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9.吴义义是真是假?

李面听的入神、陷入沉思。他一边品着吴公公的给他的解释,一边思考和寻找着有关的线索……

“敢问殿下,这‘鱼、吐蕃、大理寺’,您是从哪听到,又或是从哪看到的呢?”对于吴义义这样的追问,李面显得非常谨慎,心说:“我在不经意间,发现了那间东宫密室,并粗略地听到了李四升和黑衣人对话。如果,没意义是东宫的人,甚至是李四升这边的人,在我讲出实情后,非但帮不了我,我还会身陷囹圄;如果他不是东宫的人,那他为什么要潜伏至此,他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方才,他给我解释了‘鱼、吐蕃、大理寺’之间的联系,虚虚实实、亦真亦假,有两种可能性:其一,他欲引我误入歧途,以好掩盖他们的事情;其二,他是真不知道。对于他,是否值得信任?唯有一试,便知!”

“殿下?!”李面一个惊愣,“哦,方才我陷入沉思,你有什么想法?”“老奴以为,可先追根溯源,再从长计议!”“言之有理!吴义义,你还挺有意义的嘛!”随即给吴公公来了一个热情的拥吻,这突如其来“爱的拥吻”,让吴公公受宠若惊,两腮通红、宛如猴臀!“殿下,不可啊,老奴从小进宫,做了宦官,侍候主子,终生为奴;可殿下却如此年轻,将来必成大业!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还请殿下珍重……”“没意义,给你阳光你就灿烂、给你洪水你就泛滥!你还真当我是同性恋?而且,你这脑回路也真是清奇!我只是肯定你的谏言,并不想与你讨论观念!”吴公公的眼珠,此时瞪得更大了,他好像错过了太多东西……“你暂行退下吧,我有点乏了。”吴义义晃过神来,随即心领神会:“老奴告退……”。就这样,李面暂时支走了吴公公,随即又陷入深度沉思,回忆着那天他在密室中听到的对话……

原话是这样说的:“太子殿下,鱼已上钩!”“好,吐蕃境况如何?”“飞鸽传书,包浆待物,誓取唐杵,指日可待!”“贪婪!大理寺那边呢?”“大理寺卿今日拜访,借您抱病,搪而塞之。”“此为何事?”“收缴公物!”“荒唐,父皇将此事交办于我,怎能容他人侵犯?”“奴才亦如此回复,但大理寺卿执意如此,抑或知晓我们的事?”“调查清楚,如是说,可…谈…!”“诺!”“还有一事,为后世传颂本宫,可留些许陶俑。”“诺!”

可以看出,在这段对话中,主导双方分别是“太子”和“黑衣人”,而对话内容其实说了四条线索,一是鱼已上钩;二是吐蕃回信;三是大理寺牵扯其中;四是预留陶俑。乍眼看去,这是相互独立的四个个体,根本找不出任何关联性的线索。“陶俑?这是此前漏掉的一个细节,就作为保留曲目吧。”李面颤动嘴唇、自言自语,“啧,会不会是这样”……

“李四升想要将一批陶俑运往吐蕃。吐蕃,位于大唐西南部,形状宛如一盏‘阿拉丁神灯’,与回纥汗国形成夹击之势,意欲掐断大唐的龙脉。但说归说,做归做,吐蕃虽疆域辽阔、兵强将广,但常年以来,甘愿附属,亦属稳定,由此可见,第一,李四升选择在此时将陶俑运往吐蕃,目的和意义禁不住琢磨,难道仅仅是为了国家间和平共处的信物交换?第二,大理寺,掌管刑狱案件审理,正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选择在此时扮演程咬金,欲与太子试比高,原因为何?何为玄机?可以推断,主使权高位重,难道是李龙基下了密旨,为了捍卫霸权大义灭亲?还是发现李四升图谋不轨?第三,鸿胪寺,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若是为了国家间的友好邻邦、和平共处,为何不是鸿胪寺负责对外接待?第四,‘鱼’,很有可能只是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为了保护和掩盖事实的真相!”

但,真的如此么?李面知道,这段测写,只能算是一厢情愿地臆断。福尔摩斯曾说过,“人不要在说明事实的理论上打圈圈,应该配合理论的说明,慢慢解开事实的真相!”

“我需要找到证据!”李面心想,随即再次唤来了吴义义,“你立刻前往鸿胪寺,查查近期我大唐通商互联的名册中,是否存在吐蕃这个国家?你这边,我会帮你告假。”吴义义有点诧异,眼神左右闪烁,但还是欣然接受,“老奴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