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烧 伤
【概述】
由热力导致的组织损伤称为烧伤,包括各种高温的气体、液体、固体以及电、化学刺激等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或)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临床经验证明,烧伤达全身体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可有生命危险。
【诊断步骤】
1.问诊要点
(1)烧伤发生的现场情况、致伤方式、时间、伤后的早期处理。
(2)疼痛的程度和范围,有无伴头晕、心慌、口渴、频繁呕吐等。
(3)有无咽痒、咳嗽、咳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
(4)既往病史、过敏史等。
2.体检要点
(1)判断有无呼吸困难、是否存在烦躁、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低、尿少、肢冷、气促、发绀等。
(2)检查烧伤的范围、创面表现、污染情况,分析烧伤机制,评估烧伤深度。
(3)检查是否存在呼吸道吸入性损伤、复合伤。
3.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有无发生感染,帮助判断有无血容量不足。
(2)选择性检查:
根据病情选择血气分析、胸片、心电图等检查。
4.诊断要点
(1)烧伤深度
1)Ⅰ度烧伤又称红斑性烧伤,仅及表皮浅层,基底层尚存。局部皮肤可有发红、肿胀、疼痛、烧灼感,无水疱,3~7天脱屑痊愈。愈后可有短时间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2)Ⅱ度烧伤又称水疱性烧伤,又分浅Ⅱ度烧伤和深Ⅱ度烧伤:
a.浅Ⅱ度烧伤累及表皮基底层和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水疱皮若剥脱,创面湿润,创底鲜红、水肿,疼痛明显。若无感染等并发症可于1~2周内痊愈,愈后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瘢痕。
b.深Ⅱ度烧伤累及真皮乳头层以下的真皮网状层,但仍残留部分真皮和皮肤附属器。局部肿胀,水疱较小。感觉迟钝,疼痛较轻。如无感染可于3~4周内痊愈,愈后留有瘢痕,但皮肤功能基本保存。
3)Ⅲ度烧伤又称焦痂性烧伤,累及皮肤的全层甚至皮下脂肪、肌肉、骨骼等。创面苍白或焦黄炭化,无疼痛,无水疱,感觉消失,质韧似皮革。3~4周后焦痂脱落后遗留肉芽组织面,需植皮才能愈合,较小创面也可由瘢痕组织愈合,愈后留下瘢痕,皮肤功能丧失。
(2)烧伤面积:
1)新九分法:
①头、颈、面各占3%,共占9%;②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18%;③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④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双足7%)共占46%。⑤成年女性的双足和双臀各占6%。
2)手掌法:
患者手掌的面积按1%计算。
3)小儿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
①头面颈部面积%=9+(12-年龄);②臀部及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3)吸入性损伤:
表现为①燃烧现场相对密闭;②呼吸道刺激,炭末痰,呼吸困难或伴肺部哮鸣音;③面、颈、口鼻周围深度烧伤,鼻毛烧伤和声音嘶哑。
(4)烧伤休克:
主要表现为①心率增快、脉搏细速、脉压变小和血压下降、末梢循环不良;②尿量减少、呼吸浅快、口渴、烦躁;③血液化验:血细胞比容升高、低钠血症、低蛋白和酸中毒。
(5)烧伤脓毒症:
患者符合以下前11条中6条可拟诊为烧伤脓毒症;符合以下前1l条中6条加第12条中任何一项,可确诊为烧伤脓毒症。
1)兴奋多语,幻觉、定向障碍或精神抑郁。
2)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烧伤创面急剧恶化,表现为潮湿、晦暗、有坏死斑、加深等。
4)中心体温>39.0℃或者<36.5℃。
5)心率加快,成人>130次/分,儿童大于其年龄段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
6)呼吸频率增加,未进行机械通气时成人>28次/分,儿童大于其年龄段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
7)血小板计数减少,成人<50×10 9/L,儿童小于其年龄段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
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 9/L或<5×10 9/L,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0.80或未成熟粒细胞>0.10;儿童大于或小于其年龄段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
9)血降钙素原>0.5μg/L。
