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脐针入门
  • 齐永
  • 6220字
  • 2020-08-28 16:15:36

三、脐针疗法的理论之三——脐全息理论

(一)全息的基本概念
《易经》蕴藏着丰富的全息概念,所谓全息,就是每一个小的局部都包含着一个大的整体信息,这个整体是时空的整体,这个局部也是时空的局部。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从它的一个点看到它的整体,从它的一个断层面看到它发展的未来,这就是全息,这也是全息预测,是《易经》预测的原理。对疾病预测是如此,对人体预测也是如此。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相通、上下相连、左右相关、以中候中”。只要仔细地进行观察,许多疾病完全可以在最初阶段发现其萌芽,并可以发现疾病的发展趋势。“望而知之谓之神”,就是仔细观察人体的局部细小的变化,从而推断人体器官或系统的病变。当然不仅只是知道疾病,还包括许多诸如人体的情绪变化,精神状态等,其本质就是全息理论“观其一点而知全身”。
1980年张颖清先生发现手第二掌骨的全息穴位分布,明确提出生物全息律,认为生物的任何一个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体的缩影,又提出“全息胚”和“泛胚论”等概念。张先生认为全息胚是生物体上,处于向新整体发育的某个阶段的胚胎。全息胚在生物体是呈全息分布着,任何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完整性,并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都是全息胚,真正的全息胚是能够发育成新整体。而“泛胚论”是指生物体的每一个全息胚都具有发育成整体的全息,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可发育成新的个体。也就是说,每一个体细胞中都含有整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易经太极图、八卦图都是宇宙全息缩影图,浓缩着宇宙重要的基本规律,如宇宙阴阳运动互根规律,阴阳消长转化规律及阴阳平衡规律,是宇宙运动规律的全息缩影。《易·系辞》所说:“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易经》太极八卦理论,宏观、微观无所不包,低级、高级无所不纳,简单、复杂无所不备,实为“广矣、大矣”。
《周易》太极八卦理论是阴阳全息理论,表示阴阳相互运动的征象。在自然界里任何一个物体都存在太极八卦的阴阳全息,它们之间既是相通又可以互相影响,这就是“物物一太极”的理论。人之所以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与天地相通,其理论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个气就是阴阳五行之气,而这个阴阳五行之气就是全息,只要掌握了事物的阴阳五行的变化,就可以预知、预测及预治。人体存在着大全息元,大全息元中又有小全息元,虽然每一个全息元中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但各个全息元之间对整体信息的浓缩度却有差别,信息含量越大则越能反映整体的情况,自古以来中医对脉、舌十分重视和依赖,凭“三寸之脉”、“五寸之舌”就能把握全身阴阳变化,可见脉和舌都是信息含量很大的全息元。然而,笔者经数年研究发现脐也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它对人体先天和后天信息的含量可以说超过了脉和舌。那么,数千年来为什么极少有人使用呢?这可能和中国传统的风俗有关,在诊病治疗时脱衣解带既不方便又不雅观,而且大有“男女授受不亲”之嫌。
脐乃神阙也,任脉中之要穴。既是人体解剖的一个结构,又是人体中唯一看得见和摸得着的穴位,无疑是人体中最大的穴位信息元。
全息的理论既符合自然界,也符合人体,因为“天人相应”。在医学中全息律的应用比比皆是,特别是在传统医学中更是如此,比如鼻针运用的是鼻全息,耳针运用的是耳全息,体针运用的是经络全息,而易医脐针运用的是若干个全息的规律,其中最常用的是脐洛书全息、脐内八卦全息、脐外八卦全息及脐十二地支全息。在脐针的应用中是四图共参,就是四个全息图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合参,这也是脐针与其他针法不同的一个方面。
