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的中医药治疗

肾炎属于中医学“水肿”证范畴,主要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即由于肺气的宣降失常,通调水道失职,而使水液不能下输膀胱;脾气亏损,水湿不能运化,溢于肌肤;肾气虚弱,开阖不利,膀胱气化不行,而使津液的散布、转输、排泄功能发生障碍而发病。三者之中,因肾主水,故为本,肺为水之上源而为标,脾为中土,为制水之脏,也是关键所在,但三脏相比较,以脾、肾两脏功能紊乱为主。

水肿病的初起,由于外邪侵袭,致使三脏功能失常而水湿之邪泛滥于肌肤,常兼有表证,多为实证,属于阳水,急性肾炎多属于此。若治疗不当,或素体阳气不足,水湿之邪留恋而不去,迁延日久,则正气日衰而缠绵难愈,转为阴水,慢性肾炎多属此,此时以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为主。但感受外邪,或水湿泛滥,湿浊上逆,也可因肝肾阴虚而使肝阳上亢甚至肝风内动者,则为虚中夹实之证。

由于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者都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按肺、脾、肾三脏论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兹分述如下。

一、急性肾炎

属于中医“皮水”、“风水”的范畴。

1.风水

症状:面目浮肿,继则全身浮肿,来势迅速,肢节酸重,多有恶寒、恶风、发热、咳喘等症,或咽喉红肿疼痛,脉象多浮紧或弦。

治法:发汗清热,宣肺利水。

处方:麻黄、桂枝、石膏、杏仁、生白术、玉米须、甘草。

此方服后,有的患者大汗淋漓,有的则始终无汗,但尿量都普遍增加,浮肿渐消,喘息渐止。

病例

刘某,成年男性。

初诊:全身水肿十多天,水肿由颜面始,兼头痛、腰痛、咳嗽气喘,脉浮紧。血压170/110mmHg,两肺下部可闻及少许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腹部有移动性浊音,上下肢均有凹陷性水肿。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管型(++)。此为风伤于上,水聚于下的风水证。当用开鬼门、洁净府法。

处方:麻黄6g,杏仁9g,桂枝9g,生石膏24g(先煎),生白术12g,甘草4.5g,玉米须15g,3剂,煎服。

二诊:服后尿量增多,未出汗,浮肿约消退一半,咳嗽气喘减轻,仍头痛腰痛,原方再服3剂。

三诊:水肿继续消退,咳喘已愈,仍头痛腰痛,原方加藁本6g,3剂。四诊:昨日查尿已正常,水肿消失,腰痛愈,饮食增加,头痛有所减轻,脉转沉缓,用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法。

处方:桂枝9g,白术12g,茯苓18g,桑白皮9g,五加皮9g,陈皮7.5g,生姜皮6g,茯苓皮12g,生石膏18g(先煎),半夏10g,藁本6g,蔓荆子9g,6剂。

五诊:诸症皆愈,今日出院,嘱服肾气丸1个月。

若水肿退而未尽,兼有汗出恶风之表虚症状者,可用益气固表利尿之法,可用下方:桂枝、白术、甘草、黄芪、木瓜、陈皮、车前子、生姜。

2.皮水证

症状:全身性水肿,恶寒,胸闷纳呆,肢体沉重,按之凹陷没指,脉多沉缓。病程较长,由于脾虚湿盛,水溢于肌肤所致。

治法:通阳利水,健脾化湿。

处方: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陈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大腹皮、紫苏、鸡内金、白茅根、木瓜、槟榔、玉米须。

咳嗽者可加百合、川贝、杷叶、前胡;血压高者可加紫石英、石决明;胃不和而呕恶者加砂仁、半夏。

病例

杨某,成年男性。

初诊:全身水肿7天,按之凹陷没指,小便不利,全身沉重困倦无力,昨日忽上吐下泻,一昼夜数十次,随之神志不清而急诊入院。寸脉浮紧,关脉沉涩,两尺沉而略紧。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管型(+),上皮细胞(+)。

西医诊断:①急性肾炎;②急性胃肠炎。

中医辨证:水湿之邪太过,外则浸渍肌肤,内则伤及脏腑,致使脾胃功能失常,中气不足而升降失司。

治法:急则治标,当先调理脾胃,待中焦安定,再行通阳化气利水之法。

处方:竹茹18g,藿香9g,紫苏9g,陈皮6g,半夏6g,茯苓12g,苍术12g,川朴7.5g,车前子9g(包),焦楂9g,鲜姜9g,3剂。

二诊:病情大减,神志已清,水肿依旧,小便仍不利,头痛,血压高,脉仍弦紧。治宜化气利水,兼平肝阳。

处方:桂枝6g,白术9g,茯苓12g,猪苓12g,泽泻12g,槟榔12g,木瓜12g,陈皮10g,半夏10g,生姜皮10g,茯苓皮12g,大腹皮10g,石决明12g,菊花9g,川芎9g,玉米须30g,6剂。