10)血钠>155mmol/L。
11)血糖>14mmol/L(无糖尿病病史)。
12)血微生物培养阳性或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6)判断病情危重程度
1)轻度烧伤:
Ⅱ度烧伤面积在9%(小儿在5%)以下。
2)中度烧伤:
①Ⅱ度烧伤面积在10%~29%(小儿6%~15%);②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小儿5%)以下。
3)重度烧伤:
①总面积在30%~49%;②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19%(小儿总面积在16%~25%或Ⅲ度烧伤在6%~10%);③Ⅱ度、Ⅲ度烧伤面积虽达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严重呼吸道烧伤或合并其他严重创伤或化学中毒者。
4)特重烧伤:
①总面积在50%以上;②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小儿总面积25%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③或已有严重并发症者。
5.鉴别诊断要点
(1)与电烧伤相鉴别:
电烧伤除热力烧伤外尚存在特有的电传导损伤,可造成心律失常,严重时出现电休克、室颤、呼吸心搏骤停。高压电击伤多有出入口、呈“外小内大”等特点,深部损伤具有多样性和不规则性,常有进行性坏死。
(2)与化学烧伤相鉴别:
化学烧伤在去除接触后损伤仍可进行,除烧伤外,还可因吸收代谢而发生中毒,损伤的严重程度决定于化学物质性质、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①酸烧伤创面皮革样成痂,一般不向深部侵蚀,但脱痂慢;②碱烧伤创面黏滑呈肥皂样,痂皮软,有进行性加重趋势,疼痛剧烈,愈合慢,易感染;③磷烧伤创面无水疱,Ⅱ度呈棕褐色,Ⅲ度呈蓝黑色,可深达骨骼,界限清晰,多合并磷中毒。
6.确定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即可确诊,但需迅速评估烧伤面积和深度。
(2)吸入性烧伤应仔细询问病史并根据现场情况和临床表现方能作出诊断。
【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除轻度烧伤外一般需住院治疗,保证呼吸道通畅,开通静脉通道,注意保暖,检查和处理创面动作应轻柔。
(2)对症治疗
1)镇痛管理
a.轻度疼痛可选用:①双氯芬酸钠栓塞入肛门2cm处,成人50mg/次,1~2次/天;②或塞来昔布200mg/次,1~2次/天,口服。
b.中度疼痛可选用:①曲马多50~100mg/次,2~3次/天,口服或肌内注射,1天剂量最多不超过400mg;②吗啡10mg/次,口服;③必要时亦可曲马多、吗啡或塞来昔布口服剂型联用。
c.剧烈疼痛可选用:①哌替啶50~100mg/次,肌内注射;②或吗啡10mg/次,皮下注射或静脉缓慢推注;③或选用杜非合剂、杜氟合剂、镇痛泵等。注意呼吸抑制和气管管理,必要时应在吸氧和监护下进行。
2)烧伤补液
a.中小面积烧伤:①第一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为1.5ml/kg乘以烧伤面积(Ⅱ度和Ⅲ度),其中晶体1ml/kg,胶体为0.5ml/kg,另加基础水分2000ml,前8小时补入总量的一半,后16小时补充另一半;②第二个24小时晶胶体减半,基础水分同前;③目标:尿量恢复至30~50ml/h,血流动力学稳定。
b.大面积、危重烧伤:①采用目标复苏,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尿量、心功能、血乳酸精准计算补液量和灵活调节;②目标:尿量恢复至30~50ml/h,碱剩余<-6,氧供(DO 2)>500ml/m 2,血流动力学稳定。
c.延迟复苏烧伤:是指伤后6小时才开始补液治疗的患者。①第一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为2.6ml/kg乘以烧伤面积(Ⅱ度和Ⅲ度),其中晶体与胶体各1.3ml/kg,另加基础水分2000ml,前8小时补入总量的一半,后16小时补充另一半;②第二个24小时晶胶体改为1ml/kg,晶体与胶体各为0.5ml/kg,基础水分同前;③目标:尿量恢复至30~50ml/h,碱剩余<-6,血流动力学稳定。
d.合并吸入性损伤:补液应适当增多,但应结合出入量和化验结果判断,不可过多,亦不可过度限制。
3)烧伤感染
a.破伤风抗毒素1500U皮试后肌内注射。
b.轻度烧伤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中重度烧伤应做血培养、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并动态监测,尽早从经验用药过渡到目标用药,抗感染治疗仅作为全身治疗的一部分,强调“早用、早停”和“围术期应用”。
c.烧伤感染早期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可根据感染情况选用下列药物之一:①头孢唑林静脉滴注,成人0.5~1g/次,2~4次/天;儿童,每天20~100mg/kg,分2~4次;②苯唑西林静脉滴注,成人1~2g/次,溶于100ml输液中滴注0.5~1小时,3~4次/天;小儿按体重每天25~75mg/kg,分3~4次给予;③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成人1~2g/次,2~4次/天;小儿每天40~80mg/kg,分2~4次用药,最大剂量每天160mg/kg,分2~4次给药,舒巴坦的最大剂量每天不得超过80mg/kg。
