果

续前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附表4 中国发展指数(2007)的主要结果

续前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附表5 中国发展指数(2006)的主要结果

续前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附表6 中国发展指数(2005)的主要结果

续前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附图1 中国发展指数(2010)社会经济综合水平四类地区地理分布

附图2 中国发展指数(2009)社会经济综合水平四类地区地理分布

附图3 中国发展指数(2008)社会经济综合水平四类地区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