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序言

精神病致残患者的处置需要用治疗和康复一步紧接一步融合在一起的手段才会有效。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是互相依存的,如果没有心理社会康复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医生处方药物的吸收、代谢、分布不可能进入到个人的社会行为里面去。在用药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点问题;如患者和家属弄不清用药的方法,家庭成员对用药的态度不一致;有的家属主张用药,有的可能反对。医生在患者用药出现问题时关注的态度也不同等。这些问题的处理都需要心理社会的措施。

医生对用药都会给予指导,但是不可能精确地预测每个患者会有什么结果,例如,确切的疗效或防止复发的结果和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精神科医生可能体会不到患者用药后的感受;由于有人认为精神药物会成瘾,有些患者和家庭成员在用这些药物时会有被歧视感。精神科医生极少询问患者在家里把药放在什么地方;如果患者把药放在橱子里,是否会由于 “看不见或记不清”而干扰用药。在程式训练中需要询问这些问题,这就是说为什么药物治疗程式具有实用性。治疗程式为精神科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提供系统和有效的工具,用来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成为有主见和负责任的药物消费者,在用药过程中得到最好的疗效。

疾病管理是指精神科医生有责任教会患者正确用药的方法,并把病治好。教会患者认出复发的先兆症状,学会设计和实施预防复发的计划,以及处理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持续症状。由于有了防止复发的计划,患者通常能够避免复发或再住院。由于患者有了知识和技能准备,患者能在症状自我监控程式训练中学会预防复发技能。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至少能够减轻复发症状、缩短复发持续时间或延长复发的间隔。

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应该取消 “不依从”的说法。“不依从”指的是患者没有按处方用药,出现 “不依从”好像是患者的责任;疾病复发或再住院也应该由患者负责。

实际上,正确用药的 “刀把子”一直握在精神科医生和专业人员的手中;让患者保持病情稳定的主动权也握在精神科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的手中。

对治疗的依从性并不应该完全由患者负责,因为他们有记忆、注意力和其他方面的认知功能障碍,这些障碍都可能影响正确用药。“不依从”是精神科医生所用的术语,从而忽视了教会患者正确用药和防止复发技能的责任。

教会患者如何制定和实施防止复发的计划,需要由医生和患者进行多次 “谈话”并“提出许多建议和指导”。做到对疾病的监控,需要精神科医生主动将患者组织起来并授以精神疾病知识和治疗技术,使患者成为治疗过程中的伙伴;通过各种程式训练,让患者学会如何获得最好的治疗方案和如何降低复发次数的技能。用角色扮演、辅导、提示、阳性强化的方法,教会患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患者掌握在住院、门诊和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能。

药物和症状自我处置的程式可由精神科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讲授,患者很容易学会。每一个程式包括训练师手册,康复者练习本,以及治疗用录像。每一个程式分成不同的技能领域,其中包括需要学习的具体的技能。譬如如何与精神科医生交谈的技能,让患者学会在看医生时如何描述自己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或描述药物不良反应,能够描述在用药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以及问清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在全世界二十多项研究中,都显示这些处置疾病的程式是有效的。程式已经翻译成23种语言,并且一直在欧洲、亚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使用。超过1万名精神病患者或残疾者按程式学会了各种技能,结果使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了进步。当家属参加了学习以后,他们就成为患者处置疾病的重要支持者,很容易和患者、精神科医生积极配合,对改善疾病进程和预后非常有利。用程式化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训练,并不否定精神疾病是脑的疾病,精神分裂症和其他有生物学基础的疾病一样需要药物治疗,然而精神病常受到歧视。只有当精神科医生和其他治疗专业人员,能够把患者和家属引入确实的合作之中,训练和教会他们掌握治疗疾病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逐渐抹掉对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学的歧视。

Robert Paul Liberman

2007年12月

(翁永振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