三诊:水肿日渐消退,原方6剂。

四诊:水肿全部消失,头痛亦止,切脉缓和,化验全已正常,痊愈出院。

二、慢性肾炎

属于中医“石水”、“正水”等范畴。

1.正水 全身浮肿,腹满而喘,脉象沉迟。此由于脾肾阳虚,水气不能输化,潴留胸腹,迫于肺脏所致,其标在肺,其本仍在脾肾,在治疗上,重在温补肾阳,其次,健脾燥湿使之制水。

选方:以脾虚水湿停滞为重者,可用茯苓导水汤。以肾阳虚不能化气者,选用六味地黄汤加车前子、肉桂、沉香、五味子。腰痛加杜仲、补骨脂;遗精加何首乌;足胫肿加木瓜、槟榔;足背肿甚者加椒目、巴戟天。

2.石水 腹满而不喘,水肿以腹部为甚,脉沉。多由于肾阳不足,不能化水所致,但与肺脾也有一定的关系。治疗重在温补肾阳,兼以利水。

选方:济生肾气汤加玉米须。喘加苏子、百合;水肿时起者,去肉桂,加桂枝、沉香。

病例

刘某,成年男性。

全身水肿8个月余,曾经住院治疗,水肿曾一度消失,近又加重,腹胀甚,食欲差,夜尿频,尿量少,舌胖,苔薄白,脉沉。腹有移动性浊音,四肢为凹陷性水肿。尿:比重1.025,蛋白(+++),管型0~2,白细胞0~6。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炎。此为肾阳衰微、气化不行之石水证,治宜温肾助阳,化气利水。汤剂丸剂并用,丸剂以温补肾阳为主,汤剂补肾利水。

处方:熟地24g,山茱萸12g,山药12g,丹皮9g,泽泻9g,茯苓9g,附子6g,川牛膝7.5g,车前子9g(包),肉桂3g,白术18g,槟榔7.5g,百合15g,木瓜9g,水煎服,一日1剂。

熟地48g,山茱萸30g,山药24g,丹皮18g,泽泻18g,茯苓18g,肉桂9g,附子18g,川牛膝18g,紫河车1具,海狗肾2条,阿胶1g,共为细末,制成水丸,早晚各服9g。

二诊:上方服用两月余,今日查尿:比重1.010,蛋白(-),镜检(-),但食欲不佳,用健脾益气除湿之法。

处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9g,山药15g,百合12g,川椒6g,乌梅6g,黄芪12g,桂枝9g,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前方共服10剂,饮食增加,精神好转,继用金匮肾气汤加百合、白术、木瓜、槟榔、椒目,以巩固疗效。

四诊:住院约4个月,今日病愈出院。

若水肿消退,但肾功能不能恢复正常,须补肾壮阳,益气养血,用肾气汤加海狗肾、紫河车、阿胶、黄芪、百合、白术等。

在化验检查上:若见红细胞不消失,以消瘀为主,加琥珀、血余炭;脓细胞不消失,以渗湿清热为主,加黄柏;管型不消失,以利尿为主,加玉米须、白茅根;蛋白不消失,以益气为主,加生芪、百合、白术;非蛋白氮高者,此为阴邪不化,可用真武汤送服通关丸。

此外,因中气虚而水肿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防己、茯苓、桂枝、沉香。泄泻加诃子。

峻泻逐水虽然是治疗水肿的措施之一,但使用时须十分慎重,如肿势严重,脉见沉滑,以水邪为盛者,可酌用攻逐之剂。选用傅氏决流汤(二丑、甘遂、车前子、肉桂)或济生肾气汤加芫花。攻下后应即予以扶正。否则妄用攻泻之剂,则使正气更虚,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以上为治疗急慢性肾炎的常用方法。虽然在治疗上,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有别,但对于具体病情要因证施治。如急性肾炎后期,常用温肾法,慢性肾炎(阴水)复感外邪,使肺气失宣,肿势突然增剧者,应作阳水论治。

总之,在临床上,因病情复杂,变化多端,须仔细辨证,相应地采取灵活的治疗方法,才能有左右逢源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