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兽共患病的检验诊断
- 楼永良 卢明芹
- 2031字
- 2020-08-28 16:06:57
第七节 鼠 咬 热
鼠咬热(rat-bite fever)系鼠类或其他动物咬伤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其病原体有小螺菌( Spirillum minus)和念珠状链杆菌( 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这两种菌均为啮齿类动物咽喉部的常见正常菌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发生过由小螺菌和念珠状链杆菌引起的人的鼠咬热,而动物的鼠咬热多呈隐性感染,念珠状链杆菌常可引起鼠、火鸡、豚鼠的感染,而小螺菌常引起鼠类感染。
一、疾病概况
【病原学】
小螺菌( Spirillum minus)属螺菌科,形态短粗,两端尖,大小约(3~6)μm×(0.2~0.6)μm,革兰染色阴性,有2~3个粗而规则的螺旋,菌体一端或两端有鞭毛,暗视野下运动迅速,可被甲基蓝或吉姆萨染料着色。小螺菌为需氧菌,目前人工培养尚未成功,通过动物接种可被检出。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酸敏感,加热至55℃,30分钟即可杀灭。
念珠状链杆菌 (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等,是一种高度多形性、无动力、无荚膜的革兰阴性菌,大小约(1~5)μm×(0.3~0.7)μm。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加热至55℃30分钟可杀灭,对常用消毒剂70%乙醇等敏感。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其他啮齿动物由于动物间相互残杀和咬伤,亦可作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人类主要由病鼠和其他啮齿动物咬伤而感染。念珠状链杆菌存在于病鼠和带菌鼠的唾液和鼻咽分泌物中,小螺菌一般不存在于鼠唾液中,而存在于血液中,在咬人时由牙龈或口唇裂伤的血液中流出而进入伤口。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与鼠打交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更易感染。人体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4.流行情况
本型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亚洲为多。我国有散在病例报道,多在长江以南。
【发病机制】
人被病鼠咬伤后,小螺菌经伤口侵入,沿受伤局部的淋巴管进入附近的淋巴结,并在该处生长繁殖,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随后反复侵入血液,可致菌血症、毒血症。由于病菌周期性入血,常产生周期性发热,导致临床间歇性反复发作。
念珠状链杆菌经皮肤伤口或消化道黏膜进入人体,沿局部淋巴管至淋巴结,一般不引起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引起临床症状的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
1.小螺菌鼠咬热
潜伏期为1~30天,平均14~18天,起病常在原已愈合的伤口处又出现疼痛,发生紫色肿胀以致坏死,成为硬结下疳样溃疡,上覆焦痂。局部淋巴管及淋巴结肿胀压痛。患者有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伴有头痛、乏力、肌痛等。约75%患者的四肢、躯干出现大小不一的暗紫色皮疹,数量不多,可融合成片。半数患者有关节红肿、疼痛,主要累及大关节。严重者发生谵妄、昏迷等全身中毒症状。持续3~5天后,体温急骤下降,症状消失,间隔3~10天后重新出现,如不经治疗,可反复发作持续3~8周,甚至1年以上。
2.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
潜伏期为1~22天,多数为3~7天。急起发热,伴全身肌骨酸痛。70%~80%患者于病程第1~3天出现斑丘疹,呈离心分布,偶为瘀点或呈脓疱。多关节炎为本病的特征,以大关节为多,重者红肿积液,轻者仅感疼痛。咬伤处无硬结或溃疡,局部淋巴结不肿大,病程2周左右。
二、检验诊断
【一般检查】
白细胞计数(10~20)×10 9/L,核左移,念珠状链杆菌感染所致的鼠咬热患者可高达(20~30)×10 9/L,小螺菌所致感染者多次复发后可出现中度贫血。
【病原学检查】
1.显微镜检查
取患者高热期血液、伤口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接种小白鼠、豚鼠或兔。5~15天后取动物血液或腹腔液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同时涂片染色检查。根据特征形态和运动性可确诊。小白鼠腹腔接种1~2周内死亡,其血中含有病原菌。也可用Wright染色、暗视野检查来检测病原菌。
2.分离培养
(1)小螺菌:
人工体外培养尚未成功,可通过腹腔接种小鼠或豚鼠检出。
(2)念珠状链杆菌:
将标本接种在含有血液、血清或腹水的培养基上,微需氧或5%~10%CO 2培养5~6天后观察菌落,若阴性需延长观察时间。菌落呈白色颗粒状或绒毛状,直径1~2mm,在马血或羊血琼脂平板上不溶血;在不适宜环境中形成L型菌。念珠状链杆菌触酶、氧化酶、吲哚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阴性,可与其他有关细菌鉴别。
【免疫学检查】
用全菌抗原做试管凝集试验有诊断价值。特异性凝集在发病的10天内出现,1~3个月达到高峰。小螺菌型的康氏及华氏血清反应多呈弱阳性,念珠状链杆菌型特异性凝集试验效价在病后第10日达1∶80,最高效价在病后1~3个月达4倍以上,这种凝集抗体可长达2年以上,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本病。荧光抗体和补体结合试验也有助于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
应用PCR法对急性期患者血、脓液、关节腔液检测念珠状链杆菌DNA的准确率高,有早期诊断价值。
【诊断建议】
小螺菌和念珠状链杆菌的检出是鼠咬热确诊的依据。
对鼠咬热的诊断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流行病学线索,发病前有无被鼠咬伤史;二是根据患者除具有鼠咬热特有的临床症状外,结合鼠咬热病原菌培养或动物接种找到病原菌才可确诊。
应注意鉴别小螺菌病例与念珠状链杆菌病例。此外,小螺菌鼠咬热应与疟疾、回归热、斑疹伤寒等疾病鉴别,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应与慢性脑膜炎菌血症、风疹、类风湿关节炎等相鉴别。
(卢明芹 杜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