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雪域高原的健康守卫者

1.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基本情况
在美丽的跑马山下,奔腾的雅拉河畔,是情歌的故乡美丽的康定城,一首溜溜的康定情歌,将这座秀美的西南小城传遍五湖四海。在这座古老的小城中,矗立着一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却鲜为人知的医院—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医院的前身,是美籍传教士安德烈夫妇1922年创建的“康定疗养院”和国民政府西康省筹备委员会1938年创建的“西康省立医院”,之后,历经多次改组、整合、更名,1955年10月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医院更名为“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至今。
随着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医院占地面积3.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床位编制499张,实际开放病床512张;年门诊量25.4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2.3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近10 000台次。医院职工总数575人,卫技人员481人,大专以上学历364人,研究生9名,在读博士生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正高9人、副高6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15人。医院设置职能部门10个、临床科室20个、医技科室11个。
医院有较为完善的基本医疗设施设备,能满足日常临床、医技需求,并配备有核磁共振、螺旋CT、C臂、DR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胃镜、电视腹腔镜、鼻内窥镜、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建有较完善的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分别建立了远程会诊、教学系统。
医院于1997年6月经四川省医院评审委员会评审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唯一一所“二级甲等医院”,2002年9月评审为甘孜藏族自治州综合性医院中的第一所“国际爱婴医院”。2005年12月通过了由省卫生厅委托州卫生局专家组进行的“医院复查及管理评价”。2009年8月经省卫生厅专家组评审为“三级乙等医院”,2013年11月通过了省卫生厅“三级乙等”医院复审。
医院目前的医疗服务除覆盖甘孜藏族自治州18个县外,还辐射到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青海省玉树州、果洛州和云南省迪庆州等。医院注重医德医风和精神文明建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省、州先进集体荣誉,2009年荣获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 等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州级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2011年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届“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2013年荣获国家卫计委“四川芦山‘4.20’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荣誉称号。医院有第三十九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
2.过去五年医院发展建设取得的成绩
过去五年,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不断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工作,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全面推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
1)不断深化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
一是实行院长总负责、院科两级管理、临床具体落实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了《住院总医师工作制度》、《危重病人ICU集中管理制度》、《科主任、护士长例会工作制度》等,对质量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及时反馈,提高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水平。二是牢牢抓住核心制度的执行,把执行核心制度情况与科室、个人绩效挂钩,加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三是不断加强基础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使医院的终末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医疗纠纷投诉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
2)认真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管理措施: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安全管理等制度,落实特殊情况下的沟通协作制度,“危急值”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加强高危患者、重点环节、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宣传培训、健康教育、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疗行为的信任和依从性,缓解医患矛盾,规避医疗安全事故。
3)不断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
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推进“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通过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合理配置急诊人力资源、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对所有急诊危重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制;急诊科、急诊检验、影像检查、药剂科实行7×24小时服务;规范窗口服务行为、开通专家门诊服务、实行弹性排班;推行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制度;公开收费价格、接受社会监督;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双语导医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服务质量的改善,落实“以患者为中心”。
(2)不断加强医院能力建设,努力满足患者需求
1)加强专科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医院先后成立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治疗中心”、“甘孜藏族自治州白内障防治中心”、“甘孜藏族自治州传染病医院”、“甘孜藏族自治州烧伤创疡治疗基地”,建立了“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眼科),目前正在创建省重点专科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防治中心和四川省民族地区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向省卫生厅申报民族地区重点专科结核病诊疗中心正在等待评审。
2)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先后开展了肝包虫病外囊切除和三肝叶切除、角膜移植手术、介入治疗、烧伤创疡再生医疗、CT各部位三维重建及多期扫描技术,前列腺增生等离子电切、核磁共振检查、高压氧治疗等8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更好地满足了广大患者的医疗需求。
