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急性胆囊炎
【概述】
急性胆囊炎属于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常分为结石性和非结石性,临床上大多为结石性胆囊炎。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金标准,不过,在胆囊功能良好且无畸形的情况下,近年来新式内镜微创保胆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诊断步骤】
1.问诊要点
(1)腹痛部位、性质,是否高脂、饱餐后诱发,深呼吸或咳嗽时是否加重,有无肩、腰背部放射痛。
(2)腹痛有无伴畏寒、寒战、发热,是否伴有黄疸、恶心、呕吐。
(3)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处理的方法及转归。
(4)既往的胆道影像学、肝功能检查情况。
2.体检要点
(1)右上腹(肝胆区)是否有固定性压痛,有无局限性腹膜炎体征、墨菲征阳性、肝胆区叩痛。
(2)是否存在黄疸,黄疸的程度,右上腹可否触及压痛、肿大的包块等。
3.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1)血常规:
多表现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2)心电图、胸片:
常规检查,初步排除心脏及肺部疾病。
3)血尿淀粉酶、心肌酶等检查:
排除胰腺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变。
4)超声检查:
可发现胆囊壁增厚(>4mm)、胆囊增大(长轴>8cm,短轴>4cm)、胆囊颈结石、胆囊周围积液和“双边征”(胆囊壁增厚、水肿形成环状低回声带),了解肝内外胆管是否扩张等。
5)CT检查:
胆囊周围积液、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脂肪组织出现条索状高信号区等。
(2)选择性检查
1)肝肾功能、电解质:
了解胆红素、肝肾功能是否异常,是否伴随水电解质紊乱。
2)磁共振成像(MRI):
胆囊周围高信号、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
4.诊断要点
(1)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中上腹部绞痛和(或)持续性右上腹胀痛是该病的典型表现,可向右肩背部放射,或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轻症患者可仅有上腹隐痛或腹胀。
2)体征:右上腹压痛、肝胆区叩痛阳性,墨菲征阳性。
3)全身反应:发热,严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部分波及胆管或合并胆管梗阻、感染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血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30mg/L。
(2)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程度分级
1)轻度:未达中、重度标准。
2)中度:①白细胞>18×10 9/L;②右上腹可触及包块;③发病时间>72小时;④局部炎症严重: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周围脓肿,胆源性腹膜炎,肝脓肿。
3)重度:①低血压,需要使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②意识障碍;③氧合指数<300mmHg;④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1.5;⑤少尿,血肌酐>20mg/L;⑥血小板<10×10 9/L。
(3)非结石性胆囊炎首次发作且胆囊明显肿大、压力高、局部腹膜刺激征明显者易于出现穿孔,最常表现为胆囊周围脓肿形成,其次是弥漫性腹膜炎,长期胆道病史的老年患者可形成胆-十二指肠瘘、胆-结肠瘘、胆-胆管瘘,甚至胆石性肠梗阻,少见有肝脓肿、体表胆瘘等。
(4)腹平片上见胆囊壁增厚并积气提示急性气肿性胆囊炎,为产气厌氧菌感染,多见于老年男性和糖尿病患者,病死率较高。
5.鉴别诊断要点
(1)与急性胃肠炎相鉴别:
有不洁饮食史、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和呕吐多为急性胃炎,若伴有腹泻多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往往在高脂餐后发作,有右上腹固定位置压痛,墨菲征阳性,腹泻少,轻度上腹隐痛的急性胆囊炎多易被误诊为“胃病”或急性胃肠炎,胆囊彩超或上腹部CT等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可鉴别。
(2)与急性右侧肺炎相鉴别:
急性右侧肺炎大多数病前有感冒的前驱症状,可伴发热、胸痛、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胸片可有肺纹理增粗和阴影改变,多易于鉴别。
(3)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前区或胸骨后突发的剧烈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但墨菲征阴性,肝胆区无叩痛,心电图有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D-二聚体升高,可伴有低血压和休克。需注意原有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发生胆囊炎时易误诊,可结合影像学和病情变化分析。
(4)与消化性溃疡穿孔相鉴别:
溃疡病穿孔者腹痛常突然发生,腹膜炎体征明显呈板状腹,腹腔穿刺液可见混浊胃肠道内容物,一般容易诊断。但有时穿孔小而局限时难以确诊,超声可发现腹腔积液、X线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5)与急性胰腺炎相鉴别:
急性胰腺炎腹痛多位于脐水平线,以左腹部及中腹部疼痛为多见,压痛范围较广泛,血、尿淀粉酶升高,影像学检查多见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及胰腺界限不清,甚至有腹腔积液,可合并胆囊结石及肿大或胆总管结石及胆总管扩张。
(6)与右侧肾与输尿管结石相鉴别:
右侧肾与输尿管结石可误诊为急性胆囊炎,但泌尿系结石引起的疼痛往往是绞痛且伴有血尿,可向腹股沟区及会阴部放射,无右上腹叩压痛,墨菲征阴性,一般不难鉴别。
6.确定诊断
(1)诊断急性胆囊炎必须具有以上症状、体征、全身反应中至少各有一项,仅有影像学依据应诊断为疑似急性胆囊炎。
(2)结合影像学胆囊壁厚度增加>4mm、积液或发现息肉、结石等阳性病理改变可以确定诊断。
