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产科护理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
- 张秀平
- 5823字
- 2020-08-28 13:59:15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妊娠后,孕妇受胎盘产生的激素和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无论在解剖、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适应胚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也为产后哺乳做好了准备。了解妊娠期母体变化,有助于护理人员做好孕期保健及健康教育工作。
【妊娠期母体生理变化】
(一)生殖系统
1.子宫
变化最为显著,包括子宫体、宫颈及峡部的变化。
(1)子宫体:
未孕时子宫体积为(7~8)cm ×(4~5)cm ×(2~3)cm,重约 50g,容量约 5ml。妊娠后子宫逐渐增大变软,妊娠12周后增大超出盆腔,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妊娠足月时子宫体积35cm × 25cm × 22cm,子宫重量约1100g,宫腔容量5000ml,较未孕时重量增加约20倍,容量增加约1000倍。子宫厚度未孕时约1cm,妊娠中期逐渐变厚,妊娠末期又变薄,足月妊娠时约0.5~1.0cm。子宫增大不是由于细胞的数目增加,而主要是子宫肌细胞肥大,胞质内充满有收缩性能的肌动蛋白和肌浆球蛋白,为临产后子宫阵缩提供物质基础。子宫底于妊娠后期增长最快,子宫体肌纤维最多,子宫下段次之,子宫颈最少。此特点适应临产后子宫阵缩向下依次递减使胎儿娩出。
妊娠期子宫的循环血量逐渐增加,足月时子宫血流量为每分钟450~600ml,比非孕时增加4~6倍,其中80%~85%供胎盘,10%~15%供子宫蜕膜层,5%供肌层。
妊娠晚期因盆腔左侧有乙状结肠占据,增大的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右旋。
自妊娠12~14周起,子宫常出现不规律、不对称的无痛性收缩,其幅度及频率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增加,直至妊娠晚期。在此种宫缩时,宫腔内压力通常在5~25mmHg,持续时间不足30秒,此种生理性无痛性宫缩称为Braxton Hicks收缩,又称无痛性宫缩。在腹部检查时可触知Braxton Hick宫缩,孕妇有时也能感知。这种宫缩的特点为宫缩稀少、不规律和不对称,无疼痛感觉。
(2)子宫峡部:
位于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部位。非孕时长约1cm,妊娠后变软,妊娠12周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子宫腔一部分,临产后伸展至7~10cm,形成子宫下段,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也是临床上子宫下段剖宫产的手术部位。
(3)宫颈:
妊娠早期宫颈黏膜充血组织水肿,致使宫颈外观肥大、呈紫蓝色质地柔软状。宫颈管内腺体肥大,黏液增多形成黏液栓,有保护宫腔免受外来感染侵袭的作用。接近临产时,子宫颈管变短并出现轻度扩张。
2.卵巢
妊娠期略增大,排卵和新卵泡发育均停止。黄体变为妊娠黄体,产生雌激素及孕激素,妊娠黄体于妊娠6~7周前对维持妊娠起重要作用。黄体功能于妊娠10周后由胎盘代替,妊娠3~4月时黄体开始萎缩。
3.输卵管
妊娠期输卵管伸长,黏膜层上皮细胞稍扁平,在基质中可见蜕膜细胞。有时黏膜呈蜕膜样改变,肌层无明显肥厚。
4.阴道
黏膜变软,增厚呈紫蓝色,皱襞增多,结缔组织松软,伸展性增加。阴道脱落细胞增多,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糊状。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增加,乳酸含量增加使pH值降低,不利于一般致病菌生长,有利于防止感染。
5.外阴
外阴及会阴部局部充血,皮肤增厚,结缔组织松软,伸展性增加,大、小阴唇色素沉着。
(二)乳房
妊娠早期孕妇即自觉乳房发胀、触痛和针刺感。乳腺腺泡增生致乳腺增大并出现结节,乳头敏感性增强易勃起,乳头、乳晕着色加深,外围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结节状隆起,称为蒙氏结节(Montgomery's tubercles)。乳房充血,皮肤下表浅静脉明显可见。因乳腺细胞膜有垂体催乳激素受体,细胞质内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伴随胎盘形成后大量雌激素、孕激素、人胎盘生乳素产生,刺激乳腺腺管和腺泡发育。此外,垂体催乳激素、胰岛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等也参与完善乳腺发育,为产后泌乳做准备。妊娠期并无乳汁分泌,可能与大量雌孕激素抑制乳汁生成有关。妊娠晚期接近分娩时乳房可挤出数滴淡黄色稀薄液体称为初乳(colostrum)。
