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苟且偷生

父亲问少年:“你出去打工吗我一个朋友工地要人,两百八十块钱一天,很挣钱的,你要去吗?我两百块四十一天一年下来可以挣不少钱。”

“不去。”少年决绝的拒绝了父亲的提议。

父亲垂头丧气地走了,也不再给少年说太多,因为他很了解少年的秉性,只要被拒绝,就不会有例外,也不用讲太多。

吃完晚饭少年想和父亲沟通了,沟通的内容就是劝父亲出门打工,父亲这样在家已经玩了一年多了,别人的父亲一年四季在外打工,而偏偏自己父亲天天在家打牌,睡觉看电视。

虽然看着不顺眼,也不爽,但是这是父亲自己做的决定,也无可奈何,看能不能给父亲多做些思想工作,明白人生的真谛,把有价值的思维装进他的脑袋。

“你每天看电视真是舒服啊!与世无争,世外桃源的生活,你真是幸福。”少年进来就发问。

“那是滴,恁过的是么事日子,恁是苟且偷生。”父亲奋力反驳少年的话。

少年哈哈大笑,竟然对自己评价如此准确,这是少年怎么也想不到的,“”那么父亲为何要在家里待一年不去打工,天天在家玩呢?”少年怀着这个问题继续闲聊。

“你天天看那么多打日本鬼子电视,看得不腻吗?我一集都看不下去。”

“你以为我爱看这种电视啊!没办法啊!好多次我都看得笑起来了,你说这剧情演的多尴尬,比如独孤九剑杀鬼子,和尚杀鬼子,尼姑也能打鬼子。还有弓箭打鬼子,棉被能挡子弹。本来以为是我笑点太低,没想到剧情还能突破,来了仙侠打鬼子,你说这种剧情我能不笑吗?鬼子那么好杀的话,国民党那么精良的装备,也不至于被打到重庆去。”父亲站在门口看着门口的枯枝说。

“其实啊!正在的抗日战争是很多人连日本人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就死了,当时日本把航空母舰开到长江里,那时候长江里没有桥,一路畅行无阻,南京和上海、武汉都靠近长江,江里日本飞机起飞对中国阵地轰炸,然后各种炮对阵地轰炸。当时的人当兵,战友被炸死了,就剩自己一个人,然后被编入另一个新编队里,新编队里的人从没有见过日本人也都被炸死了,他进了好几个编队,都是这样,运气最好活下来了,最后把日本人叫‘鬼子’,你见不到他的样子,他却能杀死你,很形象的名字。”少年靠自己的知识解释了一下战争的残酷。

少年又转换话题:“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去打工呢?在家都躺了一年多了。”

“你不在家里就好了,我就快乐了,我就自然出去了。”父亲解释道。

“我又不是故意呆在家里,只是在工地上干活把腰扭伤了,才回家里来的。”少年无奈说到。

“叫你不要弹吉他,不要弹吉他,你偏偏不听,你的腰就是你弹吉他弹坏的。”父亲振振有词的说。

“这个跟我弹吉他有什么关系,你只是不喜欢我弹吉他而已,然后好事都不说是弹吉他的原因,只要有坏事就都怪罪在弹吉他上。毫无逻辑,这两件事又有什么联系。”少年笑了,觉得父亲不喜欢他弹吉他,然后就找理由攻击。

“还说没关系,你这么冷的天,从天还没黑,弹到半夜一点、两点。你说能不致病吗?那是你遇到了我,要是别人早就嫌你吵了。每次你在家,就在家里弹,还接个音箱弹。”父亲如此说到这些年的事,少年每次从工地回家,必然在家弹吉他,一弹就停不下来。

“我十四岁出来打工,打到现在十几个年头,工地上的活那么重,你不说是干活导致的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偏偏说是弹吉他的原因,我弹吉他也就四年前才开始弹,我工地十几年前开始做。工地上做管道,一蹲蹲一天,干活就要蹲着干。明明是我干工地干成这样,偏要扯什么弹吉他。”少年列出层层证据,证明自己的吉他是无罪的。

父亲自知辩论不是少年对手,自知理亏,笑了笑说:“明明这么聪明,村里所有孩子,我就看你是最聪明,最勤奋,也最独立的,偏偏要回这里来,这里什么也没有,之前在你妈那里多好。”

两年前少年刚去当了两年学徒,学了一个门窗焊接手艺,爸妈虽然已经离婚,但是时常还会和妈妈联系,告诉妈妈自己要单干,让妈妈借个住处给他。妈妈高兴极了,毕竟也要不了多少钱,同意了。

少年考虑是妈妈住在县城,自己在农村,一般县城做这个市场更大,也比小地方更容易做,竞争大,预示着机会也大,竞争小机会也有,少你就开干了,再加上妈妈那边亲戚全在县城。爸爸这边都分崩离析,也有有钱亲戚,但总是鞭长莫及。总的考虑之后,还是选择去找妈妈。

少年和妈妈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之前父母两地分局的时候,少年每次都是趁着暑假才能去玩。和妈妈一起生活才知道妈妈比爸爸好,但是这个世界不能由他自由选择,所以还是聚少离多。

这次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和妈妈住很长很长时间,应该可以弥补一下或者感受一下母爱吧!少年这只是一个目的,另一个就是自己喜欢弹吉他,等到自己开店做这个,就可以省很多时间出来弹吉他呀!第三个目的就是这一行确实很赚钱。打工只是挣一个辛苦钱,哪有自己打工,自己做老板有话语权呢!

再加上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因为外婆村里也有一个和我一样的孩子自己单干干这个赚了不少钱,他母亲走了。再也没有管过孩子,也没怎么见过。而少年和母亲一直在接触和联系,妈妈希望少年有出息有本事,好让自己这些年吃的苦,受的累,都能苦尽甘来,更何况孩子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理想,作为母亲,又怎么舍得拒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