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Ⅱ Reading Comprehension

Part A

TEXT 1

参考译文

Stephen Koziatek努力想给他的学生一个更好的未来,对此他感觉几乎不得不做出解释,这有些奇怪。

Koziatek先生正在参与开创性工作。他是新罕布什尔州高中老师,在这所学校,学习不光是看书、考试和机械记忆,而是实践性的。学生应该能说出美国第13届总统的名字,但是却完全被断裂的自行车链条搞得手足无措,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成为广泛接受的智慧了?

Koziatek知道,几乎每一件事情中都蕴藏着学习。强迫学生坐在涂鸦的桌子边学习几何,上面还沾满几代人的口香糖,他们不一定能学到什么东西。他们也可以通过组装自行车学习几何。

但是他还发现了一种暗藏的偏见。用手工作几乎被看作是低人一等的标志。隶属于职业教育的学校“有这种刻板印象,即这种学校是做不了学术的孩子去的地方”,他说。

一方面,这种观点是美国历史发展过程的逻辑产物。制造业不再是过去那样的经济引擎。美国经济曾经给予高中毕业生的那种就业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化为泡影。接受更多教育成为新的律条。我们想要孩子学更多东西,而且这种要求被认为是正确的。

但是,盲目地迫使所有人都获得学士学位——并诡秘地贬值低学历——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这不是美国经济所需要的唯一东西。是的,学士学位打开了更多大门。但是即使现在,美国54%的工作是中等技能岗位,比如建筑和高技能制造业领域里的工作。但是只有44%的工人获得了充分培训。

换言之,由于工人阶级对曾经代表美国特色的就业机会正在丧失感到沮丧,他们转而颠覆了美国的政治风向,在这样的时刻,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摆在我们面前。工人阶级的工作出现了短缺,而最需要这些工作的工人却没有做好做这些工作的准备。Koziatek的曼彻斯特技术高中正在试图填补这一空缺。

Koziatek的学校敲响了警钟。当教育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时,就冒上了忽视一个国家天赋多样性的危险。

题解

21.[C]意为:实践性能力。

与上一句相比,第二段最后一句提到的东西很具体,因此可以判定,它实际上是对上一句话表达意思的具体说明。上一句说在Koziatek的学校里,学习不再仅仅是学课本、考试和机械记忆,而是学习实践能力。下一句提到的修自行车链条就是实践能力,而记住总统的名字属于机械记忆。第二段最后一句比较长,它是一个反问句,其中it是形式主语,代替that引导的从句。在主句中accepted修饰wisdom,即广泛接受的智慧。在that引导的从句中,but连接了两个谓语,其中be overwhelmed by意为defeat completely and decisively(被彻底且决定性地击败)。所谓“被断了的自行车链条击败”,指学生不会修自行车链条,一旦断裂,就会感到一筹莫展。

[A]意为:机械记忆。

[B]意为:学术训练。

[D]意为:开创精神。

22.[B]意为:学术上不成功。

第四段第一句这个转折句是本段的主题句,其中insidious意为“潜藏的,隐伏的”。本段其他两个句子具体说明这种暗藏的偏见,即人们认为上职业学校是低人一等的表现,是学术上不能成功的标志。prejudice跟stereotype是近义词;make it是一个常用词组,意为“取得成功”, can't make it academically指学术上成功不了。实际上,这里所说的academically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术研究,而是指课程学习。因此根据上下文,can't make it academically实际上是说学习成绩不好。

[A]意为:在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所谓financially disadvantaged指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C]意为:心里有偏见。stereotype做名词时指带有偏见的刻板印象,做动词时指带有这种偏见,stereotyped mind指心里带有偏见。

