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产品类

1.怎么吃虾才能安全又营养
专家建议:
食用虾种类繁多,烹调方法应以清蒸、白灼为主。
专家解读:
虾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节肢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其种类繁多,我国常食用的虾有斑节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河虾、刺蛄等数十种。
(1)虾的烹调方法应以清蒸、白灼为主,以享受虾本身的鲜美味道。少用油炸的方法,以避免破坏其所含有的营养物质。
(2)南方不少地方流行吃生虾、醉虾。醉虾的吃法接近于生吃。由于虾可能带有耐低温的细菌、寄生虫,蘸醋、蘸芥末、吃大蒜、喝酒等方法并不能杀死细菌、寄生虫和虫卵等,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因此,虾类需要经过加热后再食用。
(3)虾类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少,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一定数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E、烟酸、硫胺素和核黄素,矿物质中以钙、磷、钾、钠的含量较高,其次为硒、锌、铁等。
小贴士
有些人对虾过敏,轻微过敏的,可以尝试着吃一点;如果过敏症状比较严重,建议避免食用虾及其制品。
(何海蓉)
2.哪些鱼类适合孕妇和儿童食用
专家建议:
孕妇和儿童应选择鱼类适量食用。
专家解读:
(1)鱼类营养:鱼类既美味又营养,是被鼓励食用的健康食物,富含高蛋白、低饱和脂肪,同时富含有利于心血管健康和大脑发育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从营养学角度来看,非常适合孕妇和儿童食用。
(2)鱼类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很多鱼类通过水体和食物链在体内富集了一定浓度的甲基汞,可能存在甲基汞污染的食品安全问题。甲基汞的主要毒性作用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能穿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对处于发育阶段的胎儿大脑损伤尤为严重。因此,作为孕妇和儿童这类特殊群体,吃鱼的时候应该关注甲基汞问题,选择合适的鱼类,并适量食用。一般而言,草食性、体型小的鱼类体内的甲基汞浓度低于肉食性大型鱼类。
小贴士
2017年美国环保署和食药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食用鱼类和贝类的建议,罗列了低汞和高汞水产品名单,对于孕妇和儿童而言:
(1)适合食用的低汞水产品包括鳕鱼、鲑鱼/三文鱼、鲶鱼、沙丁鱼、鱿鱼、虾、扇贝、蛤蜊等;
(2)不宜食用的高汞水产品包括鲨鱼、剑鱼、鲭鱼、红鱼、方头鱼、金枪鱼等。
(卢士军)
3.鲍鱼的营养真的是“样样全能”吗
专家建议:
鲍鱼并非营养全能,建议理性消费。
专家解读:
鲍鱼,其形状恰似人的耳朵,又称“海耳”,单壳贝类,属于海洋软体动物,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海味之极品”。民间素有“一口鲍鱼一口金”的说法,因此,野生鲍鱼的价格不菲。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的比例大幅上升,鲍鱼价格也有很大的回落。但人们普遍认为鲍鱼是营养珍品。
实际上,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每百克鲜鲍鱼(杂色鲍)中含有蛋白质12.6克,脂肪0.8克,胆固醇242毫克,总维生素E 2.2毫克,钠2011.7毫克,钙266毫克。对比来看,鲍鱼的蛋白质含量普遍低于一般鱼类,虽然脂肪含量较低,但胆固醇含量较高,是海虾的2倍多。值得注意的是,鲍鱼中钠含量较高,食用时应该适量。特别是对于血压高的中老年人,鲍鱼吃多了反而对控制血压不利。
小贴士
鲍鱼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有高有低,并不是人们所想的“样样全能”。因此,建议居民理性消费,适量摄入为宜。
(卢士军)
4.冰冻鱼和冰鲜鱼有什么区别吗
专家建议:
冰冻鱼和冰鲜鱼的营养并无太大差异。
专家解读:
平常吃的鱼主要有三种形式:活鱼、冰鲜鱼和冷冻鱼。活鱼自不必多说,肯定是最新鲜的。那么冰鲜鱼和冷冻鱼有哪些差别呢?该怎么选?
