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崩伴阴道流水1例

李某某,女,34岁,初诊:1984年11月27日。

月经提前量多,伴阴道流水两年余。

1982年生小孩,产后大出血,以后月经逐月增多,质稀,有小血块,伴腹隐痛,每次用纸6~7刀,经行8~10天干净,每20余天一潮,每经行前后阴道流黄水,量多,需垫纸。伴腰疼痛,面肿,失眠多梦,纳差,面色白,二便正常。今年6月份作B超提示“左侧附件囊性包块”。末次月经11月14日。舌淡,苔白,脉细软。

近年来患者一直服中药治疗,观前所用方均清热止血或清利下焦湿热之剂。

此脾肾不足,冲任受损。治宜温肾健脾,益气养血。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15g 山药15g 当归10g 白芍12g 巴戟天10g 菟丝子12g 枸杞子12g 鹿角霜15g 熟地20g 补骨脂10g 荆芥炭4.5g 生甘草6g

二诊:1984年12月15日。

服药后阴道流黄水已净,纳差,腰痛减轻,精神好转,这次月经12月9日来潮,量较前减少,用纸3刀余,今经行第6天,量极少,将净,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脉细。

继服上方。

随诊半年余,均随上方加减,现月经已基本恢复正常,阴道已不流水,余证均减轻。

按:月经量多伴阴道流水,起病于生产大出血后,可见冲任受损,气血俱伤。精血外泄,阳气亦因之势微。人言:“血者阴类,得热则行,遇寒则凝。”亦有因阳气虚,统摄无权而致崩者。盖气为血帅,气虚则血无制而暴下,血去而气更虚,气虚而血尤脱。况患者伴阴道流水,并见纳差、面肿、经质清稀,畏冷腰痛,夜尿多,其脾肾阳虚之象若是。脾主统摄司运化,肾主封藏司水液,脾阳不振,运化无权,统摄失司;肾阳虚衰,封藏失职,水液气化失常。且肾乃水火之宅,火潜水中,真水不足对上不能温煦脾阳,对下不能摄精制水。经行前后,精血下注外泄之时,脾肾之阳益虚,统摄制水两失所司,而致精血外泄,精微不化,制水无权,发为崩中和经前后泄水证。阴道流水,世人一见色黄,均以湿热之证。崩中起于大出血后,且伴月经先期,以为阴虚热迫血行,观前面用药多以湿热论治,既伤阴血,又损阳气。譬犹冰冻之地,又遭寒霜,非但无益,反受其害,正如薛立斋所言:“苛用寒凉止血之药,复伤脾胃,反不能摄血归源,是速其危也。”既脾肾阳虚,就应温补脾肾,但毕竟起病于大出血后,又经行量多如崩,阴道流水,精血为之大伤,所以虽宜温,只宜温润,不宜温燥,否则愈耗精血。方中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俾血随气生,帅摄有主;巴戟天、补骨脂、鹿角霜温肾助阳,温而不燥,均肾家阳药中之驯良者,补骨脂又可强腰治其腰痛,鹿角霜软坚散结,治其附件包块;妙在重用熟地滋肾,当归、白芍养血,枸杞子、菟丝温润添精。以上诸药合于温阳药中以求水中补火,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荆芥炭引血归经又可止阴道流水,少佐一味生甘草泻火解毒,因其毕竟阴道流水色黄。全方重在治脾肾,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用药冲和,忌用刚燥,其调经之法,不先治水,亦不惟治其血,而重在补气,气旺而血自生,气旺而湿自除,此治之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