[D]意为:没有就业的动机。即不想就业。

23.[C]意为:曾经有更多就业机会。

第五段提到造成偏见的第一个原因,本段第一句是主题句,其中product意为“结果”, America's evolution(美国的演变)指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也就是说,第一个原因是一种历史原因。本段其他几个句子具体说明这个原因。具体来说,这个历史发展过程指的是美国制造业的衰落过程。而制造业的衰落造成了高中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减少,因此他们不得不继续上大学,接受更多教育:“More education is the new principle.”和“We want more for our kids”都是指孩子们不得不接受更多教育。evaporate意为“蒸发,消失”,这里指就业保障(job security)消失。本题是一个推理题(infer),需要根据提供的信息推导出答案。文章提到现在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就业保障,由此推出以前的高中毕业生有更多就业机会。

[A]意为:有权获得更多教育特权。

[B]意为:不愿意在制造业领域工作。

[D]意为:曾经有很大经济忧患。

24.[D]意为:表明对高等教育价值的高估。

第六段和第七段都批评过于强调接受高等教育的做法,认为:(1)它贬低了低于高等教育的学历。(2)美国经济中有54%的中等技能岗位,但是能填补这些岗位的只有44%的工人。第六段最后两句表达的意思跟第七段第二句表达的意思基本上相同,都强调在技术岗位和有充分技能的工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即一方面存在中等技能岗位空缺,但另一方面又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去填补这一空缺。综合这两段来看,作者认为,这种现象是人们过于强调高中生应接受高等教育和贬低职业教育造成的。

[A]意为:有助于创造很多中等技能岗位。

[B]意为:可以降低工人阶级就业的短缺。

[C]意为:被期望培养出更加训练有素的劳动力。

25.[A]意为:支持的。

这是提问态度的题,属于宏观类型题,需要综览文章再做。回答这类题时,回看一下文章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表达的内容和观点尤其重要。第一段提到,Koziatek做了好事,但是还要对之做出解释,这在作者看来很奇怪。第二段和第三段具体介绍了Koziatek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然后提到了他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文章结尾总结说,Koziatek的学校正在填补中等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他们学校的做法应该起到唤醒教育界的作用(wake-up call原指宾馆的叫醒服务),让人们意识到培养人才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换言之,良好的职业教育对美国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B]意为:失望的。

[C]意为:宽容的。所谓“宽容的”指某个东西虽然不好但能被忍受。

[D]意为:谨慎的。

TEXT 2

参考译文

虽然矿物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仍然产生世界总能源供给的大约85%,但是现在比以往更加清楚的是:未来属于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和太阳能。在世界范围内,向着各种可再生能源的过渡正在加快步伐:它们现在占正在使用的新能源的一半还多。

某些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投入以及有远见的企业对更清洁能源的投资。但是,报道的重点越来越多地转向各种可再生能源直线下降的价格,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太阳能板的成本价下降了80%,风轮机的成本价在过去八年里下降了近乎三分之一。

在世界很多地区,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主要能源。比如在苏格兰,风轮机提供足够的电,为95%的家庭供电。虽然世界其他地区走在前列,特别是中国和欧洲,美国也在经历显著的转变。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报告,在三月,风能和太阳能为时第一次占到美国生产的能源的10%以上。

特朗普总统着重强调矿物燃料——特别是煤炭是通往经济发展的路径。最近在艾奥瓦州的一次讲演中,他否认风能是一种可靠的能源。但是,这一信息对艾奥瓦州的许多人都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因为在那里风轮机点缀着田野,提供了该州36%的电力生产——而且那里还有微软这样的高科技巨头,它们为清洁能源的可利用性所吸引,为它们的数据中心提供能源。

“风不吹时或太阳不闪耀时会发生什么”这一问题是怀疑者轻视可再生能源的直接借口。但是电池存储量的增强,正在使电池保持全天候供能的能力成为可能。

这一进步部分是由汽车制造商推动的,它们在电池供能的电动车上放了很大的押注。虽然电动车在公路上现在仍然少见,但是这一巨大投资在未来几年可能迅速改变现状。

虽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再生能源的趋势线一直在上升。能源上的变化节奏似乎可能在加速:这恰逢其时,能在减缓气候变化上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全球思维转化的时代,华盛顿方面在促进可替代能源上做不做出任何努力,其意义越来越小。

