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周朝文化的传承者

鲁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封国,是一个跟郑国、宋国差不多的中等大小的国家。

周公是周朝的圣人,具有极高的地位,周朝的礼乐制度就是周公当年制定的,鲁国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周礼的保管者和执行者。可以说,周朝的文化就在鲁国。

在春秋初年,如果我们要去寻找一个最有周朝特色的地方的话,不应该去周王所在的洛邑,而应该去鲁国,那里才是真正的“周”。

“周礼”具体是什么呢?就是一套全社会共同遵守的生活规范。

西周初年,周公为了巩固周朝政府的统治地位,在前代(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礼乐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周人的生活习惯,制定了符合周朝社会的礼乐制度。这套制度规定了社会每个阶层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从饮食起居到丧葬祭祀,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这套规范来生活,否则就是越礼。周人自从有了礼乐,就跟周围的蛮族区分开了。这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进步。

礼乐制度最大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每一个人都要在制度规定的框架内做人做事,不能逾越,否则就是僭越,甚至算作以下犯上,会受到严厉打压。当整个社会都按照这套规范来行事以后,就相当于用绳子把社会的每个部分都捆得严严实实的,这样的社会是高度稳定的。

周朝夺天下的过程来得太快,仅仅两代人的时间,就从一个边缘部落迅速膨胀成当时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由于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维护稳定就成了头等大事,所以周礼对于周朝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在整个西周时期,周礼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执行。但到东周以后,因为王室权威的衰落,社会各阶层也就开始散漫起来,特别是大权在握的诸侯们,基本上想干啥就干啥,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于是开始了“礼崩乐坏”的时代。

举个例子,在春秋初年,作为周礼的执行者的鲁国,其国君就带头违反周礼,在陵墓的落成典礼上让人表演了“六佾(yì)”的舞蹈——而诸侯本来只能用“四佾”,这就越礼了。

这人就是后来被弑的鲁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