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炎 症 显 像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产生的防御反应。炎症过程涉及损伤因子对机体的损伤破坏和同时机体发动防御反应消除这种损伤破坏两方面。炎症显像主要是利用机体的防御反应(如白细胞炎症区域的聚积等)过程进行诊断。放射性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曾是常见的炎症显像模式,但现在临床已很少应用。随着PET/CT日渐普及,也开始利用FDG PET/CT进行炎症显像,PET/CT可以从炎症区域形态结构的变化(如肿胀、渗出等)和组织损伤修复两方面进行分析,更加方便、可靠。
核素炎症显像主要用于隐匿性感染病灶的诊断,术后或外伤后发热患者检测深部感染病灶;骨、关节炎症感染病灶的检测及疗效评估(如骨髓炎、关节炎的诊断与疗效评估、人工关节的松动与感染病灶的鉴别诊断);免疫性抑制患者(如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接受抗癌药物治疗或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IDS)患者及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等感染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检查原理及方法
(一)原理
根据发生炎症区域的形态结构变化、机体防御反应特点及局部组织修复反应等一系列的炎症过程进行显像。炎症病灶积聚大量白细胞,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可以显示病灶的位置; 18F-FDG PET/CT可以显示炎症灶位置、组织的肿胀和渗出、形态结构的变化、组织细胞的增殖修复。
(二)方法
1.静脉注射 99mTc-HMPAO-白细胞,成人剂量为 370~1110MBq(10~30mCi),儿童剂量 3.7~7.4MBq(0.1~0.2mCi)/kg。能峰140keV,窗宽20%。常规采集于药物注射后1~4小时显像,必要时可于16~24小时显像。若使用静脉滴注,禁止使用葡萄糖溶液,以防止标记细胞聚集病灶部位。检查一般选前后位、后前位,必要时可行全身显像或局部断层显像。
2.对于 18F-FDG PET/CT显像的方法同肿瘤显像法。
二、基于病例的实战演练
【病例】
(1)病史摘要:
图2-3-1 椎体结核
患者女性,63岁,反复发热近半年,多午后出现,最高39.5℃,不伴寒战及肌肉酸痛,无咳嗽、咳痰症状,偶有腰背部痛,多数可自行缓解。2周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3.95×10 9/L,Hb:106g/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CRP:69mg/L(正常值:0~10mg/L)。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及生化检查正常。血培养(-)。胸片:心肺膈未见异常。
(2)方法:
18F-FDG PET/CT 的扫描方法同前,显像图(图 2-3-1)。
(3)检查所见:
图a示:T11、12和L1椎体见 18F-FDG异常高摄取;图b示:T11、12椎体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向前突入膈脚后方,呈 18F-FDG高摄取。双肺野未见结核病灶。
(4)诊断意见:
T11、12和L1淋巴瘤待排除;椎体结核。
(5)病理结果:
术后病理:椎体结核。
(6)诊断要点:
反复发热,最高39.5℃,多午后出现。实验室三大常规正常,胸片未见异常。胸腰椎病灶见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局部呈 18F-FDG高代谢。
(7)鉴别诊断:
淋巴瘤。
相关知识点
炎症显像在怀疑感染发热的患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除 99mTc-HMPAO-白细胞显像外可用 18F-FDG PET/CT进行诊断,且以后者临床应用更加方便。显像原理是以机体的防御反应和形态结构变化为依据。
【相关影像学方法比较】
人体炎症的防御反应只能通过功能代谢分子影像来显示,结构影像难以实现;炎症引起的形态结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解剖影像实现,有些需要组织病理学方法来才能完成。
PET/CT或SPECT/CT融合影像把功能代谢分子影像与解剖结构影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诊断炎症、寻找隐匿感染灶恰当、有效、便捷的临床方法。
(王全师 樊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