八卦全息律一直都被中医高手所看好和应用,比如子午流注针刺法。子午流注是先人根据人体经络气血与天地相应的理论推演而成的一种按时间选择针灸穴位的治疗方法,是对人体生物节律(生物钟)的早期认识和应用。据《子午流注针经》介绍,“流注八穴”(又称交经八穴或八脉交会八穴)意思是四肢有八个输穴通向奇经八脉,主治有关八脉的病症,古人将这八个穴位与八卦、九宫、干支配合起来,形成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在针灸界被广泛应用。其次,还有中医眼科按八卦分方位,形成眼科八廓来诊断和治疗疾病。此外,中医里的体有八虚,气有八正,治有八法,方有八阵,以及八纲辨证学说等都与八卦全息律息息相关。
在所有的动植物全息里,含信息率最高的是植物的种子和动物的受精卵,它们含有整体的信息,不仅如此,它们还含有生物进化的全部信息。比如,成年女性妊娠时,受精卵在宫内的发育是重复人类进化的整个过程,短短的十个月不仅重复了人类数以千万年的进化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含有丰富的家族血缘关系的体力、智力等的遗传全息。
(二)脐洛书全息律
脐洛书全息律是笔者应用洛书的数字排列关系,将其纳入脐部,进行临床治疗和诊断的一种新的人体全息方法。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上主要针对运动系统疾病、体表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疗效甚佳,特别是对疼痛性疾病更是一针见效,立竿见影。是脐针疗法常用的方法之一。
1.河图与洛书
许多文人都认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是中国古文化的源头,然而与河图洛书相比,更有人认为先天八卦源于河图,后天八卦则源于洛书。
据言《河图洛书》出自宋·刘牧的《易数勾隐图》。《河图洛书》是两种数字图像的合称。关于《河图洛书》的来源,相传河图为龙马负图,洛书为神龟背图。据传曰:伏羲时,有龙马出于河,身有文如八卦,伏羲取法之,以画八卦;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文字,禹取法之,以作书。《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明伏羲八卦出自河图洛书。此中,河指黄河,洛系洛水。
河图由黑白圈点组成,系一幅数字图像,这些数字的排列顺序是:河图:“伏羲氏王天下,龙马负图出河。其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则之,以画八卦。”
洛书:“大禹治水,神龟负图出洛,文刊于背。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于中。禹因以第之,以成九畴。”
河图与洛书的数字体系是相互关联的,河图总数为五十五,洛书总数为四十五,二数之和为一百。河洛皆以五数居中央,以奇数统偶数,以阳统阴,方圆相藏,奇偶相合。故有:“河图以天地合五方,乃大衍之数,洛书以阴阳合五行,称生成之数”之说。故曰:“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
2.脐洛书全息
在脐针理论基础和脐易学理论里,已经讲了关于河图与洛书,解释了为什么说河洛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在脐针中我们暂且将河图搁至一边,先看一下洛书并进行分析。洛书曰:“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实为股),五居于中。”如果将洛书结合人体看一下,“戴九履一”,“戴”指的是头上。“履”表示为鞋,即从头到脚。人体左边最外侧为左手臂,右边是右手臂,左右手臂到头之间是肩,“二四为肩”。左下为左股(左腿),右下为右股(右腿),“六八为股”,而“三七”就是腰。在洛书里这个“戴九履一”就将人体的上下给标出来了,这是人体的经线,是纵轴,如果将其与天地合论,这就是人体的天地,是头与足。而“左三右七”将人体的腰给定论了,这个“三七”就是人体的横轴,是带脉,是地球的赤道。将“戴九履一”与“左三右七”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人体的东南西北,就是人体的四正位。如果我们将脐中——即脐蕊再定出来,这就是人体的东南西北中或称上下左右中。它的寓意就是人体的五个方位,就是人体的五行,也就是人体的阴阳气血流行的图序。这个图序既合了河图之原意(河图的其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又展现了洛书之初衷。