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护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本共用)规划教材)
- 杨立群 高国贞
- 9649字
- 2020-08-28 13:42:23
第二节 医院环境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现代健康观的提出,医院的服务对象、服务层面、服务内容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服务对象包括患者和健康人,包含了人生命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服务层面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要求医院对服务对象提供全方面的服务,满足其身、心、社、灵的需要。服务内容体现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因此,医院环境的创设应在充分考虑服务对象、层面和内容的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全方位地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优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
一、医院环境的特征
1.服务专业性
医院环境是健康照顾的环境,以医学科学技术为服务手段。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现代医院人员分工的精细化,社会对医务人员提供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求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而确保高质量、专业化的医学综合服务。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推出新服务,并与其他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以专业性的服务来满足患者身心需求,使患者满意。
2.形象感染性
任何环境都是通过可观可感、具体生动的形象体现出来的。医院也不例外。医院的物质环境通过建筑设计、基本设施、自然生态、院容院貌等表现出来;精神环境通过文化宗旨、精神风貌、服务理论、技术水平、学术氛围等体现出来。通过物质与精神环境结合的和谐统一,给人受到感染,产生美的感受,唤起愉悦的情感;通过和谐环境向社会传达医院文化和精神,建立医院与公众的互动联系,树立美好的医院形象;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安全舒适性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流动性大、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易感人群集中、侵入性诊治手段多等因素使其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此,医院环境的设置应以满足患者安全感、舒适感、信任感为目标。具体表现在:
(1)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医院的建筑设计和布局符合有关标准;空间、温度、湿度、声音、光线、卫生等物理环境得到有效的调控和维持;安全设施齐备完好,如床挡、防滑垫、扶手、呼叫系统等设施可以避免患者发生损伤;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监控有效的生物环境:
建立院内感染监控系统,健全有关制度,严格管理监督,全面落实与把关,确保生物环境的安全性,以免患者和医务人员遭受感染。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蚊、虫、蝇的灭除工作。
(3)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
医院的社会环境包括医患关系、护患关系、病友关系、医院规则等方面。良好、舒适、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增加其心理安全感。因此,医院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重视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其身心康复。
4.管理规范性
医院医疗服务面广,分工协作部门复杂多样。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医院应实行规范化管理。例如在病区护理单元中做到:①病室陈设规格统一,布局整齐,摆放合理,物有定位,用后归位;②被服类物品定期整理或更换;③保持患者口腔、头发、面部、手足、皮肤及会阴的清洁,及时清除排泄物与分泌物;④治疗后用物及时撤去,按要求分类处理;⑤工作人员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大方,遵守有关的工作制度。
二、医院环境的分类
医院是防病治病的场所,是医务人员提供诊疗护理服务的重要场所。医院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1.物理环境
包括医院的地理条件、自然景观、建筑设计、院容院貌、仪器设备等物质环境,属于硬环境,是表层的、有形的、看得见的、具体的。物理环境是医院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
2.社会环境
包括以医疗护理技术、人际关系、精神面貌、服务理念及服务态度等为主的医疗服务环境和以医院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及各部门协作关系等为主的医院管理环境,属于软环境,是深层次的、无形的、内在的、抽象的。社会环境从根本上促进或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医院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个组合系统,缺一不可。创设舒适、安全、整洁、和谐、人性化的医院环境,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升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争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医院环境的调控
医院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休养和康复。因此,创造和维护一个适宜的医院环境是护士的重要职责。当医院的环境不能满足患者康复需求,护士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调控,并采取措施预防环境因素对健康所造成的威胁。
(一)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
