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17)
- 周谷平 陈健 邓纯考
- 10250字
- 2022-09-02 12:50:37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for the counties the highest rate of return on investment compared with other stage of education.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e Western China still has a certain gap with the Eastern China, i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preschool education policy, preschool education opportunity, preschool education input and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e Western China is also faced with regional differ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polit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needs and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its preschool education.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al process, China's western preschool education will take constructing universal-benefit preschool education as the goal and focus on three issues:it is difficult to be enrolled into preschool; it is expensive to be en-rolled into preschool; it is hard to be enrolled into good-quality preschool.Re-forms and initials should be taken from concepts to action.Governments and preschool institutions can improve preschool in western areas from many per-spectives.
学前阶段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儿童3~6岁或3~7岁这一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其一生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上海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接受学前教育对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等这些关键性的学业表现有着极其显著的积极影响。世界各国也因此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并大都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视其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政策、财政以及专业的投入与支持。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各国的教育竞争,而教育竞争的起跑线就是学前教育的竞争。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幼儿入园需求,2015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2.4万所,比上年增加1.4万所。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5.0%,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已经达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提出的60%的目标。在园(班)幼儿4264.8万人,比上年增加214.1万人,增长5.3%。学前教育师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2015年,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为205.1万人,比上年增加20.7万人,增长11.2%,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73.8%,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虽然在教育整体水平上依然与东部发达地区有所差距,但其在学前教育政策、学前教育机会、学前教育投入以及学前教育质量的改进上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一、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现状
(一)完善地区学前教育政策框架
《规划纲要》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这是2010—2020年指导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全国性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0年,为了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下称“国十条”),成为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此外,为了进一步落实《规划纲要》与“国十条”,教育部陆续发布了具体相关的政策文件(见表1-1)。
表1-1 教育部发布的学前教育相关文件一览表(2010—2016年)
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在教育部的政策领导下,根据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任务,对教育部发布的学前教育政策进一步具体化与地方化,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政策法规,构建起中央政策落地的可行性地方政策框架。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1〕5号)是“国十条”在贵州省落实的政策文件,也是贵州省学前教育政策的指导性文件,其中明确提出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保障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落实职能部门工作责任);严格督导检查”等发展意见。贵州省教育厅也陆续制定了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文件(见表1-2)。除了在纵向上,将中央指导性政策文件进行地方化,在横向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联合多个部门,进行协同治理,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在财政、管理、教育质量、师资等进行全方位的政策保障。
表1-2 贵州省教育厅发布的学前教育相关文件一览表(2010—2016年)
(二)提高各地学前教育机会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增加西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西部各省(区、市)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放在学前教育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位置。2010—2015年间,西部各省(区、市)幼儿园的数量有了巨大增幅(见图1-1),如贵州省2015年共有幼儿园5993所,比2010年的2196所增幅为173%。
图1-1 2010—2015年西部地区幼儿园数量(部分省(区、市))
幼儿园的大力建设为学前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2015年,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市)的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即75%,其中重庆、青海、贵州等西部省(区、市)的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均已经达到80%以上(见图1-2)。其中,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区域。如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共有乡镇959个,12499个行政村。2009年仅有546所幼儿园,2014年则增加到了1287所,共增加了741所,增幅高达135%。
图1-2 西部地区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学率(部分省(区、市))
(三)学前教育投入
从2010年起,为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国家加大了学前教育财政投入。2014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达934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82%。学前教育的投入是各级教育增长最快的,2014年,学前教育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的3.54%,比2010年的1.67%增加了1.87个百分点。
