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前提性理论启示

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整合中外哲学、哲学人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和人的生存经验,特别是在分析和批判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二元对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对“主体人类学原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具有某种前提性的理论启示。

1.进一步解读“现实的完整人”

长期以来,人类陷入认识自己的危机。美国学者卡尔文·施拉格指出:“现代世界正在发生的客体化趋势对人本主义和人性造成威胁。……科学技术使人沦落为它的客体,人在被客体化的过程中其所具有的人性因而丧失。”SCHRAGER C O.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in Contemporary Thought.Philosophy East and West,1970,20(1):83-89.德国哲学人类学创始人舍勒说:“日益增多的研究人的具体科学虽然是有价值的,但它们对人的本质的掩盖往往多于对人的本质的揭示。……人自身在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不像现在这样成问题。”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英文版.波士顿:培根出版社(Beacon Press),1961:6.长期以来,技术主义使人的形象模糊不清,“认识自己”已成为世纪难题。本书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并阐释了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理论,为人类正确认识自己提供了范畴、理论支点和方法论参照。

2.提供一种新的人的生命本体论

哲学人类学的根本性任务在于为一切与人发生关系的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一种人的生命本体论基础。德国哲学人类学创始人舍勒曾说,哲学人类学不仅是元哲学,而且也是元科学。“只有这样的人类学才能重建那些所有与‘人’这个对象打交道的科学之基础。”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87.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曾说:“事实的丰富并不意味着思想的丰富。除非我们能够找到能带领我们走出迷宫的指路明灯,……我们就仍然会在一大堆似乎缺少一切概念的统一性的、互不相干的材料中迷失方向。”卡西尔.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0.然而,迄今这个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如:哲学提供的“人性假设”指向人的本质,伦理学提供的“人性假设”指向人的道德,心理学提供的“人性假设”指向人的心理,法学提供的“人性假设”指向人在法律面前的权利和义务……它们都不是指向具体的“完整人”,而人却是以具体的“完整人”存在和行为的。“人性假设”的支离破碎已导致人文社会科学产生许多理论误区。本书提出并论证了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理论,正是试图提出一种具体的“完整人”假设,为相关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一种人的生命本体论基础,以使人文社会科学更加科学、完备和有效。

3.提供一种科学的人生哲学

一般而言,人的生命本体论与人生哲学具有内在一致性。人们怎样解释“人自身”就会奉行怎样的人生哲学。结构主义肯定人的生命“结构”,否定人的生命“选择”,必然对人的生命“选择”持消极态度。存在主义肯定人的生命“选择”,否定人的生命“结构”,必然对人的生命“结构”持虚无主义态度。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理论认为“结构与选择”是人的生命本体的“一体化二重性”,人的生命本体既包含“结构”,又包含“选择”,是“结构”与“选择”的统一体。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理论还认为“结构”决定“选择”,“选择”也决定“结构”。这既是一种人的生命本体论,又是一种人生哲学。相信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人,必然既承认自身和社会的“结构”,又承认自己的“选择”,面对“结构”进行自觉的主动的“选择”,始终抱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和理性的人生态度。这为人们正确处理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内部各构成要素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抵制和批驳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等片面理论,掌握自己的命运,建立科学的人生哲学,提供了某种理论依据和参考。

4.为人类学自我超越提供理论参考

当前,从世界范围看,人类学被“边缘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如美国人类学会会长詹姆斯·皮科克所言:“尽管人类学……作出了长期而有效的服务,它作为一个类别仍然处于边缘。”皮科克.人类学的未来.广西民族研究,2001(9).深入分析问题可以发现,人类学被“边缘化”的实质是人类学的“自我边缘化”。长期以来,人类学主要研究“文化”“社会”和人的体质,比较忽视研究“人本身”。这种“偏移”的结果必然导致“人本身”对人类学的冷漠。解决人类学被“边缘化”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人类学研究“人本身”的问题。提出和阐释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理论,深入探究“人本身”,必将有利于形成“人类学关心‘人本身’,‘人本身’也关心人类学”的良好局面,从而实现人类学“由边缘到核心”的历史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