(三)循环及血液系统
1.心脏
妊娠后期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更贴近胸壁。心尖搏动左移,心浊音界稍扩大。心脏移位使大血管轻度扭曲,多数孕妇心尖区可闻及1~2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产后逐渐消失。心电图因心脏左移出现电轴轻度左偏。妊娠初期心脏容量增加,至妊娠末期约增加10%,为适应妊娠的需要,妊娠晚期妇女休息时心率亦加快,每分钟可增加10~15次。
2.血容量
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增加40%~45%,平均约增加1450ml,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其中血浆平均增加1000ml,红细胞平均增加450ml,使血液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
3.心排出量
自妊娠10周起心排出量逐渐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左侧卧位较未孕时约增加30%,每次心排出量平均约为80ml,持续至分娩。孕期心搏出量受体位影响,仰卧位时明显减少,改为侧卧位时心排出量可增加20%。临产后在第二产程心排出量显著增加。妊娠期心脏负担加重,如孕妇合并心脏病,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尤其是第二产程)以及产褥期最初3天内,需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心力衰竭。
4.血压
在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压偏低,在妊娠24~26周血压轻度升高。一般收缩压无变化,舒张压因外周血管扩张、血液稀释及胎盘形成动静脉短路而轻度降低,使脉压稍增大。孕妇体位影响血压,坐位稍高于仰卧位。若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降低,血压下降,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孕妇改为侧卧位可以解除。因此,妊娠中晚期鼓励孕妇侧卧位休息。
5.静脉压
妊娠后盆腔血液回流至下腔静脉血量增加,而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孕妇易发生下肢、外阴静脉曲张和痔疮。若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引起回心血量减少,使血压下降,形成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孕妇改为侧卧,上述症状解除。因此,妊娠晚期应指导孕妇侧卧位休息。
6.血液成分
(1)红细胞:
妊娠期骨髓不断产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与非孕期相比,由于血液稀释,红细胞计数由4.2 × 10 12/L降至约为3.6 × 10 12/L,血红蛋白值由130g/L降至约为110g/L。血细胞比容由0.38~0.47降至0.31~0.34。为适应红细胞增加和胎儿生长及孕妇各器官生理变化的需要应在妊娠中、晚期开始补充铁剂,以防缺铁性贫血。
(2)白细胞:
自妊娠7~8周开始轻度增加,至妊娠30周达高峰,约为(5.0~12.0)× 10 9/L,有时可达15.0 × 10 9/L,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3)凝血因子:
妊娠期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增加,仅凝血因子Ⅺ、ⅩⅢ降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预防产后出血。妊娠期血小板轻度减少,血沉加快,可达100mm/h。
(4)血浆蛋白:
由于血液稀释,妊娠早期开始降低,至妊娠中期血浆蛋白为60~65g/L,主要是白蛋白减少,约为35g/L,以后持续此水平直至分娩。
(四)呼吸系统
妊娠早期孕妇即表现为胸廓横径及前后径加宽、肋膈角增宽、肋骨向外扩展使周径加大。妊娠中期孕妇耗氧量增加10%~20%,而肺通气量约增加40%,有过度通气的现象,这有利于供给孕妇及胎儿所需的氧气,通过胎盘排出胎儿血中的二氧化碳。妊娠晚期子宫增大,横膈上升,膈肌活动幅度减少,孕妇以胸式呼吸为主,保持气体交换不减。呼吸次数于妊娠期变化不大,每分钟不超过20次,但呼吸较深。因上呼吸道黏膜增厚,轻度充血,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妊娠晚期由于横膈上升,平卧后有呼吸困难感,抬高头部可减轻症状。
