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 寒

伤寒之证,固有天疫流行,一时所感,病无老少率相似者。然多是体虚劳役之人,冬月冲斥道途,不谨调护,以至为风寒所伤。其毒藏伏于内,不即发见,或为热所击搏,然后发而为病。故经云冬感寒、春发温者是也。其为证,有阳有阴,有表有里。又当知受病不同,传变不一。其发也,未有不自头疼发热、自汗恶寒而始者。若发于太阳,即热而恶寒;发于太阴,止恶寒而不发热也。传阳则潮热狂言,如有所见,其脉多长浮;变阴则舌强不语,手足厥冷,多有自利,其脉多沉细。

伤寒为治,虽曰有法,又须问证以察于外,切脉以审于内。故在表宜汗之,在上宜吐之,在里宜下之,在半表半里者和解之,此固一定之法。然又须考得病之日、传变之期,方可施治。一日至三日,病在皮肤者为表,宜麻黄、桂枝之类,驱散寒邪。得汗之后,脉静为愈。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仲景至切之论,不可不谨。四日五日之间,病在胸膈,痰气紧满于上,当以瓜蒂、豆豉之类,吐之而愈。六日七日之间,其病入腹传胃,脏腑结燥,狂言潮热,须大黄、芒硝之类,下之而愈。古今治法,总曰如此。却又有得病之日便四肢厥冷,名为阴厥,欲绝者,丹田、气海穴灸之。又有经曰微厥而后发热者为热厥,热甚舌黑鼻煤者,今人多以水渍布帛重叠搭之于胸,频频更换,拔去热气,亦良法也。又有不厥而即变阳证,或胸腹恚闷,牵引疼痛,坐卧不安,胃气喘息,则又不可拘以日数,即宜下之。又有六七日,大腑结燥,上不能食,其脉细紧,皆曰当下。却有头痛恶寒,项上有汗,或小便清利,乃表证未除,仍宜汗之。或里寒表热,或里热表寒,皆当先救其里,后治其表。应汗而反下之,则热畜于里。或为瘀血发而为狂证者有之,结而为痞为结胸者有之。结胸者,心下紧满而痛,按之如石,手不可近。痞者,但紧满而不痛。证虽相类,用药却有不同。若应下而反汗之,则津液枯竭。又有亡阳谵语者,谵语为实,郑声为虚。若应吐而反温之,则毒气郁结于胃,发而为班(233)。其色如锦纹者生,黑者即死。临证用药,若不辨其阴阳,观其传变,审而行之,则必致错乱,怪证百出,流而为坏证伤寒,甚至不救。以此伤寒一证,不可不谨。病愈之后,切不可轻用补药。尤忌房室劳伤,饮食过度。倘因之再作,未易治也。

致有脚气、痰饮、食积、虚烦四证,与伤寒相类,更宜审之。但脚气则脚膝软痛,卒起即倒;痰饮则头不痛,项不强;食积则身不痛,左手脉平和;虚烦则不恶寒,身不痛为异,决不可有误作伤寒治之。其中变易,非止一端,兹略举其说,以备仓卒。其详又当于仲景论中、《千金》《百问》内求之。且感冒本与伤寒治证一同,但有轻重之分耳,故重者为伤,轻者为感(234)。感冒之中,有风有寒,又须详别。夫感寒则必恶寒,面色黯惨,项背拘急,亦或头痛发热,其脉沉迟,当以五积散、藿香正气散、养胃汤表之;感风则必恶风,面色光浮,身体发热如疟,鼻塞声重,时引清涕,或咳唾稠黏,其脉多浮数,当以十神汤、败毒散治之;或风寒兼之,又当用和解之药。体虚之人,不可过于发散,恐致他疾。并述于后。审之,审之。

麻黄汤《活人方》

治伤寒头痛,发热恶风,骨节疼痛,喘满无汗。

杏仁七十个,去皮,炒,别研如膏 麻黄去节,三两(235) 甘草炙,一两 肉桂去皮,二两

上为粗末,入杏仁膏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温服。

桂枝汤《和剂方》

治伤寒太阳经受病,头疼身痛,或翕翕发热,或洒洒恶风。

桂枝 芍药各三两(236) 甘草一两,炙

img91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唯春初可依此方,自春末夏至已前,宜加黄芩半两;夏至后,加知母半两,石膏二两,或升麻半两。若病人素虚寒者,不用加减。无汗休服(237)

五积散《和剂方》。方见寒门

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

麻黄桂枝各半汤《活人方》

治伤寒七八日,发热恶寒如疟状,但不呕,小便清利,六脉虽微而恶寒。此乃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及吐下,此药主之。

桂枝一两 麻黄去根、节 芍药 生姜 甘草炙,各五钱 杏仁十二个 大枣二枚

img92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柴胡桂枝汤《活人方》

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有恶寒,表证未解者。

柴胡一两三(238) 桂枝去皮,半两 黄芩半两 甘草三钱 生姜半两 人参半两 半夏四钱 大枣一枚 芍药一两

上剉,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

十神汤《和剂方》

治时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发热,或欲出疹。此药不问阴阳,两感风寒,并宜服之。

川芎甘草 麻黄去根 干葛 紫苏 升麻 赤芍药 白芷 陈皮 香附子各等分

img93咀,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热服,不以时候。如发热头痛,加连须葱白;中满气实,加枳壳煎。

香苏散《和剂方》

治四时伤寒,头痛,发热恶寒。

紫苏叶 香附子各二两 陈皮一两 甘草炙,半两

img94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葱煎七分,空心热服。如头疼,加川芎、白芷,名芎芷香苏散。

人参败毒散《和剂方》

治伤寒头痛,壮热恶寒及风痰咳嗽,鼻塞(239)声重。如心经蕴热,口舌干燥者,加黄芩。

柴胡去苗 甘草 桔梗 人参去芦 羌活去苗 芎䓖 茯苓去皮 枳壳去穰,麸炒 前胡去苗,洗 独活去苗,各等分

img95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薄荷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