题解

26.[C]意为:下降。

第一段介绍了可再生能源使用率的增长势头(momentum),指出可再生能源在所有正在使用(going on line)的新能源中占到一半还多。第二段指出,这种快速发展势头归功于政府发展新能源的决心,也归功于企业的投入。然后作者利用第二段的转折句把语气一转,谈到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第二段最后一句更具体地说明了太阳能和风能成本的下降。作为名词plummet指测量用的铅锤;作为动词,它的意思是“垂直落下,骤降”。

[A]意为:稳定。

[B]意为:变化。

[D]意为:上升。

27.[A]意为:正在取得显著的进步。

第三段第一句是本段的主题句,然后作为例子提到苏格兰、中国、欧洲和美国,指出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当然这几个国家或地区分作三个层次,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是苏格兰,其次是中国和欧洲,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在其国内所有能源中占比10%以上。因此作者说,美国也在经历显著的转变(seeing a remarkable shift)。这里see可以理解为“目睹,经历”, remarkable和notable意思差不多,shift指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B]意为:与欧洲一样广泛。

[C]意为:面临很多挑战。

[D]意为:已经证明是不实际的。

28.[A]意为:风能是广泛使用的能源。

第四段的重点在第三句这个转折句上,用来驳斥特朗普总统对煤炭的强调。特朗普总统说,在艾奥瓦州,煤炭等矿物燃料的使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他认为风能不稳定。但是在作者看来,他这样的话对该州的很多人(many)都不会产生任何作用(did not play well),因为风能占该州发电量的36%,而且,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availability)吸引了微软这样的高技术公司到该州落户。

[B]意为:风能已经代替了矿物燃料。

[C]意为:高科技巨头正在投资清洁能源。高科技公司只是利用该州丰富的清洁能源,并没有投资清洁能源。

[D]意为:清洁能源供给存在短缺。

29.[C]意为:其持续供给正在成为一个现实。

第五段第二句这个转折句是第五、六段的主题句。第五段第一句提到,怀疑可再生能源的人经常瞧不起(put-down)它们,他们主要担心新能源的稳定性。然后作者用一个转折句指出,电池存储量的提高正在解决这一问题,使清洁能源能全天候地(around the clock)源源不断地供给(keep power flowing)。第六段主要是说电动汽车的开发如何导致电池存储量大幅度提高。可见,这两段的总体意思是说:可再生能源很快就能解决其稳定性问题。

[A]意为:其应用提高了电池存储量。相反,根据第五段,电池存储量的增加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

[B]意为:它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第六段提到,电动汽车目前还很少(a rarity)。

[D]意为:其持续利用将仍然是困难的。

30.[C]意为:没有真正受到美国政府的鼓励。

这是一道推理题,原文最后一段并没有说美国政府不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最后一段中提到的“华盛顿”具体指特朗普政府,结合第四段提到的特朗普总统在艾奥瓦州的讲话内容来理解,特朗普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没有表达明确的支持态度——他甚至强调煤炭等矿物燃料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最后一句的主干结构是“What Washington does-or doesn't...may mean less and less”,即美国政府做不做都一样,不会给清洁能源的发展带来任何影响。

[A]意为:将缩短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距离。

[B]意为:将加快全球环境的变化。相反,最后一段指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减缓气候变化(slowing climate change)。

[D]意为:从成本上看没有竞争优势。

TEXT 3

参考译文

数字经济巨头们的权力和野心大得惊人——亚马逊公司刚刚宣布要开价135亿美元收购高档连锁零售商全食超市,但是两年前,Facebook出资比这更多兼并了WhatsApp信息服务公司,这个公司没有任何有形产品。WhatsApp带给Facebook的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网络,反映其用户的各种友好关系和社会生活。