(1)从口感来看,鱼在冷冻过程中,内部的水分冻结形成冰晶,会导致鱼肉蛋白质发生冷冻变性,带来一系列理化性质的改变,包括蛋白质空间结构和疏水性的变化,凝胶性和保水性的降低,盐溶性蛋白含量降低,ATP酶活性减低等,这些都会造成鱼肉的品质和口感下降,使肉质变硬,嫩度降低。也就是说,冷冻鱼的口感一般比冰鲜鱼要差一点。
(2)从营养角度看,鱼类冷冻内部形成冰晶的过程中,会从鱼肉的肌原纤维中夺走结合的水分。解冻时融化的水,无法再与蛋白质分子聚合形成结合水,无法被全部吸收回鱼肉中,就造成了汁液流失。汁液流失伴随着鱼肉中一小部分可溶性蛋白质、盐类、维生素等水溶性营养物质的流失,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营养价值,但这点损失并不影响鱼类的核心营养。实际上,活鱼在暂养过程中,受局部水环境氧气、温度、pH值、排泄物积累和捕捞造成的鱼体损伤等因素影响,鱼的品质也会有所下降。冻鱼与鲜鱼相比,口感上略欠,但营养并无太大差异。
小贴士
(1)讨论鱼的营养,不能单看保藏方式,更不能忽视鱼的品种。
(2)一般深海鱼的营养要高于养殖的淡水鱼,而深海鱼通常只能以冷冻鱼形式销售。
(卢士军)
5.生蚝不宜生吃
专家建议:
生蚝虽好,也不能生吃、多吃。
专家解读:
生蚝是一种软体贝类,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各大洋沿岸水域。很多人喜爱生蚝,一是因其好吃,生食、炭烤、清蒸都是美味;二是因其营养高,还被开发成营养保健产品。
(1)生蚝蛋白质含量为10.9%,脂肪1.5%,是名副其实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而且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丰富、组成完善,脂肪主要是有利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如EPA、DHA)。生蚝还含有丰富的糖原和多肽。
(2)生蚝中牛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动物性食品,牛磺酸是一种非蛋白含硫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保护视力、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增强肌体免疫力、抗疲劳等。
(3)生蚝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锌含量非常高,每100克生蚝含锌可达71.2毫克。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体内多种酶和金属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一系列重要的生理过程,特别是对于男性生殖系统和儿童生长发育有益。
(4)生蚝中可能含有致病的寄生虫、细菌、以及病毒如诺罗病毒和霍乱弧菌,因此生吃生蚝还有食品安全风险。将生蚝彻底煮熟再食用,可以大大降低感染寄生虫或病原体的风险。
小贴士
(1)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成年男性锌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2.5毫克,成年女性为7.5毫克,吃100克蚝肉摄入的锌就远超人体一天的需要量。
(2)为了食品安全,不要生吃生蚝。
(卢士军)
6.吃虾皮补钙靠谱吗
专家建议:
吃虾皮可以补钙,但不能只靠吃虾皮补钙。
专家解读:
(1)通过吃虾皮来补钙是可取的。从钙含量上看,每100克虾皮含有991毫克钙,与富含钙的牛奶和大豆相比,每100克牛奶和大豆分别含有104、191毫克钙,虾皮无疑是富钙食物中的翘楚。
(2)但不能只依赖于吃虾皮补钙。因为在虾皮的制作过程中,为了便于保存而加入了较多盐。如果只吃虾皮补钙的话,每天需要吃80克虾皮,其中含有13克盐,再加上做饭时放入的盐、酱油等调味料,每天盐的摄入量远远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的每天少于6克盐。
(3)补钙时,虾皮要和其他富含钙的食物搭配着吃。奶和奶制品不仅含钙量高,钙的吸收率也较高,是钙的良好来源。豆类及豆制品、一些坚果也是钙的主要来源。
(4)补钙时应该注意食物中影响钙吸收的其他因素。谷类、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草酸、植酸、磷酸,会与钙形成难溶的盐类,阻碍钙的吸收;膳食纤维中的糖醛酸残基可与钙结合,阻碍钙的吸收;膳食中未被消化的脂肪酸也会与钙形成钙皂,影响钙的吸收。
小贴士
(1)选购虾皮时,应选择颜色天然透明、干爽、味道不过咸的新鲜虾皮。
(2)一次不可以吃过多虾皮,以防钠摄入超标。
(闫心语)
7.鱼和虾的营养一样吗
专家建议:
鱼和虾营养价值均较高,两者的营养特点又各有千秋。
专家解读:
鱼虾等水产品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相比较来说,鱼虾类的营养特点又各有千秋。
(1)蛋白质:鱼富含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尤其富含亮氨酸和赖氨酸。虾的蛋白质含量与鱼相近,但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比鱼肉高。
(2)脂肪:一些深海鱼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辅助抗肿瘤等作用。虾与鱼相比,虾的脂肪含量较低。
(3)矿物质:鱼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磷、钙、钠、氯、钾和镁,鱼是钙的良好来源,而海鱼中则富含碘、锌、铁和硒。每100克虾的钙含量高达325毫克,锌的含量也较高。
小贴士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天吃水产品40~75克,相当于一块手掌心大小的带鱼。
(2)烹调鱼虾时,建议采用煮、蒸的方法,这两种烹调方式对营养素的破坏相对较小。但应注意,煮鱼时既要吃鱼也要喝汤,因为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解在鲜美的鱼汤中。
(闫心语)
8.吃鱼真的让人更聪明吗
专家建议:
鱼类含有有益大脑发育的成分,但吃鱼并不意味着让人更聪明,还得靠后天学习。
专家解读:
(1)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15%~24%,且吸收率很高,约有87%~98%都可以被机体吸收,是食物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2)鱼肉的脂肪含量比畜肉和禽肉都要少,而且在某些深海鱼类含有很特别的ω-3系列脂肪酸,例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DHA是视网膜光受体中最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维持良好视力的必需物质,同时,DHA还具有促进胎儿大脑发育的作用;EPA可帮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增加鱼类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疾病的发病风险。
(3)鱼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鱼肉中也含有水溶性的维生素B 6、B 12及生物素;还含有钙、碘、磷、镁、钾、铁等丰富的矿物质。
小贴士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建议,每天吃水产品40~75克。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