医院的物理环境是影响患者身心舒适、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南丁格尔曾在《护理札记》中写道:“护理应是从最小限度地消耗患者的生命力出发,使周围环境保持舒适、安静、美观、整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说明专业化护理人员从开始就应认识到良好的物理环境对患者的重要意义。
1.空间
为了方便治疗和护理操作,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米。床与床之间应设有围帘,必要时进行遮挡,保护患者隐私。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合其成长、发展及活动的空间。因此,为患者安排空间时,应在医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如设置游戏区,满足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配有会客室或阳光房,满足成年人从事社会交往活动和学习的需要。
2.温度
室内适宜的温度(temperature)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宁,减少消耗和身体负担,利于患者休息、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进行。过高的室温使机体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和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影响体力恢复;过低的室温则使机体因为冷的刺激缺乏动力,肌肉紧张而产生不安,且易使患者着凉。因此,一般病室室温保持在18~22℃较为适宜。新生儿及老年人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应将室温保持在22~24℃为宜。
病室应备有温度计,以便随时评估室内的温度。护士应根据不同季节及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室温的调节,以满足患者身体舒适的需要。如夏季采用空调、电扇、开窗通风来降低室温,增加机体散热速度;冬季采用暖气、火炉等取暖设备,维持适宜的室温。此外,还可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患者的盖被及衣服。操作前暖手、尽量避免操作过程中患者不必要的暴露也是防止患者受凉,使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
3.湿度
湿度(humidity)为空气中含水分的程度。病室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即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病室的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高或过低,对人体都不适甚至有害。湿度过高,机体蒸发作用减弱,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潮湿,气闷难受,无精打采,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且易于细菌繁殖;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机体口干舌燥、咽痛、烦渴、鼻出血等表现,在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某些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如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
病室应备有湿度计,以便随时评估和适当调节室内的湿度。室内湿度过高时,使用空调是降低湿度的最好方法。室内湿度过低时,使用加湿器即可在短时间内提高湿度。同时,开窗通气也是调节室内湿度的有效措施。
4.通风
污浊的空气中氧含量低,可使人出现烦躁、倦怠、头晕、食欲减退等表现,且因不洁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增加,容易导致呼吸道的感染和疾病的传播。因此,病室应每日定时通风,通过置换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和微生物的密度,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调节室内温、湿度,从而刺激皮肤的血液循环,刺激汗液蒸发及热量散失,增加患者的舒适感。通风效果与通风面积(门窗大小)、室内外温度差、通风时间及室外气流速度成正比。在通风时,应注意保护遮挡患者,避免直接吹风和对流风。一般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层流装置净化空气。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护士应做好病室无烟区的管理,及时清除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及不良气味。同时,应定期做空气培养,以监测室内空气环境。
5.噪声
凡是不需要的、能引起人们心理和生理不适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影响人的健康,其危害程度与音量的大小、频率的高低、持续暴露时间和个人的耐受性有关。机体患病时,对噪声的适应性和忍受性减弱,更应该引起重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噪声标准,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强度是35~40dB。噪声强度在50~60dB即能产生相当的干扰,影响休息和睡眠。长时间处于90dB以上高音量环境中,能导致耳鸣、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肌肉紧张,以及出现焦躁、易怒、头痛、失眠等症状。当其强度高达120dB以上时,可能造成高频率听力损失,甚至永久性失聪。
医院周围环境的噪声虽非护士所能控制,但护士作为医院环境的主要管理者,应尽可能地维护医院环境的安静。护士应耐心向患者、家属及探视人员解释、宣传保持病室安静对患者休养和康复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同时在说话、行动与工作时应尽可能做到“四轻”:
(1)说话轻:
护士说话声音应轻柔、清晰,不可过大,但也不能耳语。耳语会使患者产生疑虑误解。
(2)走路轻:
护士应穿舒适的软底鞋,行走时应柔步无声,避免重步行走和发出不悦耳的声音。
(3)操作轻:
操作时动作稳、准、轻、快,避免物品、器械相互碰撞发出声音。车轮轴承处应定期滴注润滑油,避免因锈涩而产生刺耳的噪声。
(4)开关门窗轻:
病室的门及椅脚应钉橡胶垫。开关门窗时,注意轻开轻关,不要人为地发出噪声。发现门窗损坏时及时维修。
6.光线
