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外学者对人的生命本体所做的探索

回顾人类文明史,中外学者从未停止对人的生命本体的探索,曾提出数十种著名理论,虽然并未真正解开人的生命本体之谜,但却为解开人的生命本体之谜铺就了道路和阶梯,做出了贡献。

1.古代学者对破解人的生命本体之谜做出的探索

中国和西方古代学者曾对人的生命本体做过认真探索,提出了精彩的人的生命本体理论。如,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君子三道”说,即“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显然,孔子将人的生命本体归结为“仁智勇”。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人的生命本体理论。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他还认为,人性可分为自然性和社会性。人的自然性即饮食男女、耳目口腹之欲,人的社会性即仁义礼智“四德”。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只有自然性(“小体”),而人既有自然性(“小体”),也有社会性(“大体”)。一个人如果只有自然性(“小体”),而无社会性(“大体”),则是“小人”,无异于禽兽。他认为,心的功能在于思考。人要成为人,就要用心思考。只要肯用心思考,就能将“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上升和扩展为“四德”(“仁义礼智”),成为君子。显然,孟子构筑了一个人的生命本体及其形成发展的理论系统。古希腊学者柏拉图也提出了人的生命本体理论。他在《理想国》中提出了“灵魂三分说”,认为人与动物和植物不同,动物和植物只具有低等的灵魂,而人具有高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因而人才是最接近于神的存在。人的灵魂由三个等级组成:理性(智慧)、意志(勇敢)和情欲(节制)。而人相应地由三类金属(金、银、铜铁)做成。社会也由这三类人组成:以“金”做成的“哲学王”,具有智慧美德,统治社会;以“银”做成的武士,具有勇敢美德,保卫国家;以“铜铁”做成的平民,也就是农民、工匠和商人,有节制美德,从事生产和经济,供养国家。如果这三个等级各安天命,国家就会和谐,就具有公共美德——公道和正义高清海.欧洲哲学史纲新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91-93.。可见,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外许多杰出思想家曾对人的生命本体做过认真研究和探索,提出了许多深刻洞见和富有启发性的理论。

2.近代学者对破解人的生命本体之谜做出的贡献

近代以来,许多著名学者提出了丰富的人的生命本体理论,虽然并未真正破解人的生命本体之谜,但已将人类对于人的生命本体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如,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的生命本体理论。他认为,人的生命本体可以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由最原始的生物能量组成,处于潜意识之中,受动物的快乐原则支配,这个基本的生物要求就是性,它不能区分生理需求意向与外界现实的差别。“自我”是有理性的意识,它企图把“本我”的需求意向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为“本我”服务,并受现实性原则支配。“超我”是成熟的理智,是人类文明和道德的维护者。当“本我”的生命需求发动之后,“自我”便根据“超我”的原则去指导行为。他还依据这个理论提出了“精神分析疗法”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显然,他提出了一个人的生命本体理论框架,贡献巨大。但是,他的理论有“唯性论”和“泛性论”倾向,同时对于“自我”和“超我”关系的解释有点薄弱,缺欠也很明显。再如,美国凯伦·霍妮(1885—1952)提出的“真实我、现实我和理想我”的人的生命本体理论。她认为,人的“真实我”是人最基本的生理和精神需求,是潜在的自我。但是,人们在生活中都以一个现实的自我存在着(“现实我”),也都在追求着一个理想的自我(“理想我”)。对于每个人来说,“现实我”和“理想我”的矛盾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现实我”包括那些在任何特定时期真正体现自己的东西。“理想我”反映了我最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由“现实我”追求“理想我”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基本动力,同时,也是人们产生神经性疾病的原因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霍妮.我们内心的冲突.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应当说,霍妮的人的生命本体理论纠正了弗洛伊德理论的“泛性论”弊病,从“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去揭示人的生命结构,具有明显的进步。但是仍有缺欠,仅从“理想我”和“现实我”的角度去解释人的行为和产生神经性疾病的原因,显然是不全面的,无法解释人的全部复杂多变、变幻莫测的行为。再如,美国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提出的“五种需要”的人的生命本体理论。他认为,人有强度不同的本能化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假设这些本能化需要是层梯式的,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来源。人的一生都受控于这些层级的需要,为满足这些需要而奋斗,向上攀登。人的需要产生动机,从而引起人的行为。他将这个理论称为“动机理论”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北京:三联书店,1987;霍夫曼.做人的权利:马斯洛传.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显然,他以人的需要解释人的行为,把需要看作行为的动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避免了弗洛伊德单纯从“性欲”的驱动力和霍妮单纯从“理想我”与“现实我”关系的角度解释人行为的不足。但是,他的理论仍然是不全面的。他仅仅从需要和欲望去解释人的行为,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人的需要能为人的行为提供基本能量和大致趋向,但并不能直接决定人是否行为和怎样行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的行为的最终决定力量。一般而言,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和理性判断共同决定的。在一定外界环境压力下,人的行为由“需要”发动,由理性“判断”决定。理性“判断”才是人的行为的最终决定力量。显然,马斯洛的理论存在明显缺欠,排斥甚至忽视意识和理性对人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必然无法科学地解释人的变幻莫测、深奥难测的行为。

