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产科护理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
- 张秀平
- 3236字
- 2020-08-28 13:59:15
第二节 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
【胚胎、胎儿发育特征】
在受精后8周(即妊娠第10周)以内的人胚称胚胎(embryo),是其主要器官结构完成分化时期。从受精后第9周(即妊娠第11周)起称胎儿(fetus),是其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渐趋成熟的时期。临床上以4周为一个孕龄(gestational age)单位来描述胎儿发育的特征如下:
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头部大小占整个胎体的一半,能分辨出眼、鼻、口、耳部,四肢已经初具雏形。B型超声可见早期心脏形成并有搏动。
12周末:胎儿身长约9cm,体重约14g,四肢有微弱活动,外生殖器已发育,部分可辨性别。
16周末:胎儿身长约16cm,重约110g,皮肤色红,光滑透明,有少量毳毛,开始有呼吸运动。骨骼进一步发育,B超可显示骨骼,X线检查可见骨骼阴影,外生殖器可辨男女。孕妇腹部检查可听到胎心音,部分经产妇能自觉胎动。
20周末:胎儿身长25cm,重约320g,皮肤暗红,透明度减低,全身有毳毛和胎脂,出生后已有心跳、呼吸、排尿及吞咽运动。孕妇产检时可听到胎心音。自妊娠20周至满28周之间出生的胎儿,称为有生机儿。
24周末:胎儿身长30cm,重约630g,皮下脂肪开始沉积,皮肤有皱纹,各脏器均已发育。
28周末:胎儿身长35cm,重约1000g。有呼吸运动,出生后能啼哭,会吞咽,四肢能活动,但生活力弱,肺泡Ⅱ型细胞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低,出生后易患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特殊护理方能生存。
32周末:胎儿身长40cm,重约1700g,皮肤深红,面部毳毛已脱落,生后适当护理可存活。
36周末:胎儿身长45cm,重约2500g。皮下脂肪多,面部皱纹消失,指(趾)甲已超过指(趾)端。出生后能啼哭及吸吮,生存能力良好,出生后基本能存活。
40周末:胎儿发育成熟,身长约50cm,重约3400g或以上。皮肤粉红,皮下脂肪发育良好,四肢运动活泼,睾丸已降入阴囊,女性大、小阴唇发育良好,出生后哭声响亮,吸吮力强,生存力强。
【胎儿生理特点】
(一)循环系统
1.解剖学特点
(1)脐静脉1条,带有来自胎盘氧含量较高、营养较丰富的血液进入胎体。
(2)脐动脉2条,带有来自胎儿氧含量较低的混合血进入胎盘,与母血进行物质交换。
(3)动脉导管,位于肺动脉及主动脉弓之间。
(4)卵圆孔,位于左右心房之间。
2.血液循环特点
由于胎盘的存在,胎儿循环包括体外循环和体内循环(图3-3)。
(1)体外循环:
从脐轮发出的两条脐动脉带着胎儿的静脉血通过脐带到达胎盘,分支入绒毛板,进入绒毛毛细血管,与绒毛间隙中的母体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后汇入脐静脉,新鲜的动脉血经脐静脉回流到胎儿体内。
图3-3 胎儿、新生儿的血液循环
(1)胎儿的血液循环;(2)新生儿的血液循环
(2)体内循环:
来自胎盘的血液进入胎儿体内分3支:一支直接入肝,一支与门静脉汇合入肝,此两支血液经肝静脉入下腔静脉;还有一支经静脉导管直接入下腔静脉。故进入右心房的下腔静脉血是混合血,既有来自脐静脉含氧量较高的血液,也有来自胎儿腹部、盆腔及下肢含氧量较低的血液,以前者为主。
卵圆孔位于左右心房之间,其开口处正对下腔静脉入口,下腔静脉入右心房的血液,绝大部分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流入肺动脉。由于肺循环阻力较大,肺动脉血液绝大部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仅约1/3血液经肺静脉入左心房。左心房内含氧量较高的血液进入左心室,大部分经升主动脉,直接供应心、脑和上肢;小部分血液进入降主动脉至全身后,经腹下动脉和脐动脉进入胎盘,与母血进行交换。可见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进入肝、心、头部及上肢的血液含氧量较高及营养较丰富以适应需要,注入肺及身体下半部的血液,含氧量及营养较少。
胎儿出生后开始自主呼吸,肺循环建立,胎盘循环终止,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左心房压力升高,右心房压力下降,使卵圆孔在胎儿出生后数分钟后开始闭合。肺循环建立后,肺动脉血不再流入动脉导管,动脉导管闭锁后形成动脉韧带。脐静脉闭锁为静脉韧带,脐动脉闭锁,与相连的闭锁腹下动脉形成腹下韧带。
