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医院精神障碍诊疗:疑难危重案例解析
- 李红政 雷美英
- 4205字
- 2020-08-28 12:22:28
25.失语之谜——获得性癫痫性失语
作 者:李易
关键词:失语,孤独症,选择性缄默,应激障碍,癫痫
一、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7岁11个月,小学一年级学生。因“反复出现少语11个月,再发少语2个月”于2012年5月2日入心理科病房。患儿母亲介绍病史。
现病史:患儿于2011年6月份被同学嘲笑后出现不爱说话,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上课会主动举手要求回答问题,被老师提问站起后却说不出话来。曾在某医院行听力检查无特殊发现,多次行脑电图未见异常,头颅CT(-),建议进一步查头颅磁共振,患儿不配合,后予水合氯醛(量不详)口服,待其安静入睡后完成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但患儿“醒”后却“意外”地恢复至病前正常状态,可与旁人正常沟通,且此正常状态持续了约4个月。入院前两个月患者病情复发,早上起床时能主动表达意思,如“妈妈,我要上厕所”、“吃早餐”等,但言语简单,仅几句话后便不再说话。情绪不稳定,爱哭闹,易跟母亲发脾气,当要求不能满足或认为母亲不能理解自己时,就拍打母亲。基层医院精神科考虑为“儿童应激障碍”,建议到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精神科治疗,门诊以“失语查因”收入心理科病房。患儿此次起病后睡眠、饮食、二便正常,无发热、头晕、晕厥、抽搐等。
既往史无特殊。患儿系第一胎,母孕期无特殊,足月顺产,幼时发育与常儿无异,平素活泼,学习成绩好。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2mmHg,身高125cm,体重22kg。神志清,心、肺、腹未见异常。脑神经(-),病理征未引出,余神经系统查未见异常。
精神状况检查:意识清晰,接触被动,问话“呀呀”作答,不成句。能与父母打闹,理解力差,部分指令需多次指示后患儿方能执行。能用书写方式与医生交流。问:“你的名字?”写:“吴××。”问:“几岁?”写:“哥哥8岁。”问:“喜欢画画吗?”写:“妹妹和哥哥。”问:“现在是几月份?”写:“月亮。”反复引导下仍未获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均下降。情绪不稳定,易怒,不耐烦,发脾气,有时很着急的样子,似乎很想表达但又表达不出来。自知力不全。
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电解质、血重金属含量、听力检查、孤独症父母评定量表未见异常。韦氏儿童智力测试无法进行。因患儿家属不同意,未行脑脊液检查。
入院诊断:失语查因:孤独症?选择性缄默症?应激障碍?
入院后以行为观察为主,加强心理疏导,未使用精神药物。住院过程中观察发现,患儿睡醒后可与父母正常沟通约5分钟,之后便不再说话,有时能遵指令办事。2012年5月5日脑电图示“两半球以7~9Hz低中幅复合波为主要波频,顶枕区优势不明显,呈广泛性分布,双侧基本对称,调节、调幅差,各导联可见多量低-中幅的θ波及θ活动,频繁阵发性出现短程高幅θ活动及尖波、尖-慢综合波,夹杂较多低幅快波活动”。当日在10%水合氯醛10ml口服催眠镇静下行头颅磁共振未见异常。患儿清醒后与父母正常沟通约10分钟。请神经内科会诊,并进一步追问病史,了解到患儿病后有莫名其妙“发呆”“失神”表现,如突然站立不动,不说话,持续几秒,曾经因为拿碗不稳而落地摔碎,被家人责骂。会诊诊断“癫痫”。予丙戊酰胺片(0.1g/次,3次/日)口服。5月8日复查脑电图示“两半球以8~9Hz低中幅α节律,以顶枕区为主,双侧基本对称,调节、调幅差,各导联可见广泛性中-高幅的θ波及θ活动,未见明显阵发活动,夹杂较多低幅快波活动”。5月14日患儿家属要求出院门诊治疗。出院诊断“获得性癫痫性失语”。出院时患儿主动言语增加,情绪较前稳定,达临床好转出院。出院建议:神经内科进一步就诊;辅助心理疏导;加强言语功能锻炼。
随访:出院后患儿在家人督促下坚持服用丙戊酰胺片(0.1g/次,3次/日)。用药约一周后能正确回答问题,但口齿不清。一个月后患儿接受心理疏导时,家属反映患儿言语表达、日常活动、社会交往均正常,学习能力恢复。复查脑电图正常。
二、讨论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又称Landau-Kleffner综合征(Landau-Kleffner syndrome,LKS),是一组相对少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癫痫综合征,占儿童癫痫的0.2%。主要表现为获得性失语、脑电图(EEG)癫痫样放电和癫痫发作,可伴有精神行为异常。1957年Landau和Kleffner首先描述了一组以获得性失语和颞区癫痫放电为特征的癫痫综合征,即Landau-Kleffner syndrome。