除了中央政府,作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总量也逐年增加且增幅显著。如陕西省就建立起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措施,形成中央、省、市、区县四级财政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其中,2011—2012年,全省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达62.2亿元。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落实幼儿生均公用经费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补助政策。2011—2013年全省实施学前一年免费下拨资金累计达8.81亿元,2011—2013年省级财政投入学前教育一免一补及公用经费共12.89亿元。除了总量的增加,西部大部分省(区、市)的学前教育投入占教育经费的总投入比重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见图1-3)。如青海省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就从2010年的2.67%增长到2013年的6.33%,增幅达到137.07%。
图1-3 全国与西部部分省(区、市)2010年、2011年、2013年学前教育经费占比
(四)学前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队伍的影响。近几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等政策,对幼儿园师资配备、师资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以2012—2015年为例,虽然面临着入园儿童数量的迅速增加,西部大部分省(区、市)学前教育机构的师生比(师生比=专职教师数/在园人数)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增幅(见图1-4),这意味着学前教育中的儿童得到更多教师的关注、陪伴与教育。
图1-4 西部地区2012—2015年学前教育师生比(部分省(区、市))
另一方面,幼儿园师资队伍中的高学历人才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教育部关于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学历的调查统计中,以云南省2010—2015年为例,该省幼儿园园长与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毕业学历人数就从37人增加到了133人(见图1-5)。
图1-5 云南省2010—2015年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研究生毕业学历人数
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为西部学前教育的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其中的教育理念在西部学前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认同,如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重视童年学习体验的独特价值,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重视家园共育等。同时,大量的西部幼儿园将《指南》视为幼儿园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科学依据。
二、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在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政策、机会、投入与质量的发展情况中可以发现,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既镶嵌在全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背景之中,面临着共同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因为其独特的地理、政治、文化、经济所引发的特定需求及其学前教育本身发展的历史脉络与资源积累,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地区差异性的机遇与挑战。
(一)西部地区学前教育面临的机遇
现阶段正处于第三次婴儿潮(1981—1990年间出生的婴儿)人口的回声期,加之“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我国近年来生育率有望保持较高水平,因此将对学前教育产生旺盛的“量”的需求。另外,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人们日渐意识到学前教育对儿童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全社会都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质”的要求。在这些外部需求的影响之下,我国学前教育本身也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入园率与在校生数,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国家政府以及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投入也使我国学前教育综合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
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处于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期。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面对的还是“入园难”“入园贵”等基本问题,其主要任务为“努力建立基本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县、乡幼儿园建设”“壮大教师队伍”等。而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更多政策的倾斜,并在财政投入上予以相应的投入。如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及2011年先后启动了国家级财政中西部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计划以及国家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应对其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经费短缺。又如,教育部于2011年开始启动了多轮中西部农村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国培计划,从而提升西部学前教育的师资质量。此外,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西部地区也积累了大量体现区域特色的政策措施,如安徽省将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纳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又如甘肃省加强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实施幼儿教师特岗计划等,为解决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实践智慧。
(二)西部地区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之下,西部学前教育有了蓬勃的发展,但也由于学前教育外部及内部的多方面因素限制,在客观上对西部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1.西部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和差异化分布
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规模迅速扩大。根据相关人口研究预测,在园幼儿规模将于2021年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缩小,将“以2021年为分界点呈‘A字形’变动趋势”。这一人口趋势预示着在2021年以前,我国西部学前教育的发展将首先满足区域内儿童“有园可上”这一基本问题。但西部地区现有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依然不足,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也在全国平均线以下,各省份间的差异比较大,同一省份中不同区域也存在差距,城乡差异显著。总体而言,西部的农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尤其薄弱,如一些山区中的家长因为交通不便、山上教学点的取消而放弃了孩子的学前教育。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西部地区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而与双亲家庭子女相比,非双亲家庭子女获得学前教育的机会概率显著更低,存在着“有园不上”的现实情况。
2.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投入整体较低和产出效率不足
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经验表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总体仍然过低。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在80%以上的国家为例,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平均为9.67%;毛入园率在60%~80%之间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平均为7.73%。西部地区这几年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投入,但其教育投入整体仍偏低,加之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基础较弱,依然需要长期稳定的较高投入。此外,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之外,西部部分省(区、市)存在着“产出效率较低”“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如大量的学前教育经费都投入在公办幼儿园,其竞争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不强,维持性经费投入比例往往高于发展性经费投入比例,不利于发挥财政投入的最大效益;同时,对占比较高的民办幼儿园投入却明显不足;又如校舍建设应理性根据学生数量及经济发展水平适宜投入,避免出现“豪华校舍”或“有校无生”等大宗经费浪费现象等。