当时,Facebook许诺欧洲委员会,它不会把电话号码与Facebook的身份认证连接,但是几乎刚刚完成兼并交易后它就食言了。即使不知道信息中包含什么内容,知道谁发的信息以及发给谁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暴露了信息,而且可能仍然是。哪位政治新闻记者,哪位党鞭,不想知道WhatsApp组的构成人员,因为在其中特里莎·梅首相的敌人可能正在筹划?也可能,全食超市对亚马逊的价值与其说是它拥有的460个商店,不如说是对哪些客户购买什么东西的记录。

竞争法似乎是解决这些权力不平衡的唯一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太笨拙。一方面,与数字经济变化速度相比,它非常缓慢。截至一个问题被处理和纠正时,它可能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被新的权力滥用代替。但是这里也有一个更深层的概念问题。按照当前的解释,竞争法处理的是顾客的经济劣势,但是,当使用服务的用户不购买这些服务时,这一规定就不明显。使用这些服务的用户不是他们的客户。他们的客户是那些从他们那里购买广告的人,而且Facebook和谷歌这两个虚拟世界巨头控制着数字广告,将所有其他媒体和娱乐公司置于劣势。

他们出售的产品是数据,我们用户把我们的生活转化为数据,给数字巨头们带来利益。就像有些蚂蚁利用叫做蚜虫的虫子来制作它们吃的蜜露一样,谷歌也利用我们去获得我们的数字生活所产生的数据。蚂蚁不让掠食昆虫接近它们喂养蚜虫的地方,Gmail也不让垃圾邮件发送者进入我们的收件箱。这感觉起来不像是一个人际的或民主的关系,即使双方都受益。

题解

31.[B]意为:用户信息。

本文第一段提到亚马逊公司和Facebook(以及下文提到谷歌公司),都是为了说明这些巨头如何既强大又有野心。Whole Foods是美国著名零售连锁店,WhatsApp相当于中国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第一段提到,Facebook兼并(acquire)它的主要目的是看中了其intricate and finely detailed web of its users'friendships and social lives,不是其有形产品——因为它根本没有有形资产,只是一个社交平台。也就是说,Facebook看中的是其用户网络信息。正如第二段最后一句提到的,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也是为了后者的用户信息。

[A]意为:数字产品。

[C]意为:有形资产。

[D]意为:高质量服务。这里quality service不能理解为“质量服务”,而是“优质服务”。再如products of quality指“优质产品”。

32.[C]意为:对Facebook用户形成威胁。

这里所谓risk,指暴露用户信息。第二段第一句中后半句这个转折句是本段的主题句,本段其他句子具体说明了Facebook如何不守信用,以及这种做法给用户带来的威胁。Facebook不守信用表现在把用户的电话号码与Facebook的用户身份连接起来。这样,即使用户在WhatsApp里发的内容不为人知,但却能知道谁在发信息以及信息发给谁。在作者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暴露了用户身份信息。提到政治新闻记者和党鞭只是例子,用来说明用户信息的泄露可能被人利用。注party whip指在党内监督并督促本党议员出席国会或议会会议的人。

[A]意为:加剧了政治纷争。

[B]意为:弄乱了客户记录。

[D]意为:误导了欧洲委员会。

33.[D]意为:不能与变化的市场保持同步。

第三段指出,为了控制网络公司滥用自己的权力——本文主要指泄露或滥用用户信息,竞争法似乎是唯一的办法。然后在第二句用一个转折句一转,指出竞争法存在的局限性:它反应迟缓(clumsy)——这里指立法过程很长,而数字经济市场变化快。所以等竞争法解决了一个问题时,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A]意为:应该为新市场权力服务。

[B]意为:可能加剧经济不平衡。

[C]意为:不应该仅提供一种法律解决方法。

34.[D]意为:这些服务的费用是由广告商支付的。

本题的提问指向第三段后半段。本段提到竞争法存在的两个问题,第一个(for one thing)是它的滞后性,第二个是它存在深层的概念问题(But there is a deeper conceptual problem, too.)。这个概念问题的逻辑是:竞争法用来解决买卖关系中顾客所处的不利地位,但是因为用户在使用网络社交平台时是不支付钱给网络公司的,所以二者之间不是买卖关系。所以作者说“this is not obvious”。这里this是指前半句表达的整个意思,即竞争法能保护处于不利地位的客户。文章接着说,网络公司真正的客户是广告商,因为是他们出钱在网络平台上做广告。