病室采光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适量的阳光照射能使照射部位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增快,改善皮肤的营养状况,使人食欲增加,舒适愉快。另外紫外线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并可促进机体内部生成维生素D,达到维持健康的目的。因此,病室内应经常开启门窗,让阳光直接射入,或协助患者到户外接受日光浴,增加患者身心舒适,但应避免阳光直射患者的面部。同时护士应注意根据患者对阳光的不同需求采取措施。如午睡时间宜用窗帘遮挡阳光;对破伤风、先兆子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畏光的患者,要采取避光措施。充足的光线有利于观察患者,进行诊疗和护理工作,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但光线过亮或24小时光源不断又会影响患者的休息与睡眠。因此病室人工光源的设计及亮度要能依其作用进行调节。楼道、药柜、抢救室、治疗室、监护室内的灯光要明亮。普通病室除一般吊灯外还应有床头灯、地灯装置。床头灯开关应设置在患者易于触及的地方,方便患者使用。地灯装置保证了护士夜间巡视不打扰患者的睡眠。病室内还应有一定数量的立式鹅颈灯,以适用于不同角度的照明,为特殊诊疗提供方便。
7.装饰
病室是住院患者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病室布置应简洁美观、体现人性化特点。色彩不仅悦目,而且富有感情,被称为“最经济的奢侈品”,已受到医院的青睐。根据色彩对人的情绪、行为及健康的不同影响,现代医院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白色的环境风格,逐步将色彩合理运用到医院环境的设置中。根据各类病室的不同需求合理设计和配备适宜的颜色,配合图画、窗帘等进行精心布置,使患者身心舒适,并通过暗示作用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例如利用不同的颜色标识不同的功能区域,使患者便于寻找;儿科病室用暖色系及卡通图片装饰,减少儿童的恐惧感,增加温馨甜蜜的感受;手术室选取绿色或浅蓝色,使患者产生安静、信任的感觉。病室内可适当摆放绿色植物、花卉盆景。一方面,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另一方面,生命元素的参与增强了患者与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值得注意的是,对哮喘患者,不可摆放花卉,以免诱发或加重哮喘。病室的墙壁和走廊适当悬挂照片、油画,增添人文气息。医院环境应布局合理,整洁明快,有一定的绿化区域,栽种树木草坪,修建花坛和桌凳等,供患者休息、散步和观赏,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休养环境。有的医院还设有水舞喷泉、钢琴演奏、雕塑展示和艺术画廊等,使医院成为充满艺术气息的休憩场所,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关链接 医院环境人性化的标签——视觉障碍者导识系统
视觉障碍者导识系统是通过系统化设计,将医院建筑空间中的位置、方向、路径、目的地等信息快捷准确地传递给视觉障碍者,提高他们在医疗建筑中的寻路与行走能力。导识系统的设计不仅要关注物质环境的无障碍化,也要关注人文环境和信息环境的无障碍化。如流线网络结构尽可能简洁化、直线化,避免过于复杂的流线设计或容易造成方向感迷失的曲线型走道设计;强化流线交叉点的设计,采用回声、脚底触感和光线反差对比,对视觉障碍者起到有效的提示作用,从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选择门厅、中庭、电梯厅、通廊等位置作为楼层中的信息核心,统一设置楼层索引、楼层平面图等导向信息,降低视觉障碍者寻路的难度,也能对医院的人流分流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建立综合导识信息系统,整合建筑空间中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信息环境,充分利用地面材料、盲道、扶手、盲文标识、触觉地图、音响信号等引导方向,使之既可以被普通人使用,也能被视觉障碍者所使用。
(二)医院社会环境的调控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关系着人的生、老、病、死。医院的社会环境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行为,与患者的精神需要密切相关。患者来到医院,面对陌生的环境、疾病的困扰、独特的规章制度、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难免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孤独、失落感、无力感等情绪和行为上的起伏变化,影响诊疗和康复效果。同时,患者渴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帮助。因此,除了创设一个舒适、安全、整齐的物理环境外,护士还应帮助患者尽快转变角色,以适应医院这一特殊环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人的基本社会需求。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减少心理伤害,有利于身体健康。患者处于医院环境中,主要的人际关系有:护患关系、患患关系(病友关系)和其他关系(如医患关系、医护关系、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关系、与家属的关系等)。
(1)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在医疗护理实践活动中,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工作关系。其特征是护士对患者表达接纳、信任、了解、诚实和同情等。由于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时间最长,因此护患关系是患者住院期间人际关系的首要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患者来自环境、诊疗过程及疾病本身的压力,增强其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在护患关系中,护士与患者相互影响的能力是不平衡的,护士处于相对主动地位,其态度和行为对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护士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不论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职位高低和经济水平,均能一视同仁,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要表现在:
1)语言: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特别敏感的刺激物,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护士在与患者接触中,应运用好语言这把双刃剑,说话真诚温柔,语气自然、语速适中,通俗易懂,认真倾听患者有疑问或不解的地方并予以耐心解释,使患者感觉到他是被关心和照顾的。在操作前、中、后都要跟患者做好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适当地运用语言沟通技巧,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护士切不可盲目指责患者,伤害患者的自尊心。
2)行为举止:
“言为心声,行为心迹”。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和娴熟的技术反映了护士良好的职业素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信心。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真诚对待患者,举止大方,动作稳、准、轻、快,及时有效地帮助患者满足合理要求,解除痛苦。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对患者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同时不忘充实自己,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水平,从行动上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情绪:
情绪是人的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具有感染性。积极的情绪使人乐观自信,提升主观幸福感,有利于健康;消极的情绪则使人脾气暴躁、悲观失望,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护士应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善用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乐观开朗、心情愉悦,从而增进护患关系。
4)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包括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和努力程度等。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人,是生命,应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以高度的责任心、热情友善的态度对待患者,重视患者的主诉,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使患者感受到来自护士的温暖和支持,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护患关系是相互的、双向的。患者也应尊重护士的职业和劳动,在治疗护理中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以促进早日康复。
(2)病友关系:
病区中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环境中的一员。病友们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教育水平、经济情况和性格特点,由于疾病的原因来到了医院,在共同的治疗康复生活中自然地构成一个群体,并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病友们通过交谈,了解一些疾病疗养常识和医院规章制度等;病友间的相互帮助与照顾,有利于消除新患者的陌生感和不安情绪;而病友间彼此交往较少,缺乏关照,感到孤独寂寞,表现出消极被动;老病友对疾病的积极或消极态度、感受等对新患者产生的影响。
护士应协调病友间关系,帮助病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营造积极乐观的群体气氛,增进病友间的互助、友谊与团结,使群体气氛有利于患者和医护工作的开展;善于发现病友间的不良情绪和消极气氛,采用正确的方式消除以防蔓延,并引导其往愉快、乐观的方面发展,使其最终产生积极作用;对病情轻重不一的患者,尽量安置在不同的房间,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刺激。融洽的病友关系有助于新患者缓解陌生感和焦虑感,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有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有利于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
(3)其他关系:
护士是患者所处环境中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者。帮助患者与医生、其他医务人员、家属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是护士的职责。护士应主动将医生、其他医务人员介绍给患者,鼓励患者与他们接触和沟通,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使患者感到来自群体的支持。另外,家属作为患者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属的态度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家属对患者的关心、支持、理解和鼓励,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解除患者后顾之忧。因此,护士应与家属加强沟通,取得信任与理解,共同做好患者的身心护理。近年来,家庭化病房的建立,为患者与家属及亲朋好友的接触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诊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全面落实,同时保证患者具有良好的休息环境,医院依据国家相关部门有关医院管理的规定并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制订了规章制度,包括入院须知、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等。医院规章制度既是对患者的指导,也是对患者的一种约束,因而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护士要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医院环境并遵守医院的管理制度。
(1)耐心解释取得理解:
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解释每一项院规的内容和执行各项院规的必要性。只有患者和家属对院规有正确的理解,才能主动配合、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不遵守的行为,护士要进行恰当的劝阻和限制,给患者适应的时间,不可盲目批评。
