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 嗽

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咳嗽是因感受风寒或风热而引起。肺主气,司呼吸,肺开窍于鼻,合于皮毛。肺气受邪而不能宣发,气逆而失于清肃而成咳。“有声无痰”为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呼吸困难谓之喘。多属于实证。久治不愈,大多属于虚证。内伤咳嗽,是因肺阴虚,或脾阳不运,脾虚生湿,湿聚成痰,肺气不降,而影响脾肾两脏。如《医学入门》所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上不制水。肾者主纳气,以水不能归源,水泛为痰。肺、脾、肾三脏,在生理上和病理上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景岳全书》讲:“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所以说虚证多见于脾肾也。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一)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分风寒、风热两类型。

1.风寒型

症状:发热、恶寒,咳嗽不畅,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风寒咳嗽针灸并用,风热咳嗽只针不灸,治以宣肺、清热、解表之法。

处方:列缺,合谷,风门,肺俞,尺泽。

方解:合谷、列缺为疏风解表,风门、肺俞是治风寒咳嗽之要穴,尺泽能清肺热止咳。

2.风热型

症状:发热,不恶寒,口渴,咳嗽痰黄,舌苔淡黄,脉浮而数。

治法:清热、解表、化痰之法。

处方:曲池,合谷,天突,鱼际。

方解:肺气不宣,蕴而生火。肺属金受火克,失其清肃下降。肺与大肠相表里,曲池、合谷有清热、解表之功。天突为任脉穴,有开胸、化痰、降肺之逆气之效。鱼际能清肺燥、生肺阴。

(二)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分为肺阴虚、脾阳虚两类型。

1.肺阴虚

症状:干咳无痰,咽喉燥痛,或唾血,脉虚数,舌苔薄白。

治法:以养阴清肺为法。浅刺不灸。

处方:肺俞,中府,列缺,照海,鱼际,太溪。

方解:肺俞是肺的俞穴,中府是肺的募穴,二穴相配,能调和肺气。列缺、照海为八脉交会配穴法,能益肺、清肺、利咽喉、止咳。鱼际、太溪,能清肺燥、生肺阴。

随症配穴:唾血加孔最、膈俞穴。孔最为肺经郄穴,膈俞为血会,二穴配合治唾血最有效。

2.脾阳虚

症状:咳嗽痰多,入冬更剧,饮食减少,精神疲惫,脉多沉迟。舌苔白滑厚腻。

治法:以健脾利湿化痰为主。针刺用补法或灸法。

处方: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脾俞,胃俞。

方解:中脘是胃经募穴,足三里是胃经合穴,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这三穴配合,能健脾和胃、利湿止咳。丰隆是胃经络穴别走脾经,能治脾胃虚弱,增饮食,化痰涎。脾俞、胃俞,以调和脾胃、渗湿、消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