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黄绳武妇科经验集
- 梅乾茵编著
- 2491字
- 2020-08-28 15:51:12
少女血崩(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例
潘某某,女,14岁,初诊:1985年4月2日。
自去年9月份,月经初潮起,至今一年余阴道出血淋漓不干净,时而量多如注,时而漏下淋漓难尽,有时持续数月之久,有时一月仅干净几天又潮。这次月经于3月6日来潮,至今近一个月仍未干净,期间曾服止血药无效,家属拒绝用激素治疗,现已用纸6刀,色鲜红,量时多时少,无血块,无腹痛;平素大便干,头昏,腰痛,纳差,口不干,时心烦;追问病史,自幼爱好体育运动,月经来潮后亦未终止,后因长期出血才不得不停止,现每劳累后出血增多;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质红,苔中心微腻,脉细数。
此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治宜健脾益气,滋肾养精。
太子参15g 生熟地各30g 山药15g 旱莲草20g 甘草6g 阿胶15g 白芍15g 冬楂炭10g
二诊:1985年5月9日。
服药后月经于4月8日干净,这次月经于5月7日来潮,量多,经期大便溏,欲呕,心慌,乏力,舌稍红,苔薄,脉细数。
继服上方加半夏10g、荆芥炭4.5g。
三诊:1985年5月16日。
这次月经5月7日至5月15日,经行8天干净,用纸3刀+,经后头昏乏力、心慌、口干喜热饮、恶心感消失,二便正常,但仍纳差,舌质偏淡,苔薄,脉细数。
上方去姜半夏、荆芥炭、太子参,加党参15g、炒枣仁10g。
四诊:1985年7月14日。
这次月经于6月24日来潮,6天干净,用纸2刀余,无特殊不适,仅经后感头晕、乏力,舌质淡,苔薄,脉细。
继服上方,加山萸肉15g,生熟地改成熟地20g。
按:本例或血下如注,或淋漓不尽,交错出现,并见头昏、乏力、纳差、面色萎黄,可见脾胃虚弱,不能摄血归源使然。每动则加剧者,乃动而耗气伤精故也,又患者年方二七,肾精未实,肾气未充,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古人有少女治肾之说,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青主曰:“经本于肾”,崩漏乃经乱之甚也,观其崩漏并见腰酸腿软,肾虚确有之。正如李梴曰:“脾胃有亏,下临于肾……迫血下漏”。从阴阳论之,长期出血阴分必亏,阴虚生热则舌红、脉数而烦,阳随阴泄,亦因之势微。虽年少之人火炽血热,毕竟崩漏日久,气血俱亏,既脾肾不足,气血俱虚,就应补益脾肾,益气养血。方用太子参、山药、生甘草补脾胃,一则益生发之气,使脾气升腾,血行经络,则无复崩矣;一则甘味药补气举世皆知,殊不知甘能生血,甘能养脏,此阴生阳长之理也。这里妙在补中气不用党参、白术、炙甘草,而易以太子参、山药、生甘草,以其补气而兼能益阴,味甘而无温燥之性。崩漏之症本动之有余,治必以静镇之,如用参术,益助其烈,更竭其阴,况患者舌红、脉细数,已有内热之象,治之稍有不慎,致祸甚速。又脾不健运,损及肾水,单补脾胃,不顾肾亏,终不尽病情。故用生熟地、白芍、旱莲草、阿胶养精血,阿胶、旱莲草又有止血之功。冬楂炭消肉食导滞,因其舌中心苔腻,炒炭又有止血之妙。血止后即将太子参、生熟地改党参、熟地,加山萸肉,补脾肾以固其本,补其虚。此时崩漏日久,阴精阳气随之大泄,所谓“贼去楼空”,患者虚惫,此时血止无虑,补气养阴用太子参、生地又力嫌不足,非党参、熟地不足为功。山萸肉强阴益精,涩精气。崩漏日久肾失封藏,固涩肾精尤为重要,又非补肾健脾等法所能代替。古人治崩有塞流、澄源、复旧三法,黄老治崩虽不尽用止法,亦不违背此旨,不重于止血,而重在澄源固本,又澄源固本不碍于止血,其用药精细即在于此。
