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后难愈性伤口修复:临床典型个案分析
- 郝岱峰 申传安
- 14字
- 2024-11-28 17:51:08
第二部分 躯干部术后难愈性创面
6.开胸术后切口不愈合伴胸骨后窦道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0岁。
主诉:前胸术后切口不愈合伴感染3个月余。
病史:患者40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20年前于当地医院行二尖瓣扩张手术,2012年10月11日于外院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术后切口愈合不佳,2012年11月20日伤口破溃,渗出及分泌物多,后于外院行抗感染、清创换药治疗,伤口未见明显好转,并出现周围红肿,持续治疗2月余后伤口脓性分泌物渐多,遂来我院创面修复中心门诊就诊,以“前胸术后切口不愈合伴感染”诊断于2013年1月7日入院。入院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入院时伤口情况:前胸可见25cm左右手术切口痕迹,已拆线,上方可见两处切口愈合不佳创面,直径2cm,两处切口中间愈合皮肤下可探及皮下窦道,黄白色渗出及分泌物多,创周皮肤红肿;左胸部中段可见长约15cm横向陈旧性手术切口愈后瘢痕,略高于正常皮肤,质硬,呈暗红色。
辅助检查:白细胞1.2×10 9/L;血红蛋白101g/L;心电图:异位心律,心房颤动,ST-T段改变(下壁前壁),逆钟向转位,射血分数55%;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胸部CT:胸骨有6根固定钢丝,3根位于创面内,胸骨后有一3cm×9cm腔。
入院诊断:①前胸术后切口不愈合伴感染;②低蛋白血症;③二尖瓣置入术后。
【治疗过程】
1.综合治疗措施 ①创面先行负压及冲洗治疗;②根据细菌培养及结果,针对性选择抗感染治疗:盐酸万古霉素抗感染;③调整全身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加用肠内营养支持;④完善术前及各科会诊,协商围术期及术中处置。
2.创面处理 2013年1月7日入院时(图6-1)见前胸术后切口上方两处创面,直径2cm,两处切口中间愈合皮肤下可探及皮下窦道,黄白色渗出及分泌物多,创周皮肤红肿。完善术前检查后,请心内科、胸外科、麻醉科会诊后,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分析,不适合做全麻手术,同时手术风险高,大范围开胸骨清创并行皮瓣(DIEP或肌皮瓣)否决,结合CT显示胸骨后窦道情况,常规简单清创及负压难以控制胸骨后感染;综合评议决定采用局部麻醉,窦道清创刮匙清创后,使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填充胸骨后窦道及封闭创面,并行低负压吸引治疗。2013年1月10日,术前2小时,行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单采自体血小板,分装3份后,2份冷冻储存,1份离心成富血小板血浆备用,后在局麻下行清创,开放皮下窦道,清除坏死组织、陈旧肉芽及分泌物后可见上方窦道口右侧有一4.5cm胸骨后窦道,与右侧窦道口相通(图6-2),窦道内大量黄白色分泌物,两窦道口深度3.5cm(图6-3、图6-4);下方创面清创后,窦道口深度4cm(图6-5),与上方窦道口在胸骨下有窦道相通,长8cm(图6-6),使用窦道清创刮匙彻底清创后,用脉冲冲洗枪连接冲洗管反复冲洗,可见条索状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图6-7),彻底冲洗(碘附、庆大霉素盐水、百克瑞消毒液)确保胸骨后腔内无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后,用20ml注射器抽取富血小板血浆,用导管深入胸骨后窦道,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填充胸骨后窦道,并用激活剂激活形成凝胶(图6-8、图6-9),创面外用纤维蛋白海绵覆盖(图6-10),外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图6-11)。术后7天更换负压装置,见创面清洁,可见有清亮渗出及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残余(图6-12),床旁消毒后,解冻1份富血小板血浆,用20ml注射器抽取富血小板血浆用导管深入胸骨后窦道注射填充,并用激活剂激活形成凝胶(图6-13),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术后14天更换负压装置,见创面清洁肉芽增生明显,窦道有部分结实肉芽填塞(图6-14),床旁消毒后,解冻1份富血小板血浆,将富血小板血浆均匀覆盖于创面上,用激活剂激活形成凝胶,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后每7天床旁更换负压装置(图6-15),术后第35天窦道完全封闭(图6-16),术后50天创面完全愈合。术后3个月(图6-17)、1年(图6-18)复诊,术区瘢痕愈合良好,未再出现红肿、破溃等不适。