(五)消化系统
妊娠早期,约半数妇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或伴呕吐,尤以晨起时更为明显,食欲及饮食习惯也有改变,出现食欲缺乏,喜食酸咸食物,厌油腻甚至偏食等,称早孕反应,一般于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妊娠期受大量雌激素影响,齿龈肥厚,充血、水肿,易出血。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酸性内容物逆流至食管下部产生胃部烧灼感;胃液游离盐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出现上腹部饱满感;肠蠕动减弱易出现便秘;由于肠道充血、血管平滑肌松弛,盆腔静脉受压回流不畅等原因,在妊娠晚期常引起痔疮;孕期肝脏未见明显增大,肝功能无明显改变。胆道平滑肌松弛,胆囊排空时间延长,胆汁黏稠易淤积,故妊娠期间容易诱发胆囊炎及胆石病。
(六)泌尿系统
由于孕妇及胎儿代谢产物增多,肾脏负担加重,妊娠期肾脏略增大。肾血浆流量(renal plasma flow,RPF)及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于妊娠早期均增加,整个妊娠期间维持高水平。RPF比非孕时约增加35%,GFR约增加50%,两者均受体位影响,仰卧位时尿量增加,故夜尿量多于日尿量。由于GFR增加,而肾小管对葡萄糖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约15%孕妇饭后出现生理性糖尿,应与真性糖尿病鉴别。
妊娠早期,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妊娠12周后子宫体超出盆腔,尿频消失;妊娠末期,由于胎先露下降入盆,尿频现象再次出现,甚至腹压稍微增加即出现尿液外溢现象,产后可自行消失。妊娠中期,肾盂及输尿管轻度扩张,输尿管增粗及蠕动减弱,尿流缓慢,加之妊娠后子宫右旋压迫右侧输尿管,因此孕妇易患肾盂肾炎,尤以右侧多见,左侧卧位可以预防。
(七)内分泌系统
妊娠期腺垂体体积增大1~2倍,嗜酸细胞肥大增多,形成“妊娠细胞”,约于产后10日左右恢复正常。如产妇产后发生失血性休克,可使增生、肥大的垂体缺血坏死,导致希恩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妊娠后由于促卵泡激素及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减少,卵泡不再发育成熟,也无排卵。垂体催乳激素(PRL)从妊娠7周开始增多,随妊娠进展逐渐增量,妊娠足月分娩前达高峰,为非孕妇女的10倍,与其他激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发育,为产后泌乳做准备。促甲状腺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但血液中游离的甲状腺及皮质醇不多,因此孕妇无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表现。
(八)新陈代谢的变化
1.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
于妊娠早期稍下降,妊娠中期渐增高,至妊娠晚期可增高15%~20%。
2.体重
孕妇体重在妊娠12周多无明显变化,13周起平均每周增加350g,正常不应超过500g,至妊娠足月时平均增加12.5kg,包括胎儿、胎盘、羊水、子宫、乳房、血液、组织间液及脂肪沉积等。
3.糖类代谢
妊娠期因胰岛功能旺盛,血中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故孕妇空腹血糖值稍低于非孕妇女。孕妇餐后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以利于胎儿葡萄糖的供给,因而易出现糖耐量试验血糖增高、幅度大且恢复延迟的现象,因此使用胰岛素降血糖时需要量大于非孕期妇女。
4.脂肪代谢
妊娠期因肠道吸收脂肪能力增强可使血脂增高,同时能量消耗较大,使糖原储备减少。当能量消耗过多时,体内脂肪分解加速,容易发生酮血症,多见于妊娠剧吐或产程过长的孕妇。
5.蛋白质代谢
妊娠期为保证胎儿生长发育、子宫、乳房增大、分娩期消耗的需求,蛋白质的需要量比非孕时有所增加,呈正氮平衡。
6.水代谢
妊娠期机体水分平均增加7L,水钠潴留与排泄形成平衡而不引起水肿;至妊娠末期组织间液可增加1~2L或可产生轻度水肿。
7.矿物质代谢