梁某某,女,16岁,初诊:1985年6月19日。
月经13岁初潮,开始基本正常,14岁时因经期赛跑以及负重劳动即发生大出血,不能自止,曾多次住院治疗,经用中西药稍有好转,但经期、经量仍不易控制,有时一月两潮,有时整月不干净,非用激素方可止血,有时经净后复行,且量多如注,并伴心慌、纳差、口中乏味,长期便溏、头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党参15g 黑姜炭3g 熟地20g 白术10g 山药15g 芡实15g 白芍15g 山萸肉15g 枸杞子15g 阿胶15g 补骨脂10g 荆芥炭4.5g
二诊:1985年7月10日。
服药后月经于7月5日来潮,量多,色红,有块,小腹痛,块下痛减,今日有将净之势,食纳二便尚可,苔薄白,脉细数。
太子参15g 熟地20g 旱莲草20g 阿胶15g 白术10g 山药15g 白芍15g 甘草6g 芡实15g 荆芥炭4.5g 枸杞子15g
三诊:1985年7月24日。
月经于7月12日干净,经净后未复行,头已不痛,但仍腹泻,腿软,口干喜饮,厌油荤,苔白,脉细。
上方去阿胶、桑叶加焦楂炭10g、炒扁豆12g。
四诊:1985年8月14日。
月经于8月6日来潮,6天干净,用纸一刀半,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脉细数。
继服上方10日方去阿胶、荆芥炭加桑椹15g、鸡内金10g。
五诊:1985年9月20日。
上次月经8月26日来潮,又量多如崩,现月经已干净,呈贫血面容,苔薄白,脉虚数。
熟地20g 旱莲草20g 阿胶15g 白术15g 山药15g 白芍15g 甘草6g 芡实15g 枸杞子15g 党参15g 山萸肉15g 炒枣仁10g 黑姜炭3g 鸡内金10g
六诊:1985年12月23日。
服上方加减3月余,月经基本正常,末次月经12月7日来潮,6天干净,用纸不到3刀,余症状亦消失。
继服上方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二七之年,正值经期劳累致崩,二七肾气初盛,肾精未实,肾气未充,在此肾气不足之时,又劳伤冲任,致不能约束精血为崩。患者长期便溏、纳差,口中乏味,此中气不足,不能统血,脾肾俱虚,每经行,血海泛滥,有不能止遏之势,肾欲藏之而不能,脾欲摄之而不得。长期大量出血,精血亦随之耗损,治宜滋肾健脾,固肾止血。滋肾以养精血固肾为主,健脾以助脾气引血归经为法,方中熟地、枸杞子、阿胶、山萸肉滋养肾精,其中山萸肉、芡实又可固肾涩精,山萸肉性味酸涩偏温,古人谓其“强阴益精,安五脏,收涩之中兼具条达之性,补益奇经而有止血之功”。芡实味甘涩,能补脾胃,滋任脉,补中兼涩,以土滋肾固肾以安血之室;方中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其中白术、山药同用,白术甘温偏燥,补脾益气,山药甘平柔润多汁,益脾阴,二药同用,燥润并施;再者熟地与党参同用,党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主生成,此乃益气之中不忘扶阴之法;又黑姜炭温中止血,引血归经,补中而兼收敛之功;荆芥炭引血归经,其用在于止血而无寒冻之苦;全方以脾肾为主,扶脾以益血之源,补肾以固经之本,治脾重在以甘味药补脾气,以益生发之气,盖甘能生血,甘能养脏,治肾以滋肾精为主,兼顾精血,养精血以培补耗损,固精血以防无度之耗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