[A]意为:他们没有被定义为客户。原文并没有说用户不被定义为客户,只是说用户不是网络公司实际的客户。

[B]意为:他们在经济上不可靠。

[C]意为:这些服务通常是数字化的。

35.[D]意为:数字巨头和用户的关系。

第四段承接第三段继续讨论网络公司与用户的关系。第三段从反面说——他们二者不是买卖关系,第四段从正面说,并且用蚂蚁觅食的方式做了一个类比。一般来讲,在回答举例、比喻、类比这类题时,都要看一下此前此后作者讲了什么道理。类比前,作者指出网络公司出售的是我们的生活数据,并从中牟利;类比后,作者指出这不像是一种人际关系或民主关系,即使双方都受益。这里所谓双方,指网络公司和用户;这里所谓不是人际关系,是说用户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里所谓不是民主关系,是说网络公司不与用户商量滥用用户的信息和自己的权力——回到第一段第一句。可见,蚂蚁的比喻实际上喻指用户与网络公司的关系——更何况,本段还提到谷歌和Gmail与用户的关系。

[A]意为:数字巨头间双赢的商业模式。

[B]意为:数字巨头之间典型的竞争模式。

[C]意为:为数字巨头客户提供的利益。

TEXT 4

参考译文

Cal Newport是《深度工作:在分散注意力的世界集中精力取得成功的规则》的作者,为了摆脱强调自己忙的陷阱,他建议树立“深度工作”的习惯——即集中精力不受干扰的能力。

掌握深度工作的艺术有多种方法——无论是长时间躲起来致力于某项任务,形成常规习惯,还是采用“记者”的办法,在整个一天内有时间就抓住,进行深度工作。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关键是决定集中精力的时间长度,并坚持之。

Newport也建议进行“深度安排”,来避免不断被打断,用更少时间完成更多事情。他写道,“在某个特定时间,我应该为大约一个月时间内的深度工作做出安排。一旦我把它们写到日历上,我将像医生维护预约和参加重要会议一样维护这种时间安排。”

少花时间多办事的另一种方法,是重新思考你怎样优先安排自己的一天——特别是怎样制订出我们的做事清单。Tim Harford是《混乱:无序改变我们生活的力量》的作者,他提到1980年代早期的一项研究,研究者把本科生分作两组:一些人被建议每周制定目标和学习活动;另外一些人被要求日复一日更详细地计划出活动和目标。

研究者假定,在执行任务上,详细列出日常计划最有效,但是他们错了:详细列出日程计划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做事动力。Harford争辩道,不可避免的分心事情经常使每日做事清单变得无效,而在这个清单中为临时事情留出空间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为了充分利用我们的聚焦点和精力,我们也需要欢迎停工不干事情,或者像Newport建议的那样,“偷懒”。

他争辩说,“什么事都不做不仅是放个假,不是放纵或邪恶;它对大脑来说跟维生素D对身体一样必不可少 ……[不做事情]对做工作来说是必要的——这似乎言辞矛盾。”

Srini Pillay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助理教授,他认为,停工和高效之间这种违背直觉的联系,可能归因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当我们的大脑在集中精力完成任务和不集中精力之间转换时,它们倾向于更有效。

Pillay说,“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他们既需要大脑中的集中回路,也需要使用不集中回路。”

题解

36.[D]意为:坚持集中精力的时间。

从第一段来看,针对有些人总是说自己太忙,Cal Newport建议训练自己集中精力做事的能力。第二段列出集中精力做事的各种方法,其中包括:为完成某项任务躲起来(retreats),形成日常习惯,像记者那样抓住任何可利用的时间。无论你采用哪种方式,关键的是找出能集中精力进行深度工作的时段,并坚持之。可见,选择项D表达了这个基本意思。