迄今为止,LKS病因不明。有研究认为,可能为听觉加工过程障碍,可能与自身免疫、脑神经元损伤、遗传有关。有研究发现,部分LKS患者以急性、亚急性形式起病,病程有波动性,脑电图弥漫异常,ACTH与皮质醇激素治疗有效,有脱髓鞘性疾病的特征。然而Cole等人报道脑组织活检未见炎性脱髓鞘性改变。还有研究发现,大多数LKS患儿发病前发育正常,无明显家族史,除脑电图异常外,其他检查如脑脊液、头颅CT等均正常,类似于良性儿童癫痫。此外,还有报道认为,左颞叶肿瘤、脑囊虫病、脑动脉炎均可导致该综合征。
LKS好发年龄为18个月~13岁,90%为2~8岁发病,男孩患病较多,是女孩的2倍。LKS患者通常病前语言功能正常,无明显家族史。失语表现为能听见别人说话声音,但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临床上称为“语言的听觉失认”。对别人的召唤失去反应,对于父母的指令反应茫然,家长常以不听话或疑为耳聋就诊。但听力检查并无异常,起病早期尚能用简单语言表达意思,逐渐发展为不能用语言进行交流,甚至完全不能表达,或仅能说些杂乱无章的语言,甚至出现奇特言语、命名不能、复述困难、口吃样非流利语言等。失语较固定,可加剧或缓解交替,病程不一。失语发展过程有三种类型:①突发失语,时轻时重,症状起伏不定,但最终失语可以恢复。②失语进行性发展,癫痫发作也频繁出现,脑电图示颞叶持续性放电,最终导致不可恢复的失语。③临床逐渐出现的失语,病情缓慢进展,失语有些可恢复,有些不能。70%的LKS患者有癫痫发作史,癫痫发作形式包括部分运动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全身发作或不典型失神发作。大约72%患者有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暴躁、易激惹、破坏性行为等。也可表现为自卑、抑郁、人格障碍或其他精神紊乱症状。精神行为异常多发生在失语以后,很少以首发症状出现。本案例患儿有可疑的不典型失神发作,且伴有继发的情绪暴躁、易激惹等表现,符合LKS临床表现。
脑电图异常是特征性的诊断依据,是该病比较重要的辅助检查。脑电图多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颞区有棘波、尖波或棘慢复合波,睡眠时异常放电增多,放电形式和部位经常改变,阳性率几乎100%。临床上患儿失语,但听力检查和听觉诱发均正常,高度怀疑本病时若检查常规脑电图正常,需做24小时脑电图或睡眠脑电图。
诊断LKS,要有充分依据:①病前语言功能发育正常,在一开始出现言语丧失的前后两年中,出现累及一侧或双侧颞叶的阵发性脑电图异常或癫痫发作;②非语言智力和听力正常;③表达或感受言语能力严重缺损的总病程不超过6个月;④不是由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要明确诊断LKS,还要与耳聋、智力低下、精神心理疾病等鉴别。LKS的失语特征为获得性听觉失认,而非听力异常,听觉诱发电位及听力检查可能正常。与各种精神心理疾病不同,LKS的心理及行为障碍与失语密切相关,虽然存在语言交流的困难及行为异常,但仍能以其他方式接触环境。
治疗LKS,使用抗癫痫药物很重要。即使无癫痫大发作也需要应用抗癫痫药物。氯硝西泮、丙戊酸盐有效,严重者可静脉推注地西泮。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改善语言功能、控制癫痫发作,促进脑电图好转。免疫球蛋白可明显改善语言功能,剂量为400~500mg/(kg·d),3~5天为1个疗程。此外,对言语功能低下者,应坚持不懈地进行语言训练。
该病预后较好,多在青春期前后终止。起病年龄越小,有效治疗开始越晚,语言功能就越难恢复。但只要能够早期诊断,尽早进行有效积极治疗,丧失的言语理解力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半数患儿言语功能达到相应年龄的正常水平,多数无智能障碍,总体预后良好。有的患儿由于较长时间的失语,可能遗留下语言交流和学习困难及心理、行为异常,影响其成年后社会适应能力。
三、经验总结
LKS临床少见,精神科医生易误诊为孤独症、选择性缄默、应激障碍等。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患儿长期不能适应社会,感到孤立和无助,对其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可导致语言功能的持久损害,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儿预后很重要。