(2)关心患者减少失落感:
保证患者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自主权,患者入院后,凡事都要遵从医生护士的安排和院规的约束,容易产生压抑和无从感。由于健康照顾的需要,患者既往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相应的社交活动减少,还要接受各种陌生的检查和诊疗护理操作,容易感到自我控制感丧失。因此,在维护院规的前提下,尽可能让患者拥有其个人的环境,并对患者的居住空间表示尊重,包括在进入病室时应先敲门;帮助患者整理床单位或衣物时,应先取得患者的同意等;允许并鼓励患者参与决策过程,促进其自控力,减少失落感。
(3)满足需求尊重探视人员:
家属或亲朋好友的探视可满足患者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减轻患者的寂寞与社交隔离。因此,要尊重探视人员,人性化处理患者的被探视需要。但如果探视者不受患者欢迎,或探视时间不恰当,影响医疗护理工作,则要加以劝阻和限制,并给予解释,取得患者、家属及探视者的谅解。
(4)提供信息健康教育:
信息的不足、知识的缺乏会使患者感到焦虑、不安甚至恐惧,缺乏安全感。因此,护士应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知识、术前术后护理知识、康复知识等,满足患者对疾病信息的需求,调动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保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如在操作前、中、后,应给予患者适当的解释与心理支持,使其理解配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患者会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来获得相关的疾病知识。他们对疾病的信息需求提高,不再局限于一般性问题,更多的是需要专业性的指导与建议。因此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科知识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5)尊重患者维护权利:
患者的权利有生命健康权、平等治疗权、知情同意权、获得诊疗信息的权利、隐私权等。护士作为患者权利的忠实维护者,要尊重患者的权利,保护其合法权益。如进行某项检查或治疗前,先征得患者同意;在操作过程中,适当地遮挡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对患者的个案讨论、诊断鉴定、检查结果、治疗记录,护士有义务为患者保密。
(6)鼓励患者自我照顾:
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自理能力下降、被限制了活动或对自我照顾能力的信心不足,导致对他人照顾的依赖。护士应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自我照顾能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参与自我照顾,对患者取得的进步予以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相关链接 互联网医院,Yes or No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医院应运而生,如乌镇互联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宁波云医院等。互联网医院是互联网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新应用,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医疗咨询服务平台,其通用模式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患者在线上得到分诊咨询、远程门诊、线上付费、检查预约、住院床位预约、药物配送、慢病随访等服务;线下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得到诊疗、手术及住院等服务。关于互联网医院,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称,互联网医院通过互联网手段,打破了医院围墙,延伸了实体医院的服务,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和成本开支,增加了医患之间的黏性,应该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也有学者认为,互联网医院的准入标准、服务内容、医保支付、医生资质、监督管理等方面尚未有明确规定,还未达到理想和成熟的状态;甚至有学者提出互联网医院名称本身就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因此,互联网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叶碧容)
学习小结
本章包括医院的概述和医院环境的调控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了医院的四大任务即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对医院的不同划分种类和组织机构进行了简要说明,并着重阐述了医院的三个重要部门——门诊、急诊、病区的设置和主要护理工作,使学生对医院的基本情况有更深的了解;明确如何根据三个部门的特点,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布局和设置,以及各个部门承担的主要护理工作。 第二部分归纳总结了医院环境的四大特征,即服务专业性、形象感染性、安全舒适性和管理规范性;重点阐述了医院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控方法和要求;详尽地指导学生从空间、温度、湿度、通风、噪声、光线、装饰七个方面着手,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安全的物理环境;最后阐述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和方法,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和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复习思考题
1.患者,男,30岁,建筑工人,从7米高处坠落,全身多处受伤,由工友送入急诊科。入院时患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80/45mmHg。如果你是急诊科护士,你应该要如何处理?
2.郭大爷,67岁,因哮喘发作住院治疗。查体:体温37.2℃,脉搏 84次/分,呼吸 24次/分,血压 150/102mmHg。患者神志清楚,左侧偏瘫,小便失禁。如果你是郭大爷的责任护士,应如何做好物理环境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