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概述】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主要是指由病毒、细菌、物理及化学刺激或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其中以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
【诊断步骤】
1.问诊要点
(1)有无受凉、劳累、吸入刺激性气体等诱因。
(2)咳嗽时间,每天昼夜咳嗽频率的变化;咳嗽程度是重还是轻,是单声还是连续、发作性咳嗽,有无咳痰,痰的颜色、性状和量,有无特殊气味,是否痰中带血。
(3)有无鼻塞、流涕、咽痛;有无发热、畏寒;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及气喘。
(4)有无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体检要点
(1)体温及呼吸频率。
(2)肺部听诊有无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3.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1)血常规:
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多无异常,存在细菌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核左移。
2)血清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时普遍升高。
3)胸片:
肺纹理增多增粗为常见表现。部分患者胸片无异常。
(2)选择性检查
1)流感病毒相关抗原:
排查有无相关流感病毒感染。
2)痰液检查:
痰涂片及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明确细菌类型,有助于指导抗菌药物治疗。
4.诊断要点
(1)发病急,常先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开始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在冷空气及刺激性气体刺激后加重,若有细菌感染时可出现黏液性脓痰;伴发有支气管痉挛者可出现气喘及呼吸困难症状;咳嗽剧烈可引起胸痛。
(3)全身症状较轻,体温一般不超过38℃。
(4)肺部查体闻及双肺呼吸音增粗或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在咳嗽、咳痰后消失。
(5)胸片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多。
(6)排除肺结核、肺炎、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等疾病。
5.鉴别诊断要点
(1)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
流行性感冒与本病症状相似,但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骤,有流行病史,以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通过病毒分离及补体结合试验可鉴别。
(2)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要特征,肺部无异常体征,一般不难鉴别。
(3)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支气管炎若并发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气喘,肺部可有哮鸣音,此时应与支气管哮喘鉴别,一般支气管哮喘有反复发作性喘息,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一般无发热,采用支气管激发试验可鉴别。
(4)与肺炎相鉴别:
肺炎亦有支气管炎类似症状及肺部体征,但胸片有相对应X线改变。
(5)与肺结核相鉴别:
肺结核除咳嗽咳痰症状外,多伴有消瘦、咯血、食欲缺乏、盗汗及午后低热等结核毒性症状,胸片、结核菌素试验、痰培养可协助诊断。
(6)与肺癌相鉴别:
肺癌多引起刺激性干咳、血痰或痰中带血丝、发热、气促症状,胸片或CT可见肺内占位性病变可鉴别。
(7)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诱发的咳嗽相鉴别:
药物引起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有明确的药物服用史,抗感染治疗无效,停药后4周症状消失或减轻,一般不难鉴别。
6.确定诊断
(1)存在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呼吸音增粗或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啰音在咳嗽咳痰后消失,胸片正常或可见肺纹理增粗,可初步诊断。
(2)排除肺结核、肺炎、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等疾病后可确诊。
【治疗要点】
1.西医治疗
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多数病例为自限性。少部分由细菌感染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故以口服药物对症治疗为主,不应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体温低于38.0℃时不必静脉输液。
(1)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注意避免粉尘、刺激性气体、环境刺激物等有害刺激物的刺激以及花粉等过敏原的吸入。
(2)对症治疗:
止咳、化痰、解痉等对症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1)剧烈咳嗽者、无痰或少痰者可酌情服用镇咳药物,如喷托维林25mg或右美沙芬15~30mg,3次/天,若疗效欠佳者可短期使用可待因15~30mg,3次/天。
2)痰多黏稠者服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30~60mg或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300mg,3~4次/天。痰液较多者不应给予可待因,以免影响痰液排出。
3)部分患者气管反应性增高,导致支气管痉挛,出现喘息症状。可服用氨茶碱0.1g,3次/天或β-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2.5mg或沙丁胺醇2.4mg,3次/天。
(3)抗感染治疗
1)原则:
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抗菌药物既不能预防细菌感染亦不能缩短病程和减轻病情,滥用抗菌药物还可能导致耐药现象,故不应常规使用抗菌药物。但以下情况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①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百日咳博德特菌、或肺炎衣原体引起,此时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②75岁以上的发热患者;③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④心功能不全患者;⑤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2)抗菌药物治疗:
符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患者,在留取病原学标本后推荐选用口服的抗菌药物是①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0.5~1g,口服,每6~8小时1次;②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羟氨苄0.25~0.5g,口服,每日4次,一日总量最大为4g;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酯0.5g,口服,2次/天;③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0.15g,餐前口服,2次/天;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0.1~0.2g,口服,2次/天。
2.中医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范畴,临床上中医康复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1)中医内治:
临床辨证先分表里,再辨邪气,常见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等证型,治以宣肺祛邪、化痰降气为主,辨证辅以散寒、清热、润燥等治法。常用方剂有止嗽散合三拗汤、桑菊饮、桑杏汤、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清金化痰汤、千金苇茎汤、黛蛤散等。通宣理肺丸、羚羊清肺丸、川贝枇杷露、橘红痰咳液等中成药亦常辨证选用。
(2)其他治疗:
针刺取穴以肺俞、列缺、合谷等为主;临床亦可用穴位贴敷、中药雾化、拔罐等外治法。
【风险规避】
1.误诊防范
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及胸部影像学检查,诊断本病不难。但若急性支气管炎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喘息胸闷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易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也有文献报道把胃食管反流病、早期左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内膜结核等误诊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如常规方法诊断不明确患者,充分利用肺功能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高分辨率胸部CT等辅助检查手段,减少误诊。
(2)可疑有胃食管反流病者,可行24小时胃酸监测检查,必要时予抑制胃酸分泌及促胃动力药物,行诊断性治疗。
(3)有心肺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若症状在夜间或平卧时出现,应注意排除早期左心功能不全,完善超声心动图,脑利钠肽等相关检查可减少误诊。
2.医患沟通
(1)一般告知:
告知患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手段;避免粉尘、刺激性气体、环境刺激物及花粉等致敏原的吸入。
(2)风险告知
1)若延误治疗,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能进展为肺炎。
2)若门诊治疗1周仍无缓解、有反复高热不退、有慢性心、肺基础病伴有明显气喘及呼吸困难者需住院治疗。
3)本病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特别是病因未明者,盲目使用可能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及二重感染等严重后果。
4)静脉输液有诸多不良反应,本病以口服对症药物治疗为主,体温低于38.0℃不必静脉输液治疗。
3.记录要点
(1)记录有无禽类接触等流行病史。
(2)记录咳嗽、痰液的性质特点;如有发热,描述体温的特点。
(3)记录肺部啰音是否咳嗽后消失,记录胸片结果。
(4)记录抗菌药物及静脉输液治疗的依据及用药名称。
(苏镜波 袁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