洛书的初衷是什么?洛书展示的是人体的奥秘,只不过这个奥秘是用数字来表示的,使人很难了解而已。如果把“二四为肩”与“六八为足”联系起来,那么就使人体以脐为中心的五方变成了九宫,如果不记中央的话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八卦图,它不仅有四正位,也有了四隅位。不仅有了头脚腰,也有了四肢或肩与股,形成了完整的人体。脐洛书全息就是把这个投影纳入脐部,根据这个全息规律来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脐洛书全息图是笔者用了近4年时间参悟出来的,并在临床上予以证实的一个人体全息图,为什么这个图是一个胎儿坐的形式,而不是站的姿势,这也是反复验证的结果,这种结果出来以后不到半年时间,正好《健康报》报道了一篇关于医学科学院跟踪胎儿的一系列图片,发现胎儿在母体宫腔内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是以这种打坐的形式,这个姿势与笔者发明的洛书全息中的姿势完全一样,这说明了脐洛书全息律与人体胚胎发育信息完全一致,既证明了脐洛书全息律的科学性,也为我国先人的聪明才智,更为我国古文化的高深拍案叫绝。
(三)脐八卦全息律
八卦是易经的主体部分,它的组合规律及衍化规律普遍存在于宇宙物质结构之中,历代医家不少人用八卦原理来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等现象,创立了独特的治疗疾病和诊断疾病的方法,所谓“易肇医之端,医蕴易之秘”。八卦又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两种,而笔者所用的脐八卦全息则是采用后天八卦。
八卦原意用八个符号(乾 )来表示八个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节气。因为八卦与五行、五行与人体脏腑有密切的联系,故八卦与人体脏腑有对应的医学联系。从易医学的“分方归类”出发,阴阳是人体的“二分法”,五行是人体的“五分法”,而八卦则是人体的“八分法”。无论是“二分法”、“五分法”还是“八分法”,其根本还是人体的阴阳,故古人曰“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人体也是一个大八卦结构,它本身存在着两个八卦系统,即外八卦与内八卦。因为外八卦与内八卦与人体局部和脏腑对应关系的不同,所以在使用脐针治疗时常常是几个脐全息图共参,而最常用的共参图里就包含了脐的内、外八卦图。无论是内八卦还是外八卦,都是以后天八卦为基础,它的八卦排列顺序是一样的,唯独卦象与人体对应关系的不同而已。在脐八卦全息里将人体脐部视为一个后天八卦图,根据这个图来观察脐部的变化,再进行人体疾病的判断与治疗。
脐针治疗的后天八卦全息图中又分脐内八卦全息与脐外八卦全息,因为它们所对应的人体关系不同故分别述之。
1.脐外八卦全息

后天八卦外八卦与人体结构相对应的关系,源于《易·说卦》:“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为什么乾对应首?因为在易经八卦里乾代表天,天最高,故与人体的头相对应。坤代表地,地在易经里是“受纳”,是“厚德载物”,与人体的消化系统极为相似,而人体的消化系统都居于腹内,故坤与人体的腹部相对应。其他震为动,与人体的足一样多动,故震与足相对应。巽为风,为春初,为动物的发情期,故以巽对应股,以应生殖。又巽为胆,与肝相表里,而肝经环阴器而行,也与生殖有关。坎为北,为水,在人体与泌尿系统、与肾对应,肾开窍于耳,故坎与耳对应。离为火,在人体脏器中与心相对应。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虽然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但本人认为“心也开窍于目”,所以易经就将离与目联系在一起。艮为山,为止,止为不动,而人体的手用来抓东西的,只要抓住了就不能动了,故与人体的手相对应。兑为口,为说,说是要用口的,故兑对应口。另外,兑为沼泽,与人体的肺对应。而沼泽地又称为“湿地”,是城市的“绿肺”,你看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在数百年以前就已经将这个“绿肺”的真正含义给定出来了,告诉我们后人要重视这个“湿地”,重视这个“沼泽”,因为它在净化城市方面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后天八卦外八卦的对应关系是从人体的结构方面着眼,根据这个外八卦全息律,人体这些部位发生病变,就可以针刺脐部这些病变相对应的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另外,在望脐诊病上,发现脐部周围皮肤有异常,也可以推断其相应的部位有潜在的病变可能。