图6-1 2013年1月7日入院时创面
图6-2 上创面与右侧窦道口相通,胸骨下窦道长4.5cm
图6-3 上创面右侧窦道口深度3.5cm
图6-4 上创面与右侧窦道口相连,胸骨下窦道大量黄白色分泌物
图6-5 下创面窦道深度4cm
图6-6 上创面与下创面窦道口胸骨下连通,长度8cm
图6-7 用导管冲洗枪反复冲洗胸骨后窦道,可见条索状坏死组织及分泌物
图6-8 彻底冲洗(碘附、庆大霉素盐水、百克瑞消毒液)后,用20ml注射器抽取富血小板血浆,用导管深入胸骨后窦道,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填充胸骨后窦道,并用激活剂激活形成凝胶
图6-9 激活剂激活形成凝胶
图6-10 创面外用纤维蛋白海绵覆盖
图6-11 外用负压封闭引流
图6-12 术后7天
图6-13 术后每次更换负压时,均解冻一份富血小板血浆,注射于窦道内并用激活剂激活形成凝胶
图6-14 术后14天
图6-15 术后2
图6-16 术后35天,窦道完全封闭
图6-17 术后3个月复诊
图6-18 术后1年复诊
【专家点评】
1.开胸术后切口不愈合是心胸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多种多样,如脂肪液化、异物残留、感染、切口张力大、机体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低下等。对于此类并发症,除全身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支持治疗外,切口的处理至关重要,现今主要的开胸术后切口不愈合的处理主要有换药、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清创皮瓣或肌皮瓣覆盖。
2.该病例创面特点为创面较小,但存在广泛的皮下窦道,特别是胸骨后腔隙。以往处理胸骨后窦道,只能采取全麻下按原切口纵劈胸骨后清创,使用肌皮瓣(DIEP)转移覆盖继发创面;以往修复方案需要全麻,手术时间长,胸骨再次劈开后很难愈合,肌皮瓣覆盖创面手术创伤大。同时该患者已行2次心脏手术,短期内再次全麻手术风险极高。故在术前多学科会诊评估后,否定静脉全身麻醉方式,同时尽量选择手术创伤小的手术修复。这给此类术后难愈性切口提出了更多要求。
3.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PRP中含有大量生长因子及蛋白质。浓缩的这些PRP成分不仅为组织的修复提供了“浓缩的营养”,还为组织修复搭建了更好的修复环境,能促进和加速骨组织与软组织的修复。PRP在临床上用于组织修复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由于PRP来源于自体,制作简单,且安全有效,近几年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起来,特别是在欧美国家,现已应用到了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等多门学科。在我国,目前对于PRP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还很少。一是因为国内鲜有制作PRP的专门设备,二是国内医生对于PRP还知之甚少。该病例使用PRP填塞清创后胸骨后腔隙及创面,促进肉芽生长使窦道腔隙封闭,同时促进创面愈合,使原本修复手术化繁为简,避免了大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
4.PRP的制作 目前主流的制作方法是三种二次离心技术。但对于创面修复领域,这三种二次离心技术存在明显的缺点:制备量少,难以满足窦道填塞及覆盖创面的需要,浓度难以保证,反复抽血风险高,费用昂贵等。该病例使用方法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操作方便快捷,提取量多,不影响患者血容量及凝血功能,一次提取多次使用,完全可以满足此类复杂创面修复的需要。
5.富血小板血浆填塞窦道及腔隙后,再使用激活剂激活制成凝胶,避免留有死腔,同时凝胶具有缓释作用;外用纤维蛋白海绵覆盖凝胶,不仅避免了凝胶因负压吸引流失,而且起到了部分组织支架作用;最外层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不仅使创面完全与外界隔绝,同时也起到了充分的引流作用。
6.该治疗方案因患者个体条件制约,摒弃以往修复方式,独辟蹊径,用风险小的清创及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填塞胸骨后腔隙,修复开胸术后切口不愈合的办法,不仅避免了麻醉风险,而且减少了机体继发创伤,术后的床旁处置更加简洁易于操作,最终达到了满意的修复效果,值得创面修复领域大力推广。
(冯 光 张新健 郝岱峰)