[A]意为:抓住每一分钟工作。这个选择项表达的意思跟“seizing moments of deep work when you can throughout the day”是不一样的,原文是说在一天内找出你能深度工作的时间,并好好利用。

[B]意为:列出你马上要完成的任务。

[C]意为:制订具体的每日计划。

37.[B]意为:详细计划可能不像预期的那样有效。

第四段提到一项1980年代所做的研究,其中一组学生被要求制订月计划,另一组制订每日目标。第五段第一句用一个承上启下的让步句总结说:虽然研究者预期每日制订计划的学生效率会更高一些,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作者的解释是:由于制订每日计划的学生没有为意想不到的事情(improvisation)留出足够的空间,所以反而被搞得失去了做事的动力(demotivated)。

[A]意为:学生几乎不为月度目标所促动。

[C]意为:分心实际上可能增加效率。

[D]意为:每日计划对学习必不可少。

38.[D]意为:对完成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常言道,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第六、七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idleness指“avoiding work or employment; laziness(不干活,不忙;偷懒)”。词组make the most of意为“充分利用”, downtime跟idleness是近义词。在Newport看来,休息对大脑来说是必要的,是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

[A]意为:对忙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心智状态。

[B]意为:是造成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C]意为:是节省时间和精力的有效方式。

39.[A]意为:能带来更大效率。

文章最后两段引用了Srini Pillay的观点,进一步说明适当休闲对更有效地工作的重要性。他解释说,当我们的大脑在集中精力和不集中精力(指idleness或downtime)之间转换时,大脑能更加高效地运转,提高做事的效率。他在最后一段总结说,为了更有效地工作,我们既需要集中精力做事,也需要适当休整。

[B]意为:可能导向心理健康。

[C]意为:是任务的紧急性促动的。

[D]意为:目的是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平衡。

40.[A]意为:少花时间多做事的各种方式。

这是一道主旨题,做这类题时需要综览一下全文,尤其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这篇文章的写法可谓开门见山,作者在第一段就说,有各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深度工作。这里所说的deep work跟后文说的focus都指集中精力做某件事情。有关提高做事效率的方法,后文提到了deep scheduling(第二段)、rethink how you prioritize your day(即制订计划,见第三段至第五段)、embrace downtime(第六段至最后一段)。作者详细讨论了这些方法的特点与必要性。使用这些方法,就能实现少花时间多做事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B]意为:缓解忙碌生活压力的方式。

[C]意为:消除分心的关键。

[D]意为:造成缺乏集中精力时间的原因。

Part B

参考译文

五种与任何人交谈的方式

交谈像链接,这意味着,当你与某个新人交谈时,一个链接形成,其后的每一次谈话都强化那一链接。

你每天遇到新人:食品店店员,出租车司机,班上的新人,或门口的警卫。只要与他们交谈,就会形成一个链接。

以下五种方式可以帮助你迈出第一步,与陌生人开始交谈。

直接说出来

假如你与不认识的人共处一个房间,你心里说“我想跟这个人聊一聊”,这种事儿我们几乎都碰到过。你想说点儿事情——第一句话,但是就是说不出来,好像是卡在了某处。我知道这种感觉,对此我的建议是:直接说出来。

想一想:说出来会发生什么最糟糕的事儿呢?他们不愿跟你交谈?嗯,他们不是现在也没跟你交谈吗?

我真的相信,一旦你说出第一句话,剩下的事就会自然进行下去。所以,尽量简单:“你好”“你好啊”“您好”——尽量拿出最大的诚意和活力,面带灿烂的笑容,说一声“你好”。

跳过应酬话

这是我们都面临的问题;你想跟某个人交谈,你时间有限,但是你又想通过交谈让对方记住你。

坦率地说,如果你不摆脱俗套的“你好”、“您好”、“您最近好吗”和“最近进展如何”,你将无法给交谈带来起初的新意,结果也无法给人留下印象。

因此不要害怕问一些更私密的问题。相信我,如果你问的话,你将会感到惊奇:人们愿意跟你分享很多私事。

找出“我也是这样”