升麻葛根汤《和剂方》

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头痛发热及疮疹已发未发,疑似之间,并宜服之。

川升麻 白芍药 甘草炙,各十两 葛根十五两

img96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柴胡升麻汤《和剂方》

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痰盛咳嗽,涕唾稠黏。

柴胡去芦 前胡去芦 干葛各十两 荆芥去梗,七两半(240) 赤芍药去芦 石膏(241),各十两 升麻五两 桑白皮 黄芩去皮,各六两半

img97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豉十余粒,煎热服。

和解散《和剂方》

治四时伤寒,头痛烦燥,自汗,咳嗽,吐痢。

陈皮 厚朴去皮,制,各四两 藁本 桔梗 甘草炙,各半斤(242) 苍术去皮,一斤

img98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姜枣煎七分,不拘时热服。

消风百解散《和剂方》

治四时伤寒,头疼发热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

荆芥 白芷 陈皮去白 麻黄去节 苍术各四两 甘草炙,二两

img99(243)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三茎,煎七分,不拘时。如咳嗽,加乌梅煎。

葛根解肌汤《和剂方》

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肢体拘急,胸膈烦闷。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244) 肉桂去皮,一两 甘草 黄芩 芍药各二两

img100咀,每服五钱,水一盏,枣一枚,煎八分,去滓,热服。

八解散《和剂方》

治四时伤寒,头疼体热,恶风多汗,呕逆恶心。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甘草 陈皮去白 藿香去土 白术去芦 厚朴去皮,姜制 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

img101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枣葱同煎,不拘时。

十味和解散《杨氏家藏方》

治头疼发热,发(245)散寒邪。

白术二两 桔梗一两 人参去芦 甘草 当归洗,焙 陈皮去白 枳壳去穰,麸(246) 赤芍药 防风各二钱半 厚朴姜制,半两

img102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葱三茎煎,热服,不拘时。

人参养胃汤《和剂方》

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增寒壮热,头目昏疼,不问风寒二证,夹食停痰,俱能治之。但感风邪,以微汗为度。

半夏汤洗 厚朴姜制,去皮 苍术米泔浸一宿,炒,各一两 橘红七钱半 藿香叶去土 草果去壳 茯苓去皮 人参去芦,各半两 甘草炙,二钱半

img103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乌梅一个,煎六分,热服。兼治饮食伤脾,发为痎疟。寒多者加附子,名十味不换金散。

五积交加散《澹寮方》

治内感风寒,上膈蕴热。

生料五积散 人参败毒散二料等分

上和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十味芎苏散《澹寮方》

治四时伤寒,发热头痛。

川芎七钱 紫苏叶 干葛各半两 桔梗生,二钱半 柴胡去芦 茯苓去皮,各半两 甘草三钱,炙 半夏六钱,汤洗 枳壳炒,三钱,去穰 陈皮三钱半

img104咀,每服三钱,姜枣煎服。

神术散《和剂方》

治四时瘟疫,头痛发热及伤风鼻塞声重。

苍术米泔浸,五两 藁本去土 香白芷 细辛去叶、土 羌活去芦 川芎 甘草炙,各一(247)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葱三寸,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如伤风鼻塞,用葱茶调下。

冲和散《简易方》

治感冒风湿之气,头目不清,鼻塞声重,肢体倦怠,欠伸出泪。

苍术米泔浸,炒,六两 荆芥穗二两 甘草一两一钱半

img105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参苏饮《和剂方》

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疼,咳嗽声重,涕唾稠黏。此药大解肌热,宽中快膈,或欲或劳瘵,潮热往来,并能治之。

木香 紫苏叶 干葛 半夏汤洗七次,姜制 前胡去苗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各七钱半 枳壳去穰,麸炒 桔梗去芦 甘草 陈皮去白,各半两

img106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六分,热服,不拘时。《易简方》以气盛者不用木香。

金沸草散《和剂方》

治肺经受风,头目昏痛,咳嗽声重,涕唾稠黏及治时行寒疫,壮热恶风。

旋覆花去梗,三两 荆芥穗四两 麻黄去节 前胡去芦,各三两 甘草 赤芍药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各一两

img107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藿香正气散《和剂方》

治伤寒头疼,增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泄泻。常服除山岚瘴气。

大腹皮 白芷 茯苓去皮 紫苏去土,各二两 藿香三两 厚朴去皮,姜制 白术 陈皮去白 苦梗 半夏曲各二两 甘草炙,二两半

img108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热服。

僧伽应梦人参散《和剂方》

治伤寒体热头痛及风壅痰嗽咯血等疾。

甘草炙,六两 人参 桔梗微炒 青皮去穰 白芷 干葛 白术各三两 干姜炮,五钱半

img109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如伤寒,加豆豉煎。

不换金正气散《和剂方》

治四时伤寒,瘟疫时气及山岚瘴气,寒热往来,霍乱吐泻,下痢赤白,并宜服之。

厚朴去皮,姜制 藿香去枝、土 甘草img110(248) 半夏 苍术(249)泔浸 陈皮去白,各等分

img111咀,每服三(250)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食前热服。若出远方不伏水土者,宜常服之。

葱白散《和剂方》

治四时伤寒,头痛壮热,肢体烦疼,小便赤涩及伤风鼻塞,咳嗽痰涎,山岚瘴气,并皆治之。

川芎 苍术米泔浸 白术各二(251) 麻黄去根、节,三两 甘草 石膏 干葛各一两

img112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二寸,煎七分,热服,不拘时。如欲汗,并进数服。

小青龙汤《和剂方》

治伤寒表证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

半夏汤洗七次,二两半 干姜 细辛去叶 麻黄去根、节 肉桂去皮 芍药 甘草炒,各三两 五味子二两

img113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大青龙汤《活人方》

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烦燥,六脉浮紧。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去皮 甘草炙,各一两 杏仁去皮,二十个 大枣五个 生姜一两半 石膏半个鸡子大

img114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不可过汗,恐亡阳也。若汗多不止,用温粉扑之。

