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危重症“三基”理论与实践(下册)
- 陈燕启 李小刚
- 1019字
- 2020-08-28 14:48:46
三、病理生理学
胆碱能神经包括: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小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汗腺分泌)以及运动神经。胆碱能神经受刺激后,其末梢部位释放乙酰胆碱,一方面作用于组织器官引起生理活动,另一方面在胆碱酯酶的参与下,迅速水解成胆碱和乙酸而失效,以有利于其所支配的器官组织能接受连续的神经脉冲,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机磷农药的毒理作用是抑制胆碱酯酶,其与乙酰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结合成磷酰化胆碱酯酶。磷酰化胆碱酯酶比较稳定,无分解乙酰胆碱能力,就引起乙酰胆碱积聚,引起组织器官功能的改变,出现相应的中毒症状。
1.有机磷毒物对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有机磷毒物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作用原理和乙酰胆碱(ACh)与乙酰胆碱酯酶的结合方式基本上相似。酯解部位的酸基和碱基协助下,有机磷毒物的磷原子与AChE酯解部位的丝氨酸上的氧原子形成共价键结合;同时酯键断裂,磷酰基与ChE结合形成磷酰化酶。有机磷毒物对动物的毒性大小与其抑制AChE活性(力)的强弱有肯定的因果关系。在结构和性质相似的同系物中,毒性愈大,抑制AChE活性作用愈强,是平行关系。
2.磷酰化酶的转归
磷酰化酶的形成并不是反应的终结,它的自然转归可以向两个方向转化。一个方向是整个磷酰基脱落,AChE自动恢复其水解ACh活性(力),称为自动活化反应;另一个方向是磷酰基的部分基团脱落(脱烷基),AChE失去活性(力)即老化反应。当上述两个转化的反应尚未发生时,如果应用适当的药物重活化剂(复能剂)促进中毒酶的磷酰基脱落而重新恢复为自由酶,称为重活化反应。因此,磷酰化酶形成后的命运现在已知有三个,前两个是自然转归,后一个是用人工手段造成的重要转归,也是有机磷毒物中毒救治的根本措施。
3.有机磷中毒引发胆碱能危象机制
(1)毒蕈碱样作用:
主要是ACh兴奋胆碱能神经全部节后纤维所产生的作用,抑制心血管,收缩平滑肌及增加腺体分泌,收缩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等。阿托品类药物能对抗这些作用。
(2)烟碱样作用:
兴奋自主神经节及节前纤维和运动神经。兴奋运动神经,导致肌肉震颤甚至挛缩;重度中毒可转为肌力减弱以致瘫痪,甚至发生呼吸肌麻痹;兴奋自主神经节、节前纤维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律失常;中毒晚期可因血管运动神经麻痹而发生循环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脑内AChE,使脑内ACh含量增高,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突触之间冲动的传导,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呼吸中枢麻痹为中毒晚期的严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