3.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师资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受到编制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幼儿园教师总体数量不足。以陕西省为例,如果按照1∶6的比例及全省在园幼儿总数测算,全省需要幼儿教师近16万人。而目前全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保教人员共64608人,缺口近10万。城乡教师队伍资源配备不平衡,有职称有学历的基本集中在城市,有相应资质的农村幼教人力资源严重缺乏,非专业、低学历较为普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长期以来也被大众理解为“看孩子”,收入待遇并不高,这也导致了大量教师的流失和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另外,西部地区的学前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普遍偏低。尤其在近几年国家大力投入之下,西部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大量教师未接受相关培训,使得新的硬件设施的使用率和效果无法提高。如西部某县幼儿园兴建了信息化系统,但只有15.2%的学校负责人参加过相关培训,大量农村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仍具有“恐惧症”。在西部地区的许多城区,在园儿童由于城镇化而迅速增加,幼儿园的大班额让幼儿园教师无法正常开展专业学前教育活动。繁重的保育工作量让广大幼儿园教师无法抽身专业培训工作,尤其是通常在外地举办的高水平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项目。不少专业培训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还没有聚焦西部地区的特殊问题,指向性不足,对西部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实际教学指导不强。
三、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治理的方向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便兴起了“治理”的风潮,治理成为政府管理的创新工具。尤其在教育领域,政府以新的机制、方式展开信息、资源与管理实践互动,从而有效应对各种教育政策与管理难题成为重要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也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建构治理的目标,分析治理的困难,提升治理的能力是发展西部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普惠性学前教育
《规划纲要》在发展任务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随后颁布的“国十条”也进一步要求“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普惠性学前教育针对当前西部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充分体现了学前教育发展“普”和“惠”的发展需求。其中,“普”意味着普及,“面向大众”,即每一个幼儿都享有平等入园的机会。西部地区面临着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城乡差异巨大等现实情况,这就要求在西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既要保证在量上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又要保证学前教育分布结构上的均衡,尤其关注西部农村地区儿童、贫困幼儿、留守幼儿以及其他弱势群体。普及性的学前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理念,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惠”意味着惠及,“惠及儿童”,即要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的学前教育。西部学前教育正处于从数量发展到内涵提升的阶段,需要从质量上满足西部人民群众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包括学前教育性质的认识、保育方式、发展标准、活动实施等等。因此,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治理方向是将“普”与“惠”相结合,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治理的困难:聚焦三大问题
治理普惠性学前教育,主要聚焦的就是“入园难”“入园贵”“入好园”三大问题。
1.“入园难”问题
自《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尤其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集体和企事业单位办园。这些幼儿园已成为政府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主体。但应该看到,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以及西部城市化进程的继续,人口的增长与流动趋势,使西部地区的学前儿童的数量与分布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在西部省(区、市)的大城市中,有限的幼儿园与迅速增加的幼儿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学前教育供需矛盾,产生了“入园难”问题。另一方面,西部省(区、市)的偏远地区,由于幼儿数量少且分布不均,如何进行幼儿园布局,既让幼儿有园可上,又能服务薄弱地区家庭,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治理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入园难”问题。
2.“入园贵”问题
2000—2012年的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政府、家庭、社会分担比例分别为43.73%、52.74%和3.53%(见图1-6)。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政府分担的成本占比最高,这说明了我国西部地区政府在学前教育上投入力度最大。但同时也说明,学前教育成本的最大承担者是家庭。另外,学前教育资源的短缺也使学前教育成为市场逐利的市场。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家庭,非公益性和公共性的学前教育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治理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分担,从而降低家庭负担。
图1-6 2000—2012年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比例
3.“入好园”问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教育的重视,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在“有园上”的基础上,更希望获得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能够“入好园”。近几年,西部地区不同的省市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陆续颁布了《基本办园标准》(或《基本办学条件要求》)等文件,对幼儿园园舍、设备、管理规范、师资队伍学历、专业能力、课程设置、活动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在制度上明确了质量标准。在西部地区,解决“入好园”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因为西部地区学前资源综合水平依然不高,“好园”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于学前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好园”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三)治理的措施:从理念到行动
在治理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需要从理念到行动上都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构建普惠性的学前教育体系。
1.革新治理理念
一直以来,学前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义务教育的附属品,其独立地位和重要价值并没有完全得到认识。政府应该认识学前教育的独立性和发展特性,进一步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认识到学前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幸福的重要基石。政府还需要引导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具备正确认识,既要避免忽视学前教育重要性的看法,也要避免过分功利化看待学前教育,避免如“幼儿园小学化”等超前教育的不良现象。
同时,政府应明确其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地位。学前教育的“教育性”“公益性”“福利性”的特性意味着政府应该承担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尤其是对于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要继续给予充分的政策关注,给予倾斜性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为弱势儿童实行免费学前教育。同时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的管理与监控,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公平。此外,政府还应该意识到社会力量的重要性,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的进入,鼓励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兴建,引导、协调并调控社会学前教育资源合理布局,积极地将社会力量纳入学前教育治理的参与力量。目前,西部农村地区非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高达67%,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力量,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治理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培育、扶持、监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和社会力量。
