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编写指南(第2版)
- 庄俊华
- 1269字
- 2020-08-28 15:39:28
四、检验前过程
在医疗机构中,检验前程序是指临床医师开出输血申请单(检验申请单)、患者准备、样本采集、运送、贮存和前处理等多个环节;在采供血机构中,检验前程序是指献血者填写无偿献血登记表、体检、血液初筛、献血过程贴签、献血、留样、保存、运送、贮存和前处理等多个环节。
申请单包括检验申请单、输血申请单、无偿献血登记表等。除了通用要求外,申请单还应符合卫计委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可采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七临床输血申请书的格式。检验申请单(输血申请单)必须包括足够的信息,以识别患者(献血者)、样本和申请者,同时应提供相应的资料(如临床资料或无偿献血登记表等)。
采供血机构应建立和实施标本送检程序,应包括受检者身份的唯一性标识、检测委托方的标识与联系方式、标本类型、标本容器要求、包装要求、采集和接收时间、申请检测项目、缓急的状态、检测结果送达地点等;应建立和实施标本采集程序,应对标本采集前的准备、标本的标识、标本采集、登记和保存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标本质量。对标本采集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安全处置。采集标本须征得受检者的知情同意,应防止标本登记和标识发生错误;应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培训和咨询;应建立和实施标本运送程序,确保标本运送安全和标本质量;应建立标本运送记录;血液标本如需分样完成多项目检测,分次检测的部分样品应可追溯至最初原始标本。采供血机构检验申请单至少包括献血者唯一性标识、品种标识、血型标识和有效期标识,标签上不应有献血者姓名。
医疗机构申请单至少包含患者唯一性标识、申请者及报告送达地、样本类型,检验项目、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和临床诊断)、原始样本采集日期和时间,实验室收到样本日期和时间等。采集样本前应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再采集血样。
除通用要求外,实验室对采集活动的指导还应包括以下内容:患者或献血者身份的识别;特殊患者身份的识别,如昏迷患者、新生儿、没有监护人在场的婴幼儿和儿童患者;小儿应通过父母或监护人识别;样品采集过程中患者或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应建立标本运送程序,运送人员应定期接受有关运送过程中的安全及包装要求的培训,培训内容还包括保本运送类型、运送条件、冷藏要求(适用时)、运送时效、运送注意事项、意外情况处置、生物安全等。
应建立和实施标本接收和处理程序,应包括标本的质量要求、标本的接收时间和质量检查,标本标识和标本信息的核对,标本的登记,标本的处理,以及拒收标本的理由和回告方式。建立标本接收和处理记录。将妥协样品(部分不符合标准但继续检测的样品)的有关信息反馈给申请人和样品采集人员以便持续改进样品的质量。应建立接收样品和血液的核对管理制度或程序,应至少包括标识、数量、质量及状态等。急诊用血应建立绿色通道和紧急预案,应有急诊样品处理程序和与临床沟通程序,并有相应记录。对稀有血型样品应有明显的标识。有经过培训的人员在样品接收和检测工作之前核对样品与患者或者献血者的信息,确保一致,同时应核实患者的既往输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