【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一般建议住院治疗,予禁食,卧床休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处理。
(2)对症治疗
1)解痉止痛多选用曲马多100mg/次,肌内注射;或阿托品0.5mg/次,肌内注射;或山茛菪碱10mg/次,肌内注射;或选用屈他维林口服,成人40~80mg/次,3次/天(亦可40~80mg/次皮下注射,或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推注)。
2)解痉利胆,如口服消炎利胆片4~6片/次,3次/天;或口服33%硫酸镁10ml/次,3次/天。
(3)对因治疗
1)病情较轻可不用抗菌药物,或采用口服给药,首选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400mg/次,1次/天,口服,禁用于儿童、少年、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
2)中重度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前先进行血培养、胆汁培养和药敏试验,血白细胞明显升高时可先经验用药,选用革兰阴性菌敏感且胆道药物浓度较高的抗菌药物,如头孢他啶4.0~6.0g/d,分2~3次静滴;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12.0g/d,分2~3次静滴等。明确病原菌后根据药敏结果给予目标用药,急性胆囊炎治疗3~5天后,症状和体征消失、体温和白细胞恢复正常,应及时停用抗菌药物,避免长期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和造成细菌耐药。
3)熊去氧胆酸,主要用于溶解胆固醇小结石,按体重一次10mg/kg,1次/天,饭后服用,疗程6~24个月以上,服药期间每6个月超声复查一次,无效者停用,主要用于拒绝手术和有手术禁忌的患者;亦可术后服用以降低结石复发率,用法为250mg/次,1次/天,每6个月超声复查一次,不应少于3个月。
4)单纯溶石及体外碎石因疗效不可靠和并发症较多,临床已淘汰。
(4)手术治疗
1)急性轻、中度胆囊炎一旦确诊建议住院行胆囊切除治疗,原则上争取发病48小时内手术,超过72小时的应在感染控制后择期手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年龄>60岁或体质较差,发病时间>72小时,有严重并发症)、胆囊感染严重(胆囊壁厚度>8mm,白细胞>18×10 9/L,水肿粘连严重)者可行胆囊造瘘术、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等,待病情缓解后再行Ⅱ期手术。
3)胆囊颈结石嵌顿或合并胆总管梗阻、胆源性胰腺炎等存在梗阻者,应尽早手术解除梗阻。
4)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因血运障碍或感染原因易穿孔、坏疽,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5)胆囊结石,胆囊壁<4mm,胆囊壁厚度均匀、胆囊无畸形,患者有保胆意愿者,可选择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
2.中医治疗
急性胆囊炎属中医学“胆胀”、“黄疸”、“胁痛”、“结胸”等范畴。临床上针对保守治疗者,可使用中医康复治疗以缓解症状。
(1)中医内治:
辨证多从热从湿,临床常见有肝胆蕴热证、肝胆湿热证、肝胆热毒证、肝火扰神证等证型。治以疏肝利胆为主,辨证辅以清热、除湿、解毒、安神等治法。常用方剂有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等。消炎利胆片、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等中成药亦常辨证选用。
(2)其他治疗:
针刺取穴以外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肝俞、胆俞、日月等为主,手法多用泻法。
【风险规避】
1.误诊防范
(1)坏疽性胆囊炎特别是穿孔者易误诊,主要原因在于胆囊炎腹痛的位置和溃疡病、急性胰腺炎等重叠、都可有突发腹痛、腹膜炎体征和发热,应注意鉴别,以免误诊。
(2)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常不典型,可长期误诊为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有时伴胸闷、心悸等可被误诊为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相反心血管疾病又因发病不典型而可被误诊为胆囊炎。常规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查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等以鉴别。
(3)右侧肺炎、胸膜炎出现右上腹疼痛时易误诊为胆囊炎,注意常规行胸片检查,注意呼吸系统病史、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呼吸音粗糙、胸膜摩擦音等肺部体征,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
(4)注意胆囊壁不均匀、胆囊息肉蒂部较宽、直径在≥10mm者要防止遗漏胆囊癌变,建议行肿瘤标志物检查。
(5)合并波动性黄疸或者隐性黄疸,胆总管直径在10mm以内,注意鉴别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或Mirizzi综合征,必要时行CT增强或MRI检查。
2.医患沟通
(1)一般告知:
饮食不节制、抵抗力低下时,胆囊炎症易复发,建议低脂饮食,作息规律和防止疲劳。
(2)风险告知
1)结石及炎症的长期刺激可诱发胆囊炎、胆囊癌,应积极治疗。
2)患者要求行新式内镜保胆手术者,必需胆囊功能良好,胆囊无畸形,否则建议切除胆囊。
3)胆囊壁不均匀、胆囊息肉蒂部较宽、直径在≥10mm者有癌变可能,建议尽快手术,并做术中快速冷冻病理切片。
4)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与感染、化学刺激、胆囊血运障碍相关,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坏疽、穿孔、腹膜炎,病死率较高。
3.记录要点
(1)详细记录腹痛发生的时间、位置,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发作,有无伴恶心呕吐,有无心慌、胸闷、发热、寒战、黄疸等。
(2)建议住院治疗,告知有可能急诊行手术,患者拒绝住院要告知风险并在病历中记录。
(王三贵 王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