真武汤《活人方》

治伤寒数日已后,发热腹疼,头目昏沉,大便自利,小便或利或涩,或呕或咳,或已经汗不解,仍复发热,心下忪悸,头目眩晕。皆由渴后饮水,停留中脘所致。并皆治之。

芍药七钱半,下利者去之,加干姜五钱 附子炮,一个,用四分之一,呕者去之,加生姜二钱半 茯苓七钱半,去皮,小便利者去之 生姜七钱半 白术五钱

img115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不拘时。咳者,加五味子七钱半,细辛、干姜各二钱半。

四逆汤《和剂方》

治伤寒自利,脉微欲绝,手足厥冷者。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去皮、脐,半两

img116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不拘时。

姜附汤《和剂方》。方见寒门

治伤寒自利,六脉沉伏,手足厥冷。

茯苓四逆汤《活人方》

治伤寒汗下之后,病证不解而烦燥者。

附子不去皮,生,破八片,只用二片 人参二钱半 甘草七钱半 干姜三钱三字(252) 茯苓一两,去皮

img117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八分,温服。

桂枝附子汤《医方集成》

伤寒八九日不解,风湿相抟,身体烦疼。

桂枝一两三钱 甘草六钱三字,炙 附子一个,炮

img118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四片,煎八分,温服。《活人方》有芍药、大枣。

五苓散《和剂方》。方见暑门

治伤寒汗后发渴,小便不利。

小建中汤《活人方》

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法当先与小建中汤。若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桂枝去皮,一两半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半 胶饴半斤。旧有微溏,或呕者,去胶 大枣六个

上剉,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三片,大枣一枚,煎八分,去滓。下胶饴两匙许,再煎化温服。尺脉尚迟,加黄耆末一钱煎。

小柴胡汤《和剂方》

治伤寒发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半夏汤洗七次,二两半 柴胡去芦,半斤 黄芩 人参(253) 甘草炙,各三(254)

img119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热服。

大柴胡汤《和剂方》

治伤寒十余日不解,邪气结在里,身热烦燥,语言谵妄,大便不通,绕脐刺痛。

枳实去穰,麸炒,半两 柴胡去芦,半斤 大黄二两 赤芍药 黄芩各三两 半夏汤洗七次,二两半

img120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温服。此药治伤寒内热里实。若身体疼痛,是表证未解,不可服之。

小承气汤《活人方》

治伤寒潮热,谵语如有所见,大便六七日不通,是有燥粪结滞,此药主之。

枳实一枚,麸炒,去穰 大黄去皮,一两 厚朴去皮,姜制,一两

img121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以利为度。

白虎汤《和剂方》

治伤寒大汗后,表证已解,或吐下后邪未除,热结在里,心胸烦渴,甚欲(255)饮水。

知母七十五两 甘草炙,三十七两半 石膏洗,十二斤半

img122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入粳米三十余粒,煎七分,去滓,温服。如烦渴不已者,加人参服之。

大陷胸汤《活人方》

治伤寒表证未解而误下之,则热畜于里,小便不利,身体发黄,为结胸之证。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如石,手不可近者,此药主之。

大黄去皮,一两半 芒硝一两八钱半 甘遂二钱半,为末

img123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再下芒硝煎一二沸,入甘遂末,温服。得快利为愈。

小陷胸汤《活人方》

治伤寒结胸,心下紧满而痛,按之如石,脉浮者是。

半夏汤洗,秤,六钱半 黄连二钱半(256) 栝楼实一枚,用四分之一

img124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煮栝楼至一盏,却下诸药,煎八分,去滓,温服。以微吐黄涎为愈。一方有生姜。

栀子豆豉汤《活人方》

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反发颠倒,心中懊img125,栀子豆豉汤主之。若少气绝者,栀子甘草豆豉汤主之。

肥栀子四个,擘 香豉半两

上剉,水二大盏,先煮栀子至一盏,入豉,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

瓜蒂散《活人方》

治伤寒四五日,病在胸膈,痰气紧满于上不得息者。当以此吐之。

瓜蒂一两,炒黄 赤小豆一两

img126咀,每服三钱,水盏半,入豉一合,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以吐得快为度。亡血体虚者,不可服。

竹叶石膏汤《和剂方》

治伤寒已经汗下,表里俱虚,津液枯竭,心烦发热,气逆欲吐及诸虚烦热,并宜服之。

麦门冬去心,五两半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二两 石膏一斤 半夏汤洗七次,二两半

img127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入青竹叶、生姜各五六片,煎一半,去滓,入粳米百余粒,再煎,米熟去米,温服,不拘时。

温胆汤《易简方》

治伤寒一切病后,虚烦不得睡卧,兼治心胆虚怯。

半夏 枳实去穰,各一两 橘红一两半 茯苓七钱半(257),去皮 甘草四钱,炙

img128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生姜七片,枣一枚,竹茹一块,煎七分,去滓,食前热服。

白术散《和剂方》

治伤寒病后气脉不和,食复劳复,病证如初。

桔梗三两 茯苓去皮,三两 干姜炮,二两 白术四两 白芷 陈皮去白 香附子 甘草 青皮去白 山药各三(258)

img129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干木瓜一片,紫苏三叶,煎七分,食前服。若吐泻,入白梅;喘,入桑白皮、杏仁;伤寒劳复,入薄荷;膈气,入木通三寸,麝香少许;中暑呕逆,入香薷;产前产后血气不和,入荆芥;霍乱,入藿香煎;气厥,为末,入盐汤调下。

增损白术散《御药院方》

病后最宜服之,生津止渴,顺气下痰。

白术 葛根 茯苓去皮 藿香叶去土 人参去芦 木香各一两 陈皮二两 干生姜一钱

img130咀,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酸枣汤《活人方》

治伤寒吐下后,心烦乏气,昼夜不眠。

酸枣四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甘草炙,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去皮 川芎 干姜各三两,炮

img131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枳实理中丸《三因方》

治伤寒曾经吐利后,胸痞欲绝,膈高起,急痛者。

枳实去穰,麸炒 茯苓去皮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蜜和,一两作四丸,热汤化下。渴则加栝楼根;下痢,加牡蛎粉下(259)

