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博大精深,浩瀚无穷,门类众多,派系林立,各有千秋,互具精华,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资料,至今仍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人不断地诠释各科中医药学古典医籍并著书传世,为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以舌象辨证为主的古典医著太少,据查阅现存世者屈指可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挖掘古典医著,造福人类,使当今习医者在临床辨证中多一些参考书籍,故编此书。

吾少年学医时,父亲叮嘱我一定要认真阅读古典医籍,老人家在弥留之际,特给我一本古医书,名为《伤寒舌鉴》。本书是一部舌诊专著,专为论伤寒病舌象而设,按临床所见分八种舌象分论之。为后人在临床中应用舌诊这一传统的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提供了丰富的、可信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本书以仲景伤寒六经辨证为主,演绎出一百二十种舌象图。其中白苔舌二十九图,黄苔舌十七图,黑苔舌十四图,灰色舌十一图,红色舌二十六图,紫色舌十二图,霉酱色苔舌三图,蓝色苔舌二图,妊娠伤寒舌六图。由浅入深,从表到里,详细介绍了伤寒在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传变时所反映的真实舌象,有助于医生在临床中正确地辨证论治。

在临床辨证中,盖邪气入里,其虚实寒热之机必显于舌,非如脉法之隐而不显也。况阴盛格阳与邪热郁伏,多有假症假脉。惟验舌上苔色之滑、燥、厚、薄,昭如冰鉴,无所遁形。所以,舌象在临床辨证中十分重要。

原书着重记载了伤寒在六经病理中的舌象,而对脉象、症状和方药的组成很少记载,且一苔只有一证。

为了使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疾病在六经传变中的病理过程,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我在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广泛收集古今资料,整理查阅了伤寒六经病理变化反映在临床上的不同脉象、症状和适用的方药,反复查对,并在临床上亲自验证,写成了这本《伤寒舌鉴注释》。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一,尽量保留了原书全貌,对书中的繁体字、同音字、别字径改,一般以今字/正字律齐,原则上不改动底本;二,注释原文并联系临床实际,运用中医理论综合分析,补充了与舌象图相应的症状、脉象、方药及药物剂量;三,方中药物剂量大部分是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方剂学》常用剂量,但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药物剂量在临证中以疾病证候变化为准,随症酌情加减。全书载方63首,方解49个,病案26个,举例说明,图文并茂,使该书更加全面完整。期望后学者在临证中开阔视野,多一些辨证之助。

限于技术水平,原书中黑白舌象图无法全部用现代彩色图表现出来,故附载了13幅临床常见的彩色舌图,敬望读者在阅读时一定要把书中舌图上的字义和图色比对参悟,才能更好地理解疾病真正反映在舌象图上的含义。

因读者督促,仓促付印,且著者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

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得益于曹东义教授、刘世峰教授阅稿赐教,友人晋会龙、薛珂、吴世忠、陈锦标等人大力支持,以及名人名医王辉武、谢得中、罗玉元题辞作画称颂,谨此一并致谢。

马一森

2016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