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磷和铁。胎儿骨骼及胎盘形成需要较多钙,主要于妊娠末期2个月内积累,因此至少应于妊娠后第3个月补充维生素D及钙,以提高血钙值。胎儿造血及合成酶需要较多的铁,孕妇体内的存储量不能满足需求,需在妊娠中、晚期开始补充铁剂,以防发生缺铁性贫血。
(九)皮肤的变化
妊娠后妇女腺垂体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增加,雌激素、孕激素刺激皮肤黑色素细胞的功能,使黑色素增加,导致孕妇乳头、乳晕、腹白线、外阴等处出现色素沉着;面颊部、眼眶周围、前额、上唇和鼻部色泽加深呈蝶状褐色斑,习称妊娠斑,多于产后逐渐消退。
随着子宫增大,孕妇腹壁皮肤的弹力纤维过度伸展而断裂,使腹部皮肤出现紫色或淡红色不规律平行条纹,称为妊娠纹。产后妊娠纹呈银白色,持久不退。
(十)骨骼、关节及韧带的变化
妊娠期骨质通常不改变,仅在妊娠次数过多、过密又不注意补充维生素D及钙时,才能引起骨质疏松。部分孕妇自觉腰骶部及肢体疼痛不适,可能与松弛素使骨盆韧带、椎间关节松弛有关。妊娠晚期孕妇重心前移,头部与肩部向后仰,腰部向前挺,形成典型孕妇姿势,以保持身体平衡。
【妊娠期母体心理变化】
妊娠是一个家庭的重要事件,是每个家庭所面临的新挑战。新生儿诞生使整个家庭将结构、角色、家庭功能及家庭生活发生变化,准父母的心理及社会适应需要重新调整。因此,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孕妇、家庭及社会相关成员的心理特征,并对其进行正确评估和指导,帮助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有助于产后建立正常亲子关系和适应新角色,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孕妇常见的心理反应有:
1.惊讶与震惊
妊娠初期,几乎所有的妇女,无论是否是计划内妊娠,在获知妊娠的一瞬间,内心会感到惊讶与震惊,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真的怀孕了吗?”“我确实怀孕了吗?”,尤其是计划外妊娠者,“否认”是她的第一反应,常去多家医院反复检查,直到结果一致时方能接受现实。
2.矛盾心理
是伴随妊娠确诊而出现的,尤其是计划外妊娠。有些孕妇会感觉自己太年轻,工作还不稳定,还没有能力胜任母亲角色;或者目前还在学习,缺乏可利用的社会支持系统;或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或因早孕反应带来不适等,这些因素会促使孕妇对妊娠产生矛盾心理,甚至会与家庭成员反复商议是否需要终止妊娠。因此,在此阶段孕妇更多地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但当孕妇感受到腹中胎儿的活动时,多数孕妇会改变当初对怀孕的态度。
3.接受妊娠
随着妊娠的进展,早孕反应消失,腹部日渐膨隆,在妊娠中期,孕妇可以感觉到胎动,闻及胎心音,真正感觉到胎儿的存在,并开始接受孩子,这种心理反应称为“筑巢反应”。孕妇会主动阅读相关书籍,学习孕育胎儿的相关知识,为孩子购买婴儿服装、睡床、玩具等物品,猜测胎儿的性别、给孩子起名字、幻想胎儿长相和自己做母亲角色的情景,与有关人士谈论妊娠的相关事宜,了解分娩过程、分娩疼痛的程度、分娩方式的选择等。妊娠晚期孕妇负担加重,不适症状增多,多数孕妇期盼分娩的到来,但又担心分娩的痛苦,害怕难产或胎儿畸形或性别不理想。医护人员在此阶段应因势利导开始进行孕期的健康宣教。
4.情绪波动
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及妊娠所面临的压力有关。孕妇常表现出情绪的波动,易激动、烦躁、易怒、爱哭泣,常会因为小事与丈夫及家人发生争执,让丈夫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严重时会影响夫妻感情。
5.内省
孕妇在身心方面已经与胎儿紧密相连,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独处和休息,关心自己的一日三餐及胎儿营养与发育,专注于保护胎儿安全,学习为胎儿安全限制自己的行为,比如避免穿高跟鞋、去公共场所,避免使用危害胎儿的用品(如染发剂及化妆品等)和提重物,避免性生活等。内省行为有助于孕妇计划、调节、适应,以迎接新生儿的到来,也可能使其家庭成员受冷落而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
孕妇成长的环境、成年后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朋友和亲属的态度,都会影响孕妇对妊娠的态度。孕妇在经过一段时间自我调整后,大多数能够适应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顺利度过妊娠期,完成孕育胎儿的任务。
(郭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