半夏泻心汤《三因方》

治心下痞满而不痛者。

半夏汤洗七次,一两一钱 黄芩 人参去芦 甘草 干姜炮,各一两半 黄连半两

img132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个,煎七分,温服。或伤寒中风,医反下之,腹鸣心痞,干呕心烦者,加甘草半两,人参一两,名甘草泻心汤。

玄参升麻汤《三因方》

治伤寒失下,热毒在胃,发班,甚则烦燥谵语。

玄参 升麻 甘草炙,各等分

img133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温毒亦能发班。

调中汤《活人方》

治秋夏之间,暴寒折于盛热,热结于四肢则壮热头痛,寒伤于胃则下利,或血或水,脉数者,宜此下之。

大黄去皮,七钱半 葛根 黄芩 藁本择真者 白术 芍药 桔梗 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半两

img134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移时再服,得利即止。

阴旦汤《活人方》

治伤寒肢节疼痛,内寒外热,心下虚烦。

芍药 甘草各二两 干姜 黄芩各三两 桂心四两 大枣十五个

img135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八分,温服频进,令少汗。

白术散《活人方》

治阴毒伤寒,心间烦燥,四肢逆冷。

川乌头炮,去皮、脐 桔梗去芦 白术 附子炮,去皮、脐 细辛各一两 干姜炮,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热服,不拘时。

鹊石散(260)《本事方》

治伤寒发狂,逾墙上屋。

黄连 寒水石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浓煎甘草汤,候冷调服。

竹叶汤《济生方》

治伤寒大霍乱吐泻后,心虚烦闷,内热不解。

竹叶 麦门冬去心 人参 茯苓去皮 小麦 半夏汤泡,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img136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温服。

柴胡散《本事方》

治伤寒病后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或又咳嗽。

柴胡四两 甘草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食后热服。

烧裩散《三因方》

治妇人伤寒病后与男子交接,病名阴易。

上用妇人裈裆烧灰细研,冷水调服。以小便利为愈。

猳鼠粪汤《三因方》

治男子伤寒病后与女人交接,病名阳易。

韭根去青,一握,约径寸半 猳鼠粪十四粒,两头尖者

上二味,水一盏,煎六分,顿服。以汗出为愈。

加减香苏散徐同知方

香附子二两 紫苏梗二两 陈皮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一盏,生姜三片,连根葱白二茎,同煎热服。

头痛,加川芎、白芷;头痛如斧劈,加石膏、连须葱头;偏正头风,加细辛、石膏、薄荷;太阳穴痛,加荆芥穗、石膏。

伤风自汗,加桂枝;伤风无汗,加麻黄去节并干姜(261);伤风恶寒,加苍术;伤风,发热不退,加漳柴胡、黄芩;伤风(262),咳嗽不止,加半夏、杏仁去皮尖;伤风,胸膈痞塞,加制枳壳;伤风,鼻塞声重,咽鬲(263)不利,加苦梗、旋覆花;伤风,痰涎壅盛,加白附子、天南星;伤风,鼻内出血,加茅花;伤风,气促不安,加大腹皮、桑白皮;伤风,鼻塞不通,头昏,加羌活、荆芥;伤风不散,吐血不时,加生地黄;伤风不解,耳内出脓,疼痛,加羌活、荆芥;伤风不解,咽喉肿痛,加苦梗;伤风,中脘寒,不思饮食,加去白青皮、枳壳;伤风,呕吐恶心不止,加丁香、半夏;伤风,头晕眼花,头倒,支持不住,加熟附子;伤风,时作寒栗(264),加桂枝;伤风,痰壅,呕恶不止,加白附子、旋覆花、半夏;伤风后时时作虚热不退,加人参;伤风,饮食不能消化,加缩砂仁、青皮;伤风一向不解,作潮热,白日至日中不退,日日如是,加地骨皮、漳(265)柴胡、人参、菴芦(266)。初感风,头痛作热,鼻塞声重,加羌活、川芎;感风,腰疼不能伸屈,加官桂、桃仁;感风,浑身痛不止,加赤芍药、紫金皮;感风,颈项强急,不能转头,加羌活、官桂。腹肚疼痛,加木香;腹肚疼刺不可忍,加姜黄、吴茱萸七粒;小腹疼痛无时,不可忍,加木香、姜、枣。

妇人忽然大便(267)痛肿,不能下地,加木香、木瓜、茱萸;妇人被性所苦,胸膈痞疼,胁肋刺痛,小便急疼,加木香、枳壳;妇人被气疼所苦,加木香、缩砂仁;脾胃不和,中脘不快,加谷芽、神曲;伤食吐呕,泄泻腹痛,加干姜、木香;心卒痛者,加延胡索,酒一盏;饮酒太过,忽遍身发疸,或两目昏黄,加山茵陈、山栀子;中酒吐恶,加乌梅、丁香。妇人经水将行,先作寒热,加苏木、红花。妇人产后作虚热不退,烦渴,加人参、地黄;产后发热不退,加人参、黄耆;产后腰疼不已,加当归、官桂;若冷嗽不已,加干姜、五味子、杏仁;脾寒,加良姜、青皮、草果;脚气,加木香、木瓜、牛膝、紫金皮、茱萸、川楝子;感风寒,发热头疼,加不换金正气散;感寒,头痛,壮热恶寒,身痛不能转动,加生料五积散;饮食(268)不下,欲吐不吐,加丁香与萝卜子。感寒,头痛发热,身疼,分阴阳,加败毒、石膏;妇人产后风,脚手疼痛,生料五积散,人参败毒散加木瓜,不换金正气散加生地黄、川芎,同煎。

柴胡饮子张子和方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大黄 当归 芍药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去滓,温服。

防风当归饮子《宣明方》

柴胡 人参 黄芩 防风 甘草 炙芍药 大黄 当归各一两 滑石六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五钱,生姜三片,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调胃承气汤张子和方

大黄 甘草 朴硝各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七钱,水一大盏,煎三五沸,去柤,温服,食后。

大陷胸丸《拔粹方》

大黄二两 芒硝九分 葶苈三分 杏仁去皮、尖,一合

上捣罗二味,内芒硝、杏仁,合研如脂,丸如弹子大一枚,入甘遂末一字(269),白蜜少许,水二盏半,煮取一盏服,一宿乃下。如不下,再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拔粹方》

