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周年纪念版序 如何让设计思维真正发挥作用

查理·卓别林主演的经典影片《摩登时代》中有一个让人难忘的片段。卓别林在影片中饰演了一名不幸的工人,他看到一辆卡车上的红色警示旗掉在了地上,于是捡起旗子不停挥舞,并大声喊叫希望引起司机注意。此时一群喧嚣的民众正好从他身后的拐角处走了出来,他莫名其妙地发现自己成了一场“革命运动”的“尖兵”。《IDEO,设计改变一切》首次出版于2009年,当我们回顾10年来发生的变化时,与卓别林饰演的那名工人差不多是同样的感觉。“设计思维”并不是我们发明的,这得归功于一项家庭手工业的学术研究,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只是在正确的时间恰好出现在了那里,转身回望时,发现一场变革运动正在席卷而来。

简而言之,写作《IDEO,设计改变一切》是为了表达两个观点。第一,设计思维拓展了设计的应用范围,我们可以用设计来解决企业难题和社会难题。设计思维体现出的以人为本、寻求创新的方法能让我们另辟蹊径,更高效地解决问题。第二,设计思维不再是受过训练的职业设计师的专属技能,应该让所有想要掌握这种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的人都能受用。设计师与设计思维工作者的初衷都是为眼前的难题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10年后的今天,我更加确信这些理念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在IDEO的工作始终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要解决的问题涉及面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这是此前没有遇到过的挑战。自《IDEO,设计改变一切》出版以来,我们不断接到邀请:拉丁美洲的企业家要求我们应用设计思维对教育进行改革;美国、亚洲国家的政府部门,非洲、亚洲东南亚地区的各种新型社会组织,以及全球各地的高科技创业公司都要求我们帮助他们应用设计思维。

更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我们称为“设计思维”的这一系列方法受到了全球各地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学术机构的推崇。许多商学院、工程学院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以教授设计思维的基本概念,网上也出现了类似的课程和免费的工具包。现在,这些“设计思维毕业生”都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把他们学到的,综合了灵感、构思、实施这三个元素的技能付诸实践。每一个人都在发挥各自的影响力。

有没有影响,当然口说无凭,还得以事实为证。全球一些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苹果公司、Alphabet(谷歌的母公司)、IBM公司、思爱普公司(SAP)等,已经把设计列为经营的核心要素之一。思爱普用设计思维发布的产品价值数十亿美元,史无前例,而且它还在全球各地资助设计思维教育。IBM公司把设计思维融入了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中,逐步转型专注于服务企业客户,并且为此招聘了数百名设计师。硅谷乃至全球的颠覆性创业公司中,设计师在创始团队中必不可少。医保系统、金融服务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现在普遍都会招聘设计师,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老师们把设计思维融入教学过程当中,甚至军队都使用了设计师所用的方法。可以说,设计思维的时代真的到来了。

不过,我们还不能急于举杯庆祝,因为一切才刚刚开始,大家有理由问我们,怎样才能让设计思维真正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与精通设计思维有关。深入阅读《IDEO,设计改变一切》后你就会发现,设计思维包含了大量的方法与技能。不论学习什么技能,初学者的表现都无法超越经验丰富的大师。同样的道理,新组建的团队很难与已经有实战经验的成熟团队匹敌,哪怕这个新组建的团队中有一两位大师级的人物。虽然科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加速学习的过程,增强应用的效果,但无法真正取代对设计思维的精通。设计思维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需要具备我的同事简·富尔顿·苏瑞(Jane Fulton Suri)与迈克尔·亨德里克斯(Michael Hendrix)所说的“设计鉴赏力”。他们在《罗特曼管理》(Rotman Management)杂志中写道:“设计鉴赏力包括了利用高兴、美丽、个人意义和文化共鸣这些直觉反应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保持直觉的敏锐性,就会创造出更丰富的体验,这些体验既能与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也能让客户更加的忠诚。在没有培养出精通设计思维的大量人才之前,我们用设计思维去解决世界上最有挑战性的问题时,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不要仅仅满足于理解和应用设计思维的概念,而要想办法精通设计思维。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专注于提升设计思维能让你持续发挥创造力。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道德。随着社交媒体、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商业模式展现出黑暗的一面,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冲击。一方面,秉持人本设计的理念可以让冰冷的科技变得有温度,打消人们的那种认为科技就是要取代人或是贬低人的贡献的偏见。另一方面,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许多公司利用设计技巧来诱导我们沉迷于社交媒体、人工智能服务、手机游戏以及其他极具诱惑力的科技产品。设计思维不是“看不见的手”,而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正如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在其1969年出版的专著《人工科学》中写道:“按照自己的意愿采取一系列行动改变现有状况就是在设计。”我们把社交媒体应用设计得让人容易上瘾和沉迷,是因为我们希望看到这个结果。如果这个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那么我们就不是好设计师。正确理解设计的结果,是设计思维者的责任,而且他们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要有清楚的认识。我们正处在科技发展的重要关头,从目前来看,科技有可能会取代人类智能。此时就需要伸出设计这只“看得见的手”做出有意识的选择,让科技按照我们的意愿来为人类服务。

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应用。我们应该关注哪些问题?设计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当然算是一个,但是总体来看,我认为我们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改善的层面,并没有人提出什么突破性的观点,我所说的“突破”并不仅限于硅谷所谓的新产品或新技术。随着21世纪逐步推进,西方国家大部分社会制度已不再适用,这一点非常明显。当初设计这些制度是为了满足“第一个机器时代”的要求,它们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基本没有变过。

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应用设计思维的技能来解决“真正棘手的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为了让我们以及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模式、教育体系、公民参与?如何设计市场、医保、交通、税收和工业体系?如何设计信仰和工作?如何设计我们居住的社区和网络虚拟社区?我认为,对于设计思维者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与2009年相比,这些问题现在变得更加尖锐,设计思维者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在这10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加了解如何成功地应用设计的思维模式、技巧和鉴赏力。一些被我们拿来当作案例的公司走上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发展道路。有些公司获得了相当大的影响力,有些公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也有几个失败的案例。在日新月异的商业世界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我把这些案例都保留了下来,让你自己去判断能从这些项目的后续发展中学到什么。几经考虑,我和我的搭档巴里·卡茨(Barry Katz)还是决定再增补一章内容,把我们过去10年在IDEO工作的经历当作一面透镜,通过它去观察我们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有待完善的地方。我再次深深地感谢IDEO的同仁们,正是因为他们发挥各自的创意和才华,齐心协力解决了诸多难题,我们才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很多精彩的案例。

在成为设计思维大师的道路上,我希望《IDEO,设计改变一切》能助你一臂之力,让你从中找到灵感激发你的创造力,用自己相信的方式去解决大大小小的难题,并让你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好。

蒂姆·布朗

旧金山,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