对人的生命本体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还有很多,不仅包括直接研究人的生命本体理论的学者,还包括提供了重要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杰出人物。如斐迪南·德·索绪尔、让·皮亚杰、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马克斯·韦伯、布鲁诺·拉图尔、阿诺德·汤因比、库尔特·勒温等,特别是本书开头时提到的列维-斯特劳斯和让-保罗·萨特。他们创造了丰富、深刻、生动的人的生命本体理论及相关理论和方法,为破解人的生命本体之谜铺就了道路和阶梯。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指引下,沿着前人的学术足迹继续前行,就能够破解人的生命本体之谜。30多年来,本人不断追踪和研究相关领域破解人的生命本体之谜的最新成果并经过长期调查和实验笔者于1986—1987年组织42人在八省市(长春、北京、西安、武汉、成都、广州、深圳、上海)多次进行“人格及价值观”调查,于1995—2005年在吉林省、河南省和深圳市等地进行“人格结构及完全人格教育”实验,发表了《21世纪与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模式现代化》等文章,出版了《中国人格大趋势》等论著。,得出初步看法。这就是,人的生命本体具有“结构与选择”的“一体化二重性”,是“结构与选择”的“一体化二重性”的有机统一。这可具体表述为: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基本由“三级结构八种力量”构成。(1)“三级结构”指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由三个层次有机构成,是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基本结构。第一层次:“人格需要力”,指在人的潜意识之中存在的各种需要和欲望力量,属于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基础层次,给人的行为选择提供原始的能量和基本的趋向。第二层次:“人格判断力”,指在人的意识之中存在的各种理性力量,属于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核心层次与关键层次,与“人格需要力”相联结,最后决定人的行为选择。第三层次:“人格行为选择”,指在一定环境下,人对自己行为的决策和挑选,贯穿在人的全部生命实践活动之中,是改造外界和改造自我的自觉实践活动。(2)“八种力量”指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所包含的八种最基本的生命力量。“八种力量”分别地存在于“三级结构”中。第一层次:“人格需要力”,包含三种生命力:1)“生存需要力”,如食欲、性欲和安全欲等。2)“归属需要力”,如爱欲、类群欲和自尊欲等。3)“发展需要力”,如求知欲、成就欲和完美欲等。“人格需要力”基本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之中。第二层次:“人格判断力”,包含四种生命力:1)“思想道德力”;2)“智慧力”;3)“意志力”;4)“反省力”。前三种“人格判断力”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第四种“人格判断力”存在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第三层次:“人格行为选择”,包含一种生命力:“人格行为选择”本人为破解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之谜曾追踪哲学、哲学人类学、人类学及相关学科前沿30余年,并经过调查和实验,得出初步结论,撰写的专著《主体人类学原理——“主体人类学”概念提出及知识体系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其中提出和阐述了“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形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由“三级结构八种力量”构成。具体内容参见该书第177-311页。。可见,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不是人的生命本体外部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人的生命本体内部的“一体化二重性”关系,是人的生命本体内部的矛盾的否定性的一体化关系。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既包含复杂的人的生命“结构”,又包含更为复杂的人的生命“选择”,是人的复杂的生命“结构”与人的更为复杂的生命“选择”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人的生命与其他生命不同的深刻内在原因。正因为人有与世界上其他一切生命不同的“结构与选择”生命本体,人的生命才能够如此丰富、生动、深刻、复杂而神秘。它既属于自然,又属于社会;既有无限欲望,又有卓越理智;既能聪明高贵,又能愚昧卑下;既能坚如磐石,又能脆弱易碎;既能反省超越,又能一错再错;既能无限憧憬美好未来,又能不断做出自我毁灭行为;既有无限希望,又总是生活在困境和绝望之中;既是进化得最成熟的物种,又总是处在无限的未完成状态;既能够被认识,又永远无法被真正说透……的确,我们很容易在对人的判断上失误,有时我们似乎说透了人,而实际上却差得很远;有时我们似乎发展了人,而实际上却发展了人的异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真是一个神奇无比的动物,一个深奥难测的生命系统,一个令所有科学家赞叹不已而又困惑不已的研究对象!诚然,人是可以认知的,但是认识人并不比认知整个世界简单和容易,即使像莎士比亚、帕斯卡尔、舍勒、卡西尔、兰德曼这样的讴歌人、研究人的杰出人物,至多也只能照亮人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而无法照亮人的全部!人必然是一个永恒的研究对象!

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具体表现出共时态存在、历时态存在和交互关系态存在等多种存在方式,具有多种属人特性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