大黄 黄连各二两 甘草一两

上剉为麻豆大,沸汤二盏,热渍之一时,绞出滓,暖动,分二服。

附子泻心汤《伤寒论》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脐,煮汁用

上剉如麻豆大,沸汤二大盏,热渍之一时久,绞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甘草泻心汤《拔粹方》

甘草二两(270),炙 黄芩 干姜炮,各一两五钱(271) 半夏一两二钱半(272) 大枣六个(273) 黄连 人参各半两

上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煎服。

生姜泻心汤《拔粹方》

生姜一两 黄芩炙,一两半 人参一两五钱 干姜炮,两半 半夏一两 黄连半两 大枣六个

上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煎服。

大承气汤《伤寒直格》

治表里俱热,病势更甚者,阳明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或吐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余日,日晡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274),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阳明里热极甚,心胸燥热而懊img137,复如疟状,脉沉实,或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喘不能卧;或腹满实痛,烦渴谵妄,脉实数而沉,里热燥甚,肠胃(275)怫郁,留饮不散,胸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呕冷液,大渴反不能饮,强饮不能止,喘息闷乱者。

大黄锦纹者 芒硝 厚朴去皮,姜汁制 枳实各五钱

img138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生姜三(276)片,煎至一盏,去滓,纳芒硝,再煎一二沸,通口服,不拘时。

三乙承气汤《宣明方》

治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腹满咽干,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泄,热甚喘咳闷乱,惊悸狂颠,目疾口疮,舌肿(277)喉痹,痈疡,阳明胃热发班,脉沉可下者;小儿热极风惊潮搐,烦喘昏塞并班疹黑陷,小便不通,腹满欲死,或班疹后热不退,久不作痂,或作班痈疮癣久不已者,怫热内成,疹癖坚积,黄瘦;疟疾久新,卒暴心痛,风痰酒膈,肠垢积滞,久壅风热,暴伤酒食,烦心闷乱,脉数沉实;或肾水阴虚,阳热毒甚,而僵仆卒中,一切暴喑不语,一名失音。畜热内甚,阳厥极深,脉反沉细欲绝;或表之冲和,正气与邪热并之于里,则里热亢极,阳极似阴,反为寒战,脉微而绝;或风热燥甚,客于下焦,而大小便涩滞不通者;或产妇死胎不下及两感表里热甚,须可下者。

大黄锦纹 芒硝 厚朴去皮 枳实各五钱 甘草一两

img139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纳芒硝,再煎一沸,去滓,通口服,不拘时。

黄连解毒汤《宣明方》

治伤寒杂病,燥热毒,烦闷干呕,口燥,吟呻喘满,阳厥极深,畜热内甚,俗妄传为阴毒者,及汗下吐后,寒凉诸药不能退热势。两感证同法。

黄芩 黄柏 黄连去须(278) 大栀子各等分

img140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一盏。如腹满呕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枚生,全用,厚朴二钱,茯苓二钱,生姜三片煎,热服,名曰半夏黄连解毒汤。

人参石膏汤《宣明方》

治伤寒咳嗽不已,心烦及风热头痛,精神不利,昏愦,宜服(279)

人参一钱半 半夏汤泡(280) 大栀子 黄芩各三钱 川芎 白术 茯苓去皮 知母各五钱 甘草一两,炙 石膏三两

img141咀,每服一两,水二盏,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崔宣武人参石膏汤《宣明方》

治伤寒头痛,心烦闷,风热,并汗后余热,自汗多。清头目,定喘嗽。

人参(281)钱半 石膏一两 川芎一两(282) 黄芩二钱 茯苓三钱,去皮 甘草五钱,炙 防风三钱

img142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白术散《宣明方》

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保养衰老及酒积呕哕。

白术 茯苓去皮 人参各五钱 甘草一两半,炙 木香二钱半 藿香五钱,洗 葛根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烦渴者,加滑石二两;甚者,加生姜汁,续续饮之。

茵陈汤《宣明方》

治阳明里热极甚,烦渴热郁,留饮不散,以致湿热相抟,而身发黄疸,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283)水浆,身必发黄,宜茵陈汤调五苓散利大小便。

茵陈一两,去茎 大黄五钱 大栀子七个,稍小者十个

img143咀,每服水两盏半,慢火煮至一盏,绞汁温服,以利为度。甚者再作,当下如烂鱼肠,又脓血胶膘等及小便黄,此一剂分作四服,调五苓散三钱。

栀子檗皮汤《宣明方》

治头微汗,小便利而微发黄者,湿热相抟也,宜服。

大栀子十五个 檗皮五钱 甘草二钱半

img144咀,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

栀子厚朴汤《宣明方》

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坐卧不安者。

大栀子七个 厚朴五钱,姜汁制 枳实二钱

img145咀,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

槟榔散《宣明方》

治伤寒阴病下后太早成痞,满而不痛,按之虚软,或解毒汤调,或泻心汤调。

槟榔 枳壳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煎黄连(284)汤调下,不拘时温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宣明方》

治伤寒成病痞不已,心腹亦实热,烦满或谵妄,脉沉,无他证。

大黄 黄连 黄芩各二钱半

img146咀,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一方加生姜一分,甚良。

抵当汤《宣明方》

治伤寒日深,表证乃甚,畜热下焦,脉微沉,不结胸,发狂者,小腹胀而硬,小便自利者,瘀血证也;小便不利,无血也。或阳明畜热内甚,而喜忘或狂,大便虽硬而反易,其色黑者,有畜血也。无表里证,但发热日深,脉虽浮者,亦可下之。或已下后,脉数胃热,消谷善饥,数日不大便,有瘀血也。

