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序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优势,在于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辨证论治,既重视整体调理的关联性,又重视个体化治疗的灵活性,但是,要取得最佳临床疗效,都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高血压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药文献没有该病的系统阐述,既往临床上参照“眩晕”、“头痛”等症状概念指导治疗,在高血压合并眩晕、头痛等症状时,中医药确实能够显著改善机体状态和临床症状,但降血压是一大临床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解决高血压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诸多问题。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王清海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20余年,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对高血压的中医理论进行认真思考,深入分析,在《黄帝内经》的经典理论中汲取营养,发现《灵枢·胀论》中“脉胀”的概念、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与高血压的发病规律比较吻合,国内外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用“脉胀理论”解释高血压血管疾病的理论研究思路,并提出高血压发病属于中医的血脉病变,早期病位在血、在脉,病机是营卫气血运行异常,晚期可合并脑胀、心胀、肾胀等并发症,提出了用“血脉辨证”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在辨证分型中又提出了“证素辨证”的新概念,巧妙地解决了各地专家对高血压辨证不统一的问题,这些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于推动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王清海教授继续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道路上精勤不倦,加快加大研究步伐,深入系统进行理论和临床研究,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国医大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终身教授
2016年8月5日于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