3)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建设投入,完善网络信息化建设,改善诊疗条件,基础设施等通过多途径、多形式争取资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以来,医院先后完成了“住院部大楼”、“康巴眼科(耳鼻喉)中心”、“门诊部综合大楼”、“职工安心工程”等建设项目,完成了医技综合楼、护士楼改造,修建了职工体育场,2013年初启动了“第二医疗区项目”建设(项目占地近3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包括精神卫生中心、包虫病治疗中心等9个项目组成,总投资近2亿元),2014年底竣工交付使用。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条件和环境,改善了职工的居住条件,稳定了职工队伍。医疗设备:2009年以来,医院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购置了核磁共振(MR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压氧舱设备、等离子电切系统等医疗设备,提高了医院对疾病的诊治水平和能力,改善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诊疗条件,降低了老百姓由于转诊而带来的额外经济负担。信息化建设:2009年以来,医院先后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建立了医院HIS、LIS、PACS、EMR、病案统计管理、PASS、医院感染管理、处方点评、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OA)、院长决策管理等信息化系统,提高了医院服务能力,同时与州医保、省农合实现对接,实现了全州医保和新农合的即时结报,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
4)科研工作:医院承担的《康定及周边地区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研究》(2009年)、《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在甘孜高原地区的应用研究》(2012年)分别荣获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高新技术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临床应用研究》2013年11月通过了州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甘孜州结核病耐药状况的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已经结题,医院配套经费到位率≥80%。眼科《白内障无障碍区》科研项目已获得省级立项。
(3)全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医院制定了《甘孜州人民医院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等,建立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引进的机制,为人才提供较好的事业平台。
1)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整体素质:
医院与华西医院、省医院、省肿瘤医院、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等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采取“派出去、请进来、自身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搞好各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工作,每年人才培养经费不低于60万元。2011年医院荣获了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届人才创新先进单位。
2)人才引进:
近年来刚性引进研究生9名,本科毕业生90余名;医院还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对口支援、学术讲座、专家教学查房、技术指导等形式,拓展了人才的柔性引进。
3)加强对外合作与学术交流:
国内合作与交流:医院与华西医院建立了“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协作关系,与省人民医院建立了集团医院关系,与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建立了包虫病防治协作关系,利用合作单位深厚医疗教学资源,持续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多途径为医务人员搭建事业发展平台。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了与国际防盲组织——美国、加拿大赛瓦基金会,印度阿拉文眼科医院的合作与交流。派遣医护人员前往印度阿拉文眼科医院学习眼科医疗护理技术和医院管理知识,邀请国际防盲组织、印度阿拉文眼科医院专家来医院进行技术和管理指导培训。承办、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医院先后承办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州级继教项目以及多项省级学术年会活动,经常邀请省内外专家来医院开展学术讲座与技术交流,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国内、省内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有30余人担任四川省医学会、中西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职务。
4)创新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通过改革,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收入增加了工资的50%,中级职称人员收入增加了工资的30%。二是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在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聘任中增加论文的评分权重,稿费予以全部报销;对外出进修学习和下派锻炼的专业技术人员医院按比例给予绩效工资;根据职称、职务、岗位分别按不同的级别兑现财政工资以外的职务津贴和岗位津贴,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价值和劳动成果;安排医院职工到内地学习、考察、休养;对全院40岁年龄以上人员定期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4)倾情惠民利民,勇担社会责任
1)社会公益性服务:
积极参加了“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爱眼日”、“爱心慈善”等社会公益性服务活动。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和义诊咨询。
2)政府指令性任务:
圆满完成政府指令性及各种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工作任务,包括“4·14”玉树地震、“7·2”甘孜重大交通事故、“10·8”海螺沟重大食物中毒、“12·5”道孚草原火灾、“9·7”理塘鼠疫、“4·20”芦山地震等重大灾害事件医疗救援工作。
3)深入开展“挂、帮、包”对口帮扶活动:
按照州委州府要求,先后对德格县所巴乡莫通村、岳巴乡日炯村实施了为期3年的对口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了贫困户牧民定居房建设、帮扶及日常生活用品购置任务,为村民购买养老费,解决了村民饮水、照明问题,维修了道路,资助了贫困学生,捐赠了卫生院医疗设施设备、办公用品及药品。
4)群众工作全覆盖工作:
按照州委部署,医院以“结对认亲”、“支部共创共建”、“爱心帮扶”为主要内容,全院职工结对德格县竹庆乡702户农牧民群众,既做好规定动作,又力所能及的做好自选动作,在支部共创共建和结对认亲的德格县竹庆乡得到了一致好评。在“看病就医找亲戚、医院开绿色通道”的帮扶政策下,已有近百名竹庆乡的“亲戚”到院进行了治疗,都得到了“亲戚”细心的关照,满意而归。
5)视觉中心建设:
协助炉霍、道乎、九龙、乡城、色达、白玉县建立了6所视觉中心,并为每个视觉中心配备了电脑、裂隙灯等眼科基本设备,与各视觉中心的眼科工作人员建立了网络关系,为各视觉中心解决网络连接费用近万元。
6)爱心捐款捐物:
积极响应州爱心慈善领导小组的“捐出一天工资”的倡议,全院职工踊跃捐款,2012年、2013年分别捐款32 180元、33 377元。为德格重度烫伤男童捐款,共捐款1.25万元。向4·14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和四川省部分泥石流灾区捐款5.9万元,为“4·20”芦山地震捐款6万多元。
7)深入开展“三大民生”惠民工程:
白内障下乡免费筛查及复明手术:几年来,医院组织医疗队深入甘孜藏族自治州18县以及周边地区开展了白内障及眼科疾病免费下乡宣传、筛查、发放药水、发放偏光眼镜及手术工作,医院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及技术支持,目前白内障患者来医院手术治疗均得到良好的诊治。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手术治疗:由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包虫病的重灾区,包虫病防治工作难度大。几年来,医院先后派出医疗队深入到石渠、色达等14县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包虫病免费筛查工作。自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手术治疗项目启动以来,来院住院包虫病患者869例,手术治疗524例。特殊人群医疗救助:几年来,医院对五保户、三无人员等按照特殊人群医疗救助相关规定实施了100%的医疗救助外,共救助3677人次,合计救助减免2 301 856.44元。
8)贫困群体、僧侣群体免费疾病普查:
为响应州委“同心同向”号召,医院多次派医疗队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白玉亚青寺、石渠色须寺、炉霍、道孚、甘孜等地寺院为僧尼免费做疾病普查,得到了寺庙僧众的普遍欢迎。

(王秀容 廖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