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升本)规划教材)
- 薛辛东 赵晓东
- 1771字
- 2020-08-28 13:30:58
第一节 儿科学范围和任务
儿科学是研究从胎儿到青少年儿童健康及疾病防治的一门学科,在我国学科体系中,儿科学隶属于临床医学,属于二级学科。 横向看,儿科学内容涵盖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健康维护,也涵盖儿童神经精神心理健康维护;纵向看,从受精卵结合到青春期,都属于儿科范畴。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不同,儿科学可分为预防儿科学、发育儿科学和临床儿科学。
(一)预防儿科学(preventive pediatrics)
重点研究儿科疾病的预防,采用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疾病筛查、政府干预等方法对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意外伤害、出生缺陷等进行防患于未然的行动。 所谓三级预防概念:Ⅰ级预防包括基础预防、预防接种、营养、环境卫生、父母健康保健、遗传性疾病产前筛查等;Ⅱ级预防是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如定期体检、出生缺陷早期筛查、遗传性疾病新生儿筛查、儿童发育行为异常早期筛查;Ⅲ级预防则为疾病已经发生,为避免恶劣的临床预后而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为根本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应尽量实施Ⅰ级预防。
(二)发育儿科学(developmental pediatrics)
儿童不同于成人的一大根本特点,是儿童正处于体格与心理发育过程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育行为问题被更早、更多地发现,自闭症等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因此,发育儿科学主要研究儿童正常体格和心理发育规律,及时发现发育异常并给予规范处理,维护儿童正常发育过程。
(三)临床儿科学(clinical pediatrics)
主要研究儿童时期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如何诊断治疗及康复,使每一个患病的儿童个体得以恢复,提高疾病治愈率,从而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随着儿科学的不断发展,儿科学下属的三级学科近年来不断完善,呼吸、消化、神经、血液、风湿免疫、感染、内分泌等亚专科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专科体系,为各系统的疑难复杂和危重疾病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按照年龄纵向划分,母胎医学、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青春期医学等学科体系亦逐渐走向完善。 儿科亚专业与普通儿科学(general pediatrics)分工协作、共同发展,最终形成维护儿童健康的完整体系。
由全球189 个国家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共同提出的全球新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是一个用于衡量各成员国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也为我国儿童学发展提出了任务,其中与儿童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降低儿童死亡率、保证孕产妇健康、征服HIV/AIDS 及疟疾等疾病。 MDGs 特别提出:到2015 年,全球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为1990 年的2/3,世界各地的儿童不论男女,都能上完小学的全部课程。 由此可见,维护儿童的权益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是实现MDGs 的重要任务和支柱。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清晰的促进儿童健康和降低儿童死亡率的目标任务。 我国2015 年婴儿死亡率为8.1‰,到2020 年需降至7.5‰,到2030 年下降至5.0‰,下降幅度达到38%;2015 年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7‰,到2020 年需降至9.5‰,2030 年下降至6.0‰,下降幅度达到44%;2015 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0.1/10 万,2020 年需降至18.0/10 万,2030 年下降至12.0/10 万,下降幅度达到40%。
为实现上述死亡率下降指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给出了系列解决方案:
(1)传染病防控方面:
维持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较高水平;加强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建立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模式,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规范肺结核诊疗管理,全国肺结核疫情持续下降;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
(2)降低婴儿死亡率方面:
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继续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3)降低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面:
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加强儿科建设,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
促进我国儿童健康,人才是关键。 我们既需要受过完整、长期训练的儿童专科医师,更需要大量守护在儿童健康第一线的普通儿科医师队伍,尤其是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因此,国家提出了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持力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为儿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提供坚实的医学人才和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