2.提升治理能力
学前教育的各项治理政策既要满足西部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要促进西部地区城乡均衡公平发展。这些治理政策应该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同问题与矛盾,在不同地区有所调整,并有地方性创新,从而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与有效性。在促进西部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综合使用包括指令、报酬、智能拓展等多种政策工具。针对政策问题的具体性质,选择合理、有效、匹配的政策工具,如在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就应该同时采取指令型政策工具和报酬型政策工具。同时,及时根据政策执行的效果调整政策工具的使用,并注意多种政策工具之间的配合以形成政策合力。
3.提供多种保障
政府首先要为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与特征,除了国家立法保障外,也需要各地各级政府因地制宜,根据区域性差异进行地方性法规的确立与完善。这些地方性法规应在国家法规框架之下,全面覆盖西部各个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如学前教育地位、地方政府职责、学前教育发展方针与机制、相关财政投入、保教人员资格与权益、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相关法律责任等,为西部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其次,基于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整体薄弱的现实,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学前教育占财政性经费支出的分配比例应根据各省(区、市)的实际情况予以保证,并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在财政投入过程中,要注意城乡、地区结构性差异,构建合理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以学前儿童实际数量、分布和需求进行合理投入,重点保障贫困地区和弱势儿童的学前教育需求,确保财政投入的高效性。
此外,在促进西部学前教育“量”的发展的基础上,政府也需关注学前教育“质”的发展。各地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国家保教质量相关标准的指导下建立和推行地方性幼儿园基本质量标准,其中尤其要明确各类游戏活动的空间、材料、机会与时间底线,加强幼儿园游戏方面的研究,切实普遍提高我国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这既需要确保公办园的教学质量,提升公办园的教育品质和服务质量,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质量指导与监控。
四、对策与建议
学前教育是政府主导的社会性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幼儿园、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层面的行动
完善学前教育法规。西部各地区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地方性学前教育法规,对学前教育中的关键性问题,如财政投入、教师待遇保证、各部门职责等予以立法明确。此外,面对学前教育中高比例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应尽快出台民办学前教育相关法律,从而明确民办幼儿教育的法律地位、民办园的办园主体、幼儿园的审核和审批程序、办园经费的投入等关系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历史机遇期,西部各地区应根据《规划纲要》《意见》等精神,从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出发,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保证留守儿童入园。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动态规划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内容。
保障稳定持续且结构合理的财政投入。在西部地区逐步建设学前教育基本免费制度,重点保障贫困地区和弱势儿童的学前教育需求。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政分担比例,建立学前教育基本免费制度的经费保障机制,分地区、分阶段、分年限、分人群,逐步推进。财政投入应秉持普遍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扶持的基础上,设立专项项目经费,针对性解决西部学前教育发展的特定地区的特定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问责机制,以“奖”代“补”调动地方办园积极性,以多种渠道向普惠性幼儿园进行投入。建立财政投入效益动态监控机制,及时调整硬件设施、人力培训等投入占比。
创新学前教育的治理方式。借鉴国际及东部地区成功经验,创新学前教育的治理方式。引入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机制,运用税收抵免政策吸引社会各界发展优质学前教育服务。推行学前教育“教育券”,保障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学前教育需求。推行学前教育质量评级与促进系统,并给予相应配套激励手段等。
构建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为了更好地促进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应制定西部学前教育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内容既包括园舍、设备、材料等硬条件,也包括师资、师幼互动、课程教学等软条件。开发和运用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工具对幼儿园的办学指导进行监测评估,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地发展。
完善学前教育的认证机制。建立学前教育的认证机制,包括对从事学前教育的机构和个人有完善的准入认证机制、年度检验机制、退出机制等,严格管理从事学前教育机构和个人的资质和质量,杜绝无认证的个人和机构提供学前教育。
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加大力度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对其教学用地征用、审批登记、教师招聘等给予政策支持,并对其发展予以质量监控。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维护学前教育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提高学前教育师资质量。以定点委托培养等方式,多渠道吸引优质生源进入学前教育领域。提前选拔优秀种子教师进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师范大学进行委托培养。提升西部学前师范教育质量,加强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的专业能力,加强幼儿教师师德教育。实施系统性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在纵向上构建国家—区域—省—市(县)多层级的培训框架,在横向上涵盖幼教理念、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幼教评价等多维具体内容,在实施上包括理论学习、工作坊、影子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焦点小组等多种形式,指向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基础问题、重要问题、难点问题,给予西部学前教育教师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指导。对教师的专业培训进行学分管理,并在时间上对教师外出培训予以保证。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行动
树立正确学前教育观念。学前教育机构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教育的地位、价值和任务。无论公办园还是民办园,都应该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科学开展保教活动。学前教育既不能仅仅停留在“看孩子”,也不能功利地变成“小学幼儿化”。
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幼儿课程,丰富幼儿园的游戏和活动,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认同。
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在幼儿园内部,注意新教师的“帮、扶、带”,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解决保教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区域内,进行城乡、公办民办、不同水平幼儿园之间的结对、交流,分享区域内的幼教经验与案例。此外,加强与东部或是国外幼儿园的交流,提升西部教师专业素养。
关注特殊儿童教育需求。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尤其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如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建立特殊儿童档案,实施教师专人负责制度,及时关注这些儿童的发展状况,并予以经济、心理、教育上的特殊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