本案例中的患儿起病似乎有一定诱因,但进一步回顾病史发现,精神刺激并不强烈,诊断应激障碍依据不足;此外,该患者既往发育正常,无明显智力缺陷,沉默不语状况与场合无关,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无异常,诊断精神发育迟滞、选择性缄默症、孤独症同样依据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例患儿两次使用水合氯醛后完成了头颅MRI检查,并且患儿“醒”后竟能意外地开口说话,这很可能与水合氯醛的抗癫痫作用有关。此外,患者接受了数次EEG检查,仅有一次提示有典型的尖-慢综合波而被确诊,因此,一次EEG检查正常,不能完全排除LKS,有条件时可行24小时EEG或睡眠脑电图监测。
专家点评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少语、失语、言语不流畅时要进一步了解其既往言语发育和智力发展水平,警惕癫痫性失语的可能,要及时完善头部影像学和脑电图等相关检查,必要时重复检查。
参考文献
[1] Klemar U,Nevo Y,Neufeld M Y. Epidemiology of epilepsy in childhood:acohort of 440 consecutive patients. Pediatri Neurol,1998,18(1):46-50.
[2] Landau W M,Kleffner F K. Sydrome of aquired aphasia with convulsive disorder in children.1957. Neurology,1998,51(5):1241-1249.
[3] 林庆.小儿癫痫.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 王丽,肖侠明.癫痫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5] Permola T,M argari L,Buttiglione M. et al. A Case of andau Kleffner syndrome secondary to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 Epilepsia,1993,34(3):551-556.
[6] Paquier P F,Van Donger H R,Looner M C B. The Landau kleffner Syndrome or acquired aphasis with convulsive disorder:Long-term Follow-up of Six Children and a 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Arch Neurol,1992,49(4):354-359.
[7] Solomon G E,Carson D,Pavlakis S. et al. Intracranial EEG Monitoring in Lan dau Kleffner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left temporal lobe astrocytoma. Epilepsia,1993,34(3):557-560.
[8] Enrique O,Sergio C,Fabian D. et al. Acquired epileptic aphleptic aphasia(the LandauKleffner syndrome)due to neurocysticercosis. Epilepsia,1989,30(5):569.
[9] 蔡文仙,舒志荣.Landau-Kleffner综合征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分册,2004,31(3):149-151.
[10] 王彤歌,程建华,马琦.获得性癫痫性失语.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2,(1):79-80.
[11] 关静,周水珍.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研究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38(2):127-129.
[12] 李良勇,张慧敏,王玉等.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6(6):712-714.
[13] Lagae L G,Silberstein J,Gillis P L,et al. Successful use of IVIG in Lan dau Kleffner syndrome. Pediatr Neurol,1998,18(2):165-168.
[14] 张林妹,周水珍,黄海娟等.获得性癫痫性失语合并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1例.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3):2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