水蛭 虻虫各十个,去翅、足,炒 桃仁七个 大黄一两

img147咀,分作二服,水一盏,煎半盏,温服。未下,再服无时。

抵当丸《宣明方》

治伤寒有热,小腹满,小便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不可余药。

水蛭 虻虫(285)各七枚,依前炒 桃仁八枚 大黄二钱半

上为细末,蜜丸作二丸,水一盏,煮一丸至六分,无时服。血未下,再服。

凉膈散一名连翘饮子。《宣明方》

治伤寒表不解,半入于里,下证未全,下后燥热怫结于心内,烦、懊img148不得眠,脏腑积热,烦渴头昏,唇焦咽燥,喉痹目赤,烦渴,口舌生疮,咳唾稠黏,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闭结,风热壅滞,疮癣发班,惊风,热极黑陷将死。

连翘一两 山栀子 大黄 薄荷叶 黄芩各五钱 甘草一两半 朴硝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蜜少许,煎七分,温服。虚实加之,咽喉痛,涎嗽,加桔梗一两,荆芥五钱;咳而呕者,加半夏五钱,生姜三片煎;血衄呕血,加当归、芍药各五钱,生地黄一两;淋者,加滑石四两,茯苓一两;风眩,加川芎、防风各五钱,石膏三两;酒毒,加葛根一两;班疹,加葛根一两,荆芥、赤芍药、川芎、防风、桔梗各五钱。三岁儿,可服七八分。或无热甚黑陷,腹满喘急,小便赤色而将死者,此一服更加大承气汤,约以下之,得利者立效。凡言加者,皆自本方加也,以意加减。退表里热,加益元散(286)效速。一方,热加竹叶,蜜煎。

双解散《宣明方》

治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无问自汗、汗后杂病,但觉不快,便可通解得愈。小儿生疮疹,使(287)(288)出快。亦能宣通气而愈。

益元散方见暑门 防风 通圣散方见风门。各七两

上二药一处相和,每服一两,水二盏,生姜三片,葱白五寸,盐豉五十粒,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不拘时。

茯苓半夏汤《宣明方》

治伤寒杂病,一切呕吐或喘咳,疼痛痞满,头痛者,并治风痰。

茯苓去皮 生姜各二钱半,取汁 半夏一钱,汤洗

一方加黄芩、甘草、陈皮各二钱半。

img149咀,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入姜汁,食后温服。

葛根葱白汤《活人方》

治感风热,头疼不止。

葛根 芍药 知母各五钱 葱白一把 川芎 生姜各一两

img150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温服。

桃仁承气汤《伤寒论》

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但少腹结者。

桃仁五十个 桂枝 芒硝 甘草炙,各二两 大黄四两

img151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入芒硝,再煎一二沸,通口服。

猪苓汤《伤寒论》

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

猪苓去皮 茯苓 滑石 阿胶 泽泻

上各等分,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下阿胶烊消(289),温服,不拘时候。

枳实栀子汤《千金方》

治大病瘥后劳复者。

枳实三枚 栀子十四个 豆豉一升

img152咀,每服一两,用清浆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如有宿食,加大黄如棋子大五六片。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治伤寒发汗若吐下解后,心下痞硬(290),噫气不除者。

旋覆花 甘草炙,各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大枣十二个 半夏半升,汤洗

img153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

黄芩汤《伤寒论》

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

黄芩三两 甘草 芍药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img154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如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三仙丸秘方

治山岚瘴气,时行瘟疫,并异乡人不伏水土,面黄羸瘦,不思饮食,一切劳气痰病,服之。

苍术八两,泔浸 牛膝二两 地黄四两

上为末,醋糊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酒下。

喝起散秘方

治秋冬伤风伤寒,发散。

麻黄 葛根 石膏 川芎 升麻 甘草 羌活 防风等分

img155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

春加麻黄;夏减麻黄五(291)钱,加石膏;秋冬依方。

蜜煎导方《伤寒论》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

七合

上一味,纳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292),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293),欲大便时,乃去之。

猪胆汁方《伤寒论》

治证同前。

上用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醋少许,以灌(294)谷道中。如食顷,当大便出。

犀角地黄汤《济生方》

治血证大便黑,衄后,脉微发狂,发黄,当汗不汗,内有瘀血。

芍药二钱半 生地黄二钱半 牡丹皮二钱半 犀角二钱半。如无,以升麻代之

img156咀,分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食后。

阳毒升麻汤《活人方》

治阳毒赤班,狂言,咽喉痛,出脓血,或咽痛。

升麻二分 犀角 射干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一分

img157咀,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不拘时。

桔梗枳壳汤《活人方》

治伤寒痞证,胸满不痛,欲死者。

桔梗 枳壳各一两

img158咀,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分二服,不拘时。

檗皮汤《活人方》

治热毒入深,吐血。

檗皮三两 黄芩二两 黄连一两

img159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入阿胶二片,再煎胶散服。腹痛甚者,加栀子一两;小便不利,加茯苓一两半。兼治久血痢甚验。

甘桔汤《活人方》

治少阴咽痛。

桔梗 甘草各等分

img160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通口服之。

栀子仁汤《活人方》

治发班烦燥,面赤咽痛,潮热。

栀子仁 赤芍药 大青 知母各一两 升麻 黄芩 石膏 杏仁去皮、尖,各二两 柴胡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img161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半分,豆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柤,通口,不拘时。

五味子汤《活人方》

治伤寒喘促,脉伏而厥(295)及汗下后气闭咳嗽血,皆治之。

五味子半两 人参 麦门冬去心 杏仁去皮、尖 生姜 陈皮各二(296)钱半 枣子三个

img162咀,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分二服,不拘时。

桔梗半夏汤《圣惠方》

治伤寒心腹痞满。

桔梗 半夏姜汁制 陈皮去白,各三(297)

img163咀,生姜五片,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一方有枳实。

栀子乌梅汤《活人方》

治伤寒瘥后不得眠。

栀子 黄芩 甘草各半两 柴胡一两 乌梅去核,十四个

img164咀,每服四钱,生姜三片,竹叶二十七(298)片,豆豉五十粒,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茅花汤《活人方》

治伤寒太阳病自衄者。

茅花一大把,无花用根

img165咀,水三盏,煎浓汁一盏,分二服,食后。

白虎加人参汤又名化班汤。《活人方》

治发班,口燥烦渴(299)

