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金针王乐亭经验集
- 张俊英 陈湘生
- 805字
- 2020-08-28 16:32:40
泄 泻
本病多因内伤饮食,外受寒湿,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或因夏秋间感受湿热,或因脾肾阳虚,运化功能失常而成泄泻。
泄泻的主证是粪便稀薄甚至水样便,排泻次数增多。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其中急性泄泻分寒湿和湿热,慢性泄泻分脾虚泄泻和肾虚泄泻。
(一)急性泄泻
症状:腹部绵绵作痛,大便清稀,精神倦怠,四肢无力,身寒喜温,食少,胸闷,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多沉细。
治法:宜温中散寒之法,针灸并用(最好用隔姜灸法)。
处方: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大肠俞。
方解:为调和肠胃、渗湿温经之法。天枢、大肠俞分别是大肠经的募穴和俞穴,能调理大肠的功能,有止泻的作用。灸中脘、气海则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症状:腹痛即泻,肛门灼热,大便热臭,发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多洪数。
治法:宜用清热利湿之法。针刺用泻法。
处方: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合谷,内庭。
方解:阴陵泉、合谷、内庭三穴配合,能清利脾胃,降大肠湿热。上巨虚是大肠的合穴,主治大肠腑病。
(二)慢性泄泻
症状:久泄不愈,胃脘及腹部胀满,不思饮食,肢体倦惫,大便溏薄,不成形,甚至完谷不化或水样便。舌苔淡薄,脉细无力。
治法:用温运脾阳之法。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中脘,章门,脾俞,太白,足三里。
方解:中脘是胃经的募穴,脾俞、太白均是脾经穴,均有健脾、除胀、祛湿止泻的作用。足三里可以补胃气之不足。配合灸法更能振奋脾阳,达到温补止泻的目的。
症状:每在黎明之前,泄泻一次或数次,腹不痛或有微痛感觉,但腹部怕冷,腰痛畏寒,舌苔淡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宜用温补肾阳法。针灸均用补法。
处方:命门,肾俞,关元,太溪,百会。
方解:肾阳不足,则下焦之气不固。灸命门、肾俞、关元、太溪以温补肾阳,灸百会以升提下陷的阳气,从而收到止泻的效果。针关元、太溪穴,灸命门,肾俞也可。用命门之火,壮肾阳、温养脾肾、腐熟水谷,为慢性泄泻治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