(二)血液系统
1.红细胞
胎儿血循环约于受精后3周末建立,其红细胞生成主要来自卵黄囊。妊娠10周时肝是主要的生成器官,以后骨髓、脾逐渐形成造血功能。妊娠足月时90%的红细胞由骨髓产生。妊娠32周红细胞生成素大量产生,故妊娠32周以后无论是早产儿还是妊娠足月儿的红细胞数均增多,约为6 × 10 12/L。胎儿红细胞的生命周期短,仅为成人的2/3,故需不断生成红细胞。
2.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在原红细胞、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内合成。胎儿血红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分为3种:原始血红蛋白、胎儿血红蛋白和成人血红蛋白。含胎儿血红蛋白的红细胞对氧有较高亲和力,与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有关。随着妊娠的进展,血红蛋白的合成不仅是数量的增加,其种类也从原始类型向成人型过渡。
3.白细胞
妊娠8周以后,胎儿血循环出现白细胞,形成防止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妊娠足月时白细胞计数可高达(15~20)× 10 9/L。于妊娠12周,胸腺、脾产生淋巴细胞,成为体内抗体的主要来源,构成对抗外来抗原的第二道防线。
(三)呼吸系统
妊娠3个月时胎儿呼吸中枢出现,B超下于妊娠11周可见胎儿胸壁运动。妊娠16周胎儿出现能使羊水进出呼吸道的呼吸运动,频率为30~70次/分,时快时慢,有时也会平稳,胎儿窘迫时则出现大喘息样呼吸运动。这种胸壁运动是为了出生后在子宫外呼吸做准备,强度能使羊水进出呼吸道,可促进肺泡扩张及生长。
尽管胎儿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但胎儿出生前需完成呼吸道、肺循环及呼吸肌发育,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协调活动方可生存。尤其是胎肺Ⅱ型肺泡上皮分泌卵磷脂及鞘磷脂,在妊娠34周前卵磷脂与鞘磷脂之比为1∶1,在妊娠34周后卵磷脂显著增加,而鞘磷脂不随妊娠进展而变化,当卵磷脂与鞘磷脂之比升为(1.5~2.0)∶1时,提示胎肺成熟。卵磷脂为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于肺泡内壁可防止肺泡塌陷,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四)消化系统
妊娠11周时胎儿小肠已有蠕动,至妊娠16周其胃肠功能基本建立,吸收水分、氨基酸、葡萄糖及其他可溶性物质。胎儿通过吞咽羊水,排出胎尿以控制羊水量。胎儿肝脏功能不健全,特别是酶的缺乏,如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不能结合因红细胞破坏而产生的大量游离胆红素。胆红素主要经胎盘由母体代谢后排出体外,少部分在肝内结合,经胆道胆红素排入小肠氧化成胆绿素,胆绿素降解产物导致胎粪呈黑绿色。胎儿胆汁自小肠流出,呈淡黄色,与吞入羊水中的上皮细胞、胎脂、毳毛等混合后,随肠蠕动向下运行,近分娩时呈暗绿色且黏稠,形成胎粪。
(五)泌尿系统
妊娠11~14周胎儿肾已有排尿功能,于妊娠14周胎儿膀胱内已有尿液。妊娠后半期,通过排尿参与羊水循环。
(六)生殖系统
妊娠6周时形成原始性腺,男性染色体为XY,原始性腺分化为睾丸,约于妊娠第9周后睾丸开始分泌睾酮和米勒管抑制因子,米勒管随后退化。睾酮使尿生殖结节发育成阴茎体,尿生殖隆突发育成阴囊。女性染色体为XX,原始性腺分化为卵巢,由于女性胎儿无睾酮和米勒管抑制因子,中肾管于妊娠11~12周后退化,两条副中肾管即米勒管发育成为女性生殖道。由于外阴部缺乏5α-还原酶,外生殖器向女性分化发育,女性胎儿的尿生殖节发育成阴蒂,尿生殖隆突发育成大阴唇。
(七)神经系统
妊娠早期胎儿神经系统开始发育,妊娠3周时,神经板形成神经褶,之后形成神经管。神经管头部以后形成胎儿大脑,其余部分发育为脊髓,妊娠2个月后大脑发育迅速,妊娠5个月时大脑表面平滑,妊娠6个月时中央脑沟形成,妊娠晚期形成主要脑沟,足月时形成副脑沟。
(八)内分泌系统
胎儿甲状腺于妊娠第6周开始发育,是最早发育的内分泌腺,妊娠12周已能合成甲状腺激素。胎儿垂体于胚胎第3周开始形成,妊娠20周时,可测出胎儿体内的各种垂体前叶激素,妊娠4~6个月时垂体门脉系统发育完善。
(九)运动系统
妊娠早期胎儿四肢及全身即有运动,妊娠16~20周开始,孕妇可感觉胎动,胎动与其神经系统发育和成熟有关。胎儿胎动随孕周增加而变化,妊娠7个月时胎动较频繁,胎动的种类包括胎体及四肢上下前后运动、吞咽运动、胸部打嗝样运动、胸腹壁呼吸样运动、翻身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