d.烧伤后期多为移植菌或机会菌感染,应根据血液、尿液、痰液、创面分泌物的细菌、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使用敏感、低毒的抗菌药物治疗。
e.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不能外用于创面。
4)创面处理
a.I度烧伤:创面不需要处理。
b.小面积烧伤(<20%Ⅱ度以下):可立即冷水冲洗或浸泡(水温10℃~20℃),化学烧伤首先要去除存留于创面的化学颗粒,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可持续1~2小时。
c.II度烧伤:创面去除异物、清洁和保护创面,除明显污染、化学烧伤外一般不清除水疱,小水疱不需要处理,大水疱在低位处剪破引流,使用碘伏消毒创面、湿润烧伤膏涂敷等。
d.Ⅲ度烧伤:创面大、烧伤较深、创面感染难以避免者,可使用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锌糊剂或2%碘酊,亦可用磺胺米隆,抗菌作用好,焦痂穿透力强,多用于清创不及时或已发生感染的创面,但因抑制碳酸酐酶,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对创面有刺激性,可引起疼痛。
e.半暴露疗法:适用于早期无明显感染的浅Ⅱ度创面,仅覆盖单层抗菌纱布,可用灯烤、热风筒吹等方式促进创面干燥,如创面分泌物多应及时清洁后改为包扎疗法。
f.暴露疗法:适用于头面部烧伤、大面积深度烧伤或天气炎热(特别是湿热)时,注意正确处理创面,避免创面压迫和摩擦。
g.包扎疗法:适用于四肢的II度烧伤:①清创后用0.5%的碘伏油纱贴敷创面,边缘需覆盖正常皮肤3~5cm,然后多层干纱、脱脂棉垫均匀包扎,敷料厚度视渗出量而定;②敷料更换,清洁创面5天1次,渗出多1~3天1次,创面感染如伴有异味、发热、白细胞升高、创面渗湿者须及时更换;③局部渗透可在局部加垫继续包扎,渗出较广泛或污染应全部更换。
h.制动:四肢、颈屈侧应制动在伸位,四肢关节于功能位,手部应拇指外展对掌,掌指关节屈曲80°,指间关节伸直,指蹼间填塞纱布,主要是防止愈合后瘢痕挛缩影响功能。
(3)手术治疗:
深Ⅱ度以上烧伤创面视病情进行小、中清创,Ⅲ度烧伤视病情尽早切痂(特别是环形焦痂),病情严重者创面清创应力求简单,快速,避免搬动。深Ⅱ度以上烧伤建议住院或转院至烧伤专科治疗。
2.中医治疗
烧伤属中医学“烧伤”的范畴。临床上针对轻、中度烧伤者或烧伤后期,可在专科诊治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康复治疗,以期缓解症状及促进组织修复。
(1)中医内治:
临床常见有火热伤津证、阴伤阳脱证、阴伤胃败证等证型。治以清热解毒,养阴益气为主,辨证辅以止痛、凉血、开窍等治法,尤需注重保护津液。常用方剂有黄连解毒汤、参附汤合生脉饮、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大面积烧伤救急时可内服云南白药保险子。
(2)其他治疗:
亦可选用湿敷、烧伤膏外涂等外治法。
【风险规避】
1.误诊防范
(1)吸入性损伤是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多数漏诊发生于全身病情严重而呼吸道烧伤不太明显、病史询问不清时,详细检查面、颈、口鼻等处的烧伤情况,了解烧伤现场是否密闭,仔细观察呼吸道分泌物是否含炭末样颗粒、有无呼吸道症状可避免漏诊。
(2)对烧伤程度的误判和对病情演变和并发症认识不足可延误治疗和加重病情,需熟悉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特点,把握手术切痂时机,提高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烧伤补液、静脉营养支持的认识。
2.医患沟通
(1)一般告知:
烧伤现场迅速脱去燃烧或污染的衣物,保护创面避免污染,密闭空间用湿毛巾保护口鼻,避免吸入性损伤或窒息。早期冷疗,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浸泡,需足够的时间才有效。
(2)风险告知
1)化学烧伤要及时去除污染物质和残留于皮肤的化学物质,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2)病情严重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发生休克、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后期可能需多次手术治疗,取得理解及配合。
3.记录要点
(1)详细记录烧伤的面积、深度、污染情况、神志、生命体征,有无吸入性损伤等。
(2)病情危重的立即抢救并做好记录。
(3)对中重度烧伤安排住院或转院至烧伤专科治疗,拒绝住院或转院的应告知风险并作好记录。
(王海峰 叶锡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