2.脐内八卦全息
脐内八卦全息图
后天八卦脐内八卦全息图与人体脏腑有着相对应的关系,因为脐针是易医学的入门之法,根据易医学里“凡病源于脏,凡病落于脏”的原则,就是说任何疾病都可以从脏上着手进行治疗,故在脐针治疗中虽然有众多的脐全息图,但这个后天八卦脐内八卦全息是脐针治疗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内八卦与人体脏腑之间对应关系是源于八卦与五行、五行与人体脏腑的对应关系。其关系如下:
乾为阳金应大肠,兑为阴金应肺(包括呼吸系统),离为火应心与小肠(心血管系统),震为阳木应肝,巽为阴木应胆,坎为水以应肾与膀胱(包括泌尿生殖系统),艮为阳土应胃,坤为阴土应脾。
内、外八卦的不同之处是:内八卦对应人体脏腑,外八卦对应人体体表结构。内八卦较外八卦定位更加准确。内八卦存在着中医脏腑的表里关系,比如,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在治疗上可根据相对应的部位,也可根据这种表里关系进行针刺。如离位,方位在南,五行属火,在脏为心,在腑为小肠,五官属目,定点在脐之上部(时钟12点处),如该处有变化可提示心血管系统、小肠或眼部疾病。其他依此类推。
脐八卦全息在临床上用于人体脏腑病变较为准确,其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在脐周如发现异常变化可提示脏腑潜在病变。其二,在治疗已知的疾病可在脐周相应的部位实施针术,故可应用这个全息规律指导临床。
在脐针治疗中,使用的是先天八卦数与后天八卦图,这就使后天八卦图显得格外的重要。关于后天八卦与人体脏器的对应关系,在近年出版的书籍里有许多版本,其中与笔者所作的“脐针疗法”不同,较为流行的基本有两种。其一,是震位对应胆,而巽位对应肝。这种说法的基本立论是:震属阳,胆为腑属阳,故相对应。巽属阴,肝为脏属阴,故与其相对应。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因为他只着眼于局部,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就很难解释由“河图”演化来的“五行图”的真正含义。“河图”演化来的“五行图”是真正的五行(五脏)图,而在易医学里就有“五行应五脏”的原则,这个原则告诉我们五行是对应人体五脏的,而不是对应四脏和一腑。它应该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中土,与其对应的是上火下水、左木右金、中土。与人体脏器对应的是五脏,是上心下肾、左肝右肺、中脾。而与后天八卦相对应的就是上离下坎、左震右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四正位”,“四正位”的真正含义就是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如果将震变为胆,岂不成了笑话。
第二,与临床不符。在治疗胆道结石、胆绞痛的患者时,我们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在患者脐部的巽位处有一条隆起,这个隆起是一个十分剧烈的疼痛反应点,只要在这个反应点上扎一针,胆绞痛就立即缓解。如果你换了扎震位,虽然也有止痛的效果(肝与胆相表里),但这种止痛疗效就差得多,而且止痛速度也绝无巽位治疗来得快。
第二种版本是巽为肝胆,震为三焦与心包,这是用于后天八卦与人体十四经(十二经加任、督两脉)关系的对应,这样的分法更有些牵强附会,如果说肝与心包还有一些联系,因为肝为“将军之官”,是保护心这个“君主之官”的,心包也是“替心受过”,也是保护这个君主之官的。但三焦就很难说清楚了,三焦一经通全身,应该说将三焦列入十二正经里笔者觉得有些不妥,可能因为笔者的水平问题,至于祖先当初为什么这样排列至今笔者还没有考虑明白。
无论后天八卦与人体脏腑相对应的关系怎样排列,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与临床相符合,如果不符合的话,那么这个对应关系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四正位”是说明五脏与五行的关系,“四隅位”则是说明人体内消化系统的关系,这两个关系是不变的。在人体脏腑的关系里,脏是比腑要更重要。在后天八卦里震比巽更重要,将震与肝对应要比巽与肝对应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