石膏四两 甘草半两 知母一两半 纳人参半两

img166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粳米百粒,煎至一盏,去滓,不拘时,通口服。

img167鼻夺命散《德生堂方》

治阴证及中风不省人事大效。一方无细辛,名通神散。

藜芦二钱,去芦 川芎二钱半 谷精草 石菖蒲 东平薄荷 顽荆叶各四(300) 细辛(301)钱半

上为细末,先令患者吃葱茶一盏,后噙水在口,次以芦管吹药入鼻中,即时痰唾涕喷见效。

又方葱熨法秘方

治阴证。用葱白一大握如茶img173(302)大,用纸卷紧,却以快刀切齐一指厚片,安于脐中,以热熨斗熨之,待汗出为度;一片未效,再切一片熨之,服后药。

胡椒五钱 滑石五钱,煅七次 麝香一钱

上为末,酒调服之,神效。

辰砂五苓散《和剂方》

治伤寒表里未解,头疼发热,心胸郁闷,唇口干焦,神思昏沉,狂言谵语,如见神鬼,及治瘴疟烦闷未省者(303)

辰砂 白术 猪苓去黑皮 泽泻 茯苓去皮,各十二两 官桂八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调下,不拘时候。

小半夏汤《伤寒直格》

治汗下后呕吐不已。

半夏五两,姜制 赤茯苓三两,去皮

img174咀,每服五钱,水三盏,煎至一盏,投姜汁,更煎一二沸。

橘皮竹茹汤《活人方》

治阳证哕逆痰逆,恶寒及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咳者。

橘皮一升 竹茹一升半 甘草二两半 人参五钱

img175咀,每服五钱,生姜十片,枣二枚,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大橘皮汤《活人方》

治呕哕,胸膈虚烦不安。

橘皮一两 甘草一两 人参二两

img176咀,每服五钱,生姜十五片,水一(304)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小橘皮汤一名生姜橘皮汤。《活人方》

治呕哕,手足逆冷。

橘红 生姜各一两

img177咀,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分二服,下咽即愈。

小柴胡加生姜橘皮竹茹汤《仁斋直指方》

治阳证咳逆潮热。

小柴胡汤 加生姜 橘皮 竹茹

img178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不拘时。

柿蒂散《济生方》

治胃膈痞满,咳逆不止。

柿蒂 丁香各一两

img179咀,每服四钱,生姜五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灸法《活人方》

治咳逆。

其法,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骨间是穴,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为率正,男左女右,与乳相直间陷中动脉是穴。艾炷如小豆大,灸三壮。

羌活附子散《活人方》

治吐利后咳逆胃寒。

羌活 附子炮,去皮、脐 茴香炒,各五钱 干姜 木香各一枣许大(305)

img180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盐少许,煎至半盏,温服,不拘时。一方去木香用丁香,《三因方》二香并用。

加味温胆汤秘方

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抟,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枳实麸炒 半夏汤泡七次 竹茹各八两四钱(306) 橘红十二两三钱(307) 白茯苓六两三钱(308) 甘草四两一钱(309),炙 香附一斤半 人参 柴胡 麦门冬 桔梗各六两三钱(310)

img181咀,每服一两,生姜五片,枣一个,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风寒气疼等秘方

白芷 枳壳 乌药 当归 芍药 防风 小茴香 白术

上件用酒半盏,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热,加柴胡、紫苏二味。

《伤寒直格》心要论

夫伤寒者,前三日在表,法当汗,可用双解散连进数服,必愈。若不解者,病已传变。后三日在里,法当下,不知下之太早,则表乘虚入里,遂成结胸、虚痞、懊img182、班疹、发黄之证,轻者必危,危者必死。但当以平和之药,宣散其表,和解其里。病势或有汗而未愈,或无汗而愈,当用小柴胡、凉膈、天水三药合而服之。病若半在表,半在里,法亦当和解,小柴胡、凉膈主之。若里热微者,则当微下,大柴胡合解毒汤主之。热势未退,又以大柴胡合三一承气下之,两除表里之热。病至七八日,里证已甚,表热渐微,脉虽浮数,则以三一承气合解毒下之。其病胸膈满闷,或喘或呕,阳脉紧甚者,可用瓜蒂散涌之。汗吐下三法之后,别无异证者,凉膈散调之。病势已去,微热者,以益元散服之,无令再病。此伤寒治法之大要也。

