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慢性乙型肝炎肌纤维化超声E成像临床应用指南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我国重大传染性疾病,全球约2.4亿人感染HBV [1],我国慢性HBV感染者达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约2000万例 [2]。CHB也是我国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分别占60%和80% [3],严重危害健康。全球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4]。评估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是判断病情、指导治疗、随访疗效的关键环节 [5]。目前肝脏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仍然是评价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有创伤性、取样误差等不足,且不适合作为连续随访手段。
超声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以其无创、简便、快速、准确性较高、可重复性较好等优势,已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其中,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被欧洲肝病学会(EASL) [6]、亚太肝病协会(APASL) [7]、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5]等推荐为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的重要手段。欧洲超声联合会(EFSUMB)、世界超声联合会(WFUMB)、美国超声放射协会(Society of Radiologists in Ultrasound)等前后发表了弹性成像临床应用指南或专家共识 [8-14],肯定了超声弹性成像在肝纤维化评估中的价值,同时也明确指出 [11],应用弹性成像评估肝纤维化时,需考虑不同病因、不同弹性成像技术及设备的差异。
剪切波E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是较新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在普通彩超诊断系统中实现无创性肝硬度检测。既能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脏形态结构、血流情况,检测肝脏占位病变;又能实时定量检测肝脏硬度、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实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的“一站式”评估。相比早期的TE技术,E成像具有适用范围广、检测成功率高、取样范围大、二维可视化取样等优势。随着该技术临床应用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文献 [15-21]研究表明,剪切波E成像诊断肝纤维化效能不亚于TE,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为此,结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高的现状,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介入超声学组组织了基于法国声科的剪切波E成像技术(Aixplorer,SuperSonic Imagine,SSI)的“E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国多中心研究”,并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文献研究报道,对E成像的临床应用进行广泛讨论并形成《超声E成像临床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期为超声同行及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最新的指导文献。
本《指南》(以下各章同本章)的资料来源于:①PubMed截至2017年7月关于SWE的文献;②中文数据库中关于SWE的文献;③专家共识的经验与意见。相应的证据等级 [22]见全书附录三。《指南》经专家委员会讨论,可作为超声E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指导。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及文献积累,专家委员会将对《指南》内容进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