当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时,试图找出你和那个人之间的共同处,这样你可以从那个方面谈起。当你从那里开始交谈并推动谈话时,你会突然发现谈话变得容易多了。

别心不在焉

想象一下,你正在向某人倾诉心情,但是人家却忙着打电话;如果你要求他们专心一些,他们回答说“我能一心多用”。

可见,当某人试图跟你交流时,请专心于交流。进行眼睛接触。相信我,眼睛接触是发生奇迹的地方。当你进行眼睛接触时,你可以感触交谈。

名字,地点,东西

你们见面时就地进行了交谈,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你们可能又见面了,但你忘记了对方的名字。这岂不是有些尴尬!

所以,记住你遇到或交谈过的人的细节:这可能包括他们去过的地方,他们想要去的地方,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你们谈过的任何事情。

当你记得这些事情时,你可以自动成为促进他们幸福的人。这样,他们也感受到对你的一份责任,也愿意把这一关系进行下去。

好了。五个不可思议的方式,能帮你与几乎所有人交谈。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可读的真正好书,或者是真正好的交谈对象。

题解

41.[B]意为:直接说出来。

文章的题目清晰地告诉我们,本文作者将向读者介绍有效开展人际对话的五种有效方式,待选出的五个小标题就是这五个建议的集中表达。今年的考题跟2016年考题Part B部分文章类似,解题思路类似。为了不受干扰地把题做好,考生应该把重点放在作者给出的建议上,而不是他对问题的分析上。同时,由于建议经常使用祈使句表达,所以考生要多注意相关段落中的祈使句。

带着这样的思路不难看出,第41题下第一段最后一句中直接有advice这个词,而且建议内容是用祈使句“just get it out”表达的。然后,作者在本节第三段具体说了如何“get that first word out”。可见,选择项B的“Just say it”准确地表达了“just get it out”的意思。这一节总体是说如何开始与人交谈,作者的建议是想说话就说,不要犹豫。

42.[F]意为:跳过应酬话。

本题有些难度,因为考生必须要知道small talk的含义,它相当于汉语的“应酬话,闲聊”,指那些没有信息交换价值,只是用于寒暄或消磨时间的闲聊。本节第一段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在时间有限的时候还能跳过闲话让对方记住你?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反正两个方面给出了建议。从反的方面,不要用那些俗套的问候语,因为这样的东西不会给你的谈话带来任何新意(give a jolt to可以理解为“给……带来震动或新意”);从正面来说,作者建议谈一下个人的私事,因为大家实际上是愿意分享一些私事的。注:私事有多种,个人爱好,个人的有趣经历,自己喜欢的电影、书籍等,都属于personal questions。总之,本节建议少说无意义的废话,聊一下彼此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43.[D]意为:找出“我也是这样”。

在这个选择项中me too是口语中常说的话,表示自己有同样观点、爱好等。本节建议从谈话双方共同的东西谈起(find the things which you and that person have in common),这样谈话就会变得容易多了。其实这也是一个常识性的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陌生人交谈还是与熟人交谈,这都是我们常用的策略。

44.[A]意为:别心不在焉。

选择项A中的present指你的注意力不分散,是absent-minded的反义词。本节第一段假定了一个情景:你说话时不喜欢自己的听众分散精力。因此第二段说,当别人说话时,你应该集中精力(wholeheartedly)听对方说话,还要进行眼睛接触,用心感受谈话内容。

45.[E]意为:名字,地点,东西

这里,name、places、things指第五节中提到的交谈者的name,对方去过或想去的places,对方喜欢或不喜欢的things。作者建议说,如果你第二次见到某个人但忘记了他的名字,你可以提你们第一次交谈时谈起的一些事情,以此来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本节中,become investor in their wellbeing字面意思是“他们幸福的投资者”,这里指关注他们的幸福安康。最后一段是总结全文。选择项C意为“征求意见”,选择项G意为“表达一种独特的赞慕”,这两个选择项提到的内容在文章任何一段都没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