或伤风自汗,脉浮缓者,双解散去麻黄以汗之。其病半在表半在里,白虎汤和解之。病在里,脉沉细者,无问风寒暑湿,或表里证不见,或内外诸邪所伤,有汗无汗,心腹痛满,谵语烦燥,畜热内甚,但是脉沉者,并用承气合解毒下之。或中暑自汗,解以白虎汤。《直格》云夏至前为温,夏至后为暑,是以夏(311)至后不用白虎,宜乎?《局方》云立秋后不用白虎,子和(312)云若有白虎证亦不用乎?却用详审之耳。白虎解后,以五苓散合天水调之,多进数服无妨。或腹胀满,脉沉者,亦当承气合解毒微下之。或发汗之后,热不解,脉尚浮者,白虎加苍术再解之。或里热内盛,阳厥极深,皆因失下而成此证,以致身冷脉微,昏懵将死,切不得以寒药下之,误下之即死。又一辈庸医妄言是阴厥,便欲换易,用真武、四逆温热之剂投之,下咽立死。殊不知此证乃阴耗阳竭,阴气极弱谓之耗,阳厥极深谓之竭,畜热怫郁,将欲绝者。当此之证,寒剂热剂俱不可投,但进凉膈、解毒,以养阴退阳,宣散畜热,脉气渐生,得大汗而愈;有无汗气和而愈者。未愈,却解毒合承气下之,次以解毒、凉膈、天水合而为一,调和阴阳,洗涤脏腑,则其他别证自不生矣。有大下之后,热不退,再三下之,热愈盛。若下之不愈,脉微气虚力弱,不加以法,则无可生之理;若辍而不下,则邪热极盛,阴气极衰,脉息断绝,必不可救。似此之证,是下之亦死,不下亦死。医者到此,杀人活人,一弹指间,其不至手足失措者几希矣!《直格》云:伤寒汗后,汗出不解,或反不汗,脉尚浮者,白虎加苍术汤再解之。又按《余论(313)》云:伤寒下后自汗,虚热不已,白虎加苍术、人参,一服如神,汗止身凉。此通仙之法也。如此,则汗下之后热不退,不问有汗无汗,宜白虎加苍术解之;又加人参亦妙,仍服凉膈、解毒调之。经云三下而热不退者即死,后人有四五次下,加至十数行而生者,此乃偶误中耳。活者未一二,死者已千百。后学切不可以为法,但当依前用解毒合凉膈调之,使阳热徐退,阴脉渐生,庶不失人命。若伤饮不解散,成结胸之证,临时择用大小陷胸汤丸累下之;脉浮者不可下,是表证未出,小柴胡合小陷胸汤投(314)之。脉虽浮而热大极者,承气徐徐疏利之。或有留饮过度,湿热内生,自利不止,其热未退,解毒汤治之。阳毒生班,凉膈加当归。怫郁热盛在表,燥而无汗,湿热在里不能发于外,相抟遂成发黄,茵陈汤调五苓散;甚者,茵陈合承气下之。烦心不得卧,栀子汤。误下太早,遂成结胸虚痞,凉膈加枳壳、桔梗。刚柔二痉,谵语发狂,逾垣赴井,皆阳热极盛,承气合解毒下之。汗下之后,烦渴饮水,则凉膈减桂,五苓、甘露、益元选而用之。小便不通,五苓泄之;大便闭结,承气下之。更有外证,加减通圣散方内随证用药。妇人证治皆然。惟孕妇三四月并七八月不用硝,其余月分用之无妨。小儿减剂服之。此中有古人治伤寒不传之妙,后之学者,其慎宝之。

第一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合益元散,一名通解散;

防风通圣散

防芎归芍大麻黄,薄翘芒硝半两强,芩梗石膏各一两,滑三草二要相当,荆芥白术山栀子,二钱半重细消详。

上大黄、芒硝、麻黄三味,对证旋入。自利,去大黄、芒硝;自汗,去麻黄。益元散又名天水散。方见暑门。

第二小柴胡、凉膈、天水合服。

第三凉膈、小柴胡。

第四大柴胡合黄连解毒汤。

第五大柴胡合三一承气汤。

第六承气合解毒汤。

第七瓜蒂散。

第八凉膈散。

第九益元散。

第十双解散。

第十一白虎汤。

第十二承气解毒汤。

第十三白虎汤。

第十四五苓散合天水散。

第十五承气合解毒汤。

第十六白虎汤加苍术。

第十七凉膈合解毒汤。

第十八解毒合承气汤。

第十九解毒、凉膈、天水。

结胸

第二十大小陷胸汤丸。

第二十一小柴胡合小陷胸汤。

第二十二大承气汤。

第二十三解毒汤。

发班

第二十四凉膈散加当归。

发黄

第二十五茵陈汤调五苓散。

第二十六茵陈合承气汤。

烦心不眠

第二十七栀子豆豉汤。

第二十八五苓散空肠煎,凉膈加枳壳、桔梗。

刚柔二痓

第二十九承气合解毒汤。

汗后烦渴

第三十凉膈减桂,五苓、甘露、益元、甘露饮。一名桂苓白术散。方见暑门。

上共十八方,如无大承气,第五三一承气代之亦妙。通三十九件药味,调理伤寒,曲尽其妙,百发百中。后之学者,详辨脉证,审而用之。起沉疴于反掌,策奇功以活人,方知其妙也。

《伤寒心要余论》

五脏六腑应五运六气,凡病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其鬼贼之化。亢则害,承乃制,微则是其本经本脏之本化、造化之化也;病甚,则如金衰不能制木,木则生火,木火者皆阳也,故风火多兼化,则风热相抟,贼其金也。脏腑之气应乎三阴三阳,实则行乎本化之气泻之,衰则行其胜己之气泻之,是为杀其鬼贼也。如诸阳畜热,以凉膈合解毒服之,解散极热;如泻火热解毒,调胃承气是也。如吐,法用二仙散。如调理伤寒,白虎、凉膈合服解之。伤寒三日以里,连进双解;如无汗,必是传变,待三四日之间,以小柴胡解表里之热,仍间服白虎、凉膈。蕴热七八日之间,欲下而表证犹在,以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双行并煎,攻里发表,最为稳当。若是湿热内甚自利者,止凉膈,却进解毒间白虎服之;或恶心、干呕吐者,白虎大作一剂,调解毒末五钱,服之即止。大小便不通,并有腹痛不能忍者,以无灰酒煎朴硝三两,热服即愈,亦按治之法也,热中伏寒下之矣,或大承气汤加木香泻之也妙。伤寒失下,始病时又误服麻黄热剂太甚,必致热极,或有阳厥极,身冷脉微,阳极似阴之证,庸医以为阴证是也,须当急救其阴,以白虎、凉膈日进三服,脉气渐生,身体渐温,然后以大承气下之。夫大承气,救急之妙剂,咽膈吐逆不利,当令热服,开其郁结,利而即愈也。如伤寒汗下之后,自汗虚热不止,于白虎汤加人参、苍术,一服如神,汗止身凉。此法至妙,不容详尽。如赤白痢,先服黄连阿胶丸,次服解毒汤。伤寒疮疡破伤风,与伤寒治法一同,但以双解、凉膈、白虎、承气临时斟酌用之。双解、凉膈、白虎、泻心,此理伤寒之妙剂也。孕妇临月,可服益元散凉胎,产后仍服。如血不尽,则以凉膈与四物合煎,调理经血,甚者大承气合四物,乃泻中有补也。凉膈同四物名玉烛散,真大产后之妙剂。凉膈、四物合大承气汤,名三和汤。大承气合四物,治妇人一切血积血聚等疾,加红花尤妙。初生小儿五七日有热证,不得已,只以益元散时时灌之。如小儿夜啼,用凉膈调之,肚饥